协力推动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5:51 来源: sp20240531

  城市公交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快速成网、私人汽车加速普及以及电动自行车日渐风靡,公众出行习惯发生变化,城市公共汽电车竞争力相对不足,客流出现下滑。客运量降低,加上各地城市公交长期执行低票价政策,公交企业收入明显减少,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引发社会关注。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鲜明的公益属性,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完善价格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改善设施条件,关心关爱从业人员……不久前,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5方面15项具体举措,为化解城市公交经营困境、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信心动力。

  新形势下,尽管城市出行服务供给日益多元化,但受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影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持续推进公共交通建设这项民生工程,满足出行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将有效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居民出行碳排放、促进绿色出行,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形的手”需持续助力。政府购买公交企业的服务提供给公众,是保障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举措。如果资金不到位、不及时,公交企业运营便会难以为继。稳固城市公交发展基础,就必须压紧压实地方政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责任,确保及时足额拨付相关资金。此次《意见》将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摆在首要位置,提出因地制宜建立并实施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就是为了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持公交行业更好服务公众。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也要靠企业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才能化解运营困境,实现健康发展。面对客流下滑挑战,不少地方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在山西临汾,运营企业创新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配置小型公交车并开进社区,增加了公交客流;在山东滨州,公交公司面向大型会议、体育赛事等推出特色服务线路,通过延展服务范围,拓展增收渠道。从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到改善场站设施条件,从开通多种定制线路到利用闲置设施开展商业服务……用好用活政策、推进多元增收,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公交企业就能增强自身发展动能。

  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数和车辆数持续增长、车辆装备不断提档升级,共同为城市公共交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已然绘就,不少城市公交探索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期待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协同努力下,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呈现更丰富多元的面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湖北秭归:“土特产”缔造“大产业”,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 重庆系统展出895件(套)三峡出土文物

湖北秭归:“土特产”缔造“大产业”,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5:52 来源: sp20240531

  漫山遍野的橘树上硕果累累,郁郁葱葱的有机蔬菜基地里果蔬鲜嫩欲滴,茶园和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初冬时节,行走在秭归的田间地头,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秭归县聚焦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依托脐橙、茶叶等主导产业,开发乡土资源、挖掘地域特点、升级产业链条,将一批批小小“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土特产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突出整体谋划、强化要素保障深挖“土”资源

  “特色农业是秭归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秭归农业的亮点所在。”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华锋说,近年来,秭归县瞄准建设“精品农业强县”目标,确立了“大规划、大产业、大品牌、大统筹”的工作思路,聚力把更多的“土特产”变成县域经济的“金招牌”、农民增收的“金饭碗”。

  产业要发展,规划需先行。近年来,秭归县充分立足日照时间长、土壤矿物质高、立体气候丰富的资源优势,突出整体谋划,聚焦做优做强脐橙、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秭归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秭归县重点农业产业链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区域、主推优良品种,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形成了“低山柑橘,半高山茶叶、核桃、小水果,高山蔬菜、烟叶”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秭归县成立农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果茶发展中心,专职负责全县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针对柑橘产业,成立柑橘产业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按照“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牵头部门领衔、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模式,建立“按月调度、双月碰头、季度通报”督导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强化要素保障,将区域“小特产”打造升级为“大产业”。围绕产业延链扩链补链,秭归县统筹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涉农资金,每年设立专门预算30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奖补,并积极争取产业集群发展资金,支持柑橘、茶叶等产业链提档升级。加强政银企对接,联合建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出台柑橘经销贷、善营贷等惠农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创新研发柑橘产业链金融产品20多个,柑橘产业链贷款达7.1亿元。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36亿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秭归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134万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达40万亩,社会产能突破10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接近200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11.59万亩,综合产值约12亿元,特色小水果种植面积达4.02万亩,综合产值约4亿元。

  突出绿色发展、强化品牌带动放大“特”优势

  “我们家人都喜欢吃秭归的脐橙,水分十足,橙子味特别浓郁。平时我会在网上买,周末也会带着家人来这里果园现摘现吃,顺带感受一下峡江风光,非常舒服。”来自武汉的向小莉是秭归脐橙的“忠实粉丝”,她一边将脐橙采进篮筐里,一边开心地说。

  据了解,像向小莉这样来秭归采摘、品尝脐橙的人,每年都不在少数。多年来,秭归脐橙的产业地位明显。秭归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光国介绍,秭归县一直高度重视脐橙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种植、设施等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以郭家坝镇、归州镇、水田坝乡等为主的脐橙产区,先后被评为“中国脐橙之乡”、“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电商、网络达人。

  响亮的品牌知名度,靠的是扎扎实实累积的“功夫”。多来年,秭归县持续强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着力围绕“品种选育”下功夫,倾力构建脐橙“芯片库”,全力抢占柑橘产业链发展制高点。成立三峡柑橘产业研究院,常态化开展“农技随访”技术帮扶,加速推进新品种、新技术从“试验田”走向果农橙园。目前,秭归县已引育九月红、伦晚、棕橙等特色脐橙新品种30多个,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资源库。

  强力推进品质提升,提高绿色优质产品供给能力。秭归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将脐橙列入发展规划,按照“早熟品种上山,晚熟品种下河,中熟品种种山腰”的思路,对县内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品种进行了分级划定,倡导发展早熟、晚熟品种,推动错峰销售,助力秭归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四季有鲜橙”的优势产区。同时,大力推进脐橙品质提升“1+N”行动,从种植端到生产端、销售端协同发力,相继出台《秭归精品柑桔园建设规范》等17个规范和标准,实现优质精品脐橙适种、适地、适加工,还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柑桔生产技术,建设绿色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领了全国脐橙规范化种植、分级销售。

  有了好品质,更要“推出去”。秭归县在做好优质果品生产同时,积极开展品牌顶层设计和推广,早在2006年注册了“秭归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正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国内知名营销团队,对秭归脐橙进行全域品牌形象塑造,并统一发布秭归脐橙包装,统一宣布上市,全面规范秭归脐橙销售。

  为进一步推动秭归脐橙品牌打造,促进产销对接,秭归县多年来持续举办脐橙开园节、脐橙鉴评、脐橙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会活动,鼓励柑桔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果蔬博览会。今年以来,秭归脐橙屡次走进央视《开讲啦》《山水之间的家》《碧水长歌颂端阳》等节目,秭归脐橙蝶变“世界理想之橙”,品牌影响力逐渐彰显。

  此外,秭归县还全面实施“互联网+产业+品牌”战略,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综合实施“线上卖品牌+线下走渠道+残次果收购兜底”等举措,探索“物流+电商”销售模式,催生了“千军(电商企业)万马(微商)”的电商营销队伍,大力拓展秭归脐橙市场营销空间。

  随着品种不断培优、品质不断提升以及营销推广持续推进,秭归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正在进一步凸显。截至2023年5月,秭归县已注册684个柑橘商标,创建了秭归脐橙、九畹丝绵茶等4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2022年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60.18亿元,是唯一一个品牌强度五年均跻身前10位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下,秭归催生了“屈姑”“鑫勇泰”“七公主果园”“果趣”“多美橙”等一批优质企业品牌,“屈姑”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企业品牌”“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100强”等。

  突出三产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增加“产”效益

  “在现代农业的框架下,重点是要在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上下功夫,纵向上贯通产加销,横向上融合农文旅,提高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秭归县委书记、县长顾鹏飞说,“只有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才能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

  2021年以来,秭归县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汇聚各类资源要素,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全链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加快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让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富民产业。

  添“数智”,强化数字赋能,打好“融”的基础。为不断提升秭归脐橙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水平,秭归县以智慧果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分选设备、无人机、单轨运输、水肥一体化等新设备,促进脐橙果园管理、果品加工和销售的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同时,聚焦产销信息不对称等瓶颈,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打造“柑桔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并持续编制发布新华·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系统汇聚供产销“两面市场”信息,促进市场对接无缝衔接。

  强龙头,深挖多种功能,提升“融”的能力。秭归县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要环节,精准招引辰颐物语、三峡辰龙果蔬、荣升农业科技等10家优质企业落户落地。集中土地、资本、科技、市场等要素资源,“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创新。目前,全县已培育精选加工企业74家,建成全省首个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实现对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尽”的“零废弃”综合利用。

  补链条,重推项目建设,拓展“融”的领域。全面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以橙谷离地运动小镇、脐橙文旅小镇、茶博园、核桃坊等一批特色项目为抓手,精心打造了一批以脐橙、核桃采摘、茶园体验为重点的生态景点,建成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等12个农旅融合基地,全面唤醒沉睡资源,大力培育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秭归县连续5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并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初验。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秭归县就接待游客9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8亿元。

  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扩大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提供了坚实保障。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秭归县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强化农业产业链项目建设,形成经营性项目资产92个,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50万元,带动1.2万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仅秭归脐橙产业,就直接带动当地10.5万人就地就业,促进全县26万人稳定增收。(李颖、李伯罧)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