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要起飞 还看“电视艺人”

发布时间:2024-05-29 02:15:28 来源: sp20240529

  连续官宣多笔转会加上征战亚洲杯的国字号球员悉数回归,申花新帅斯卢茨基这几天心情颇佳,如今的俄罗斯教头手里,拿着一把近几个赛季以来最好的“牌”。抵达卡塔尔之后,他和教练组的任务,便是借着“平等杯”的机会,考察这些看起来还有些陌生的面孔。总是笑脸迎人的斯卢茨基,在接下来的备战期还需要做好另一项功课——“搞心态”。

  一般而言,“搞心态”是要在比赛中用心理战扰乱对手的节奏。不过在“平等杯”这样的热身赛上,在俄超执教时便经常使出各种各样“小花招”,还因为锐评裁判遭遇禁赛的斯卢茨基,还不用急着出手,他首先需要做的,是“搞好”自家球员的心态。

  在内外援陆续到位后,不少申花球迷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平台上喊出“起飞”的口号,“蓝血人”因为接连的官宣而兴奋无可厚非,毕竟前些年过了不少“苦日子”,好不容易熬出头,自然要抒发一下。可球队不能被这些声音所影响,不论是俱乐部高层还是主帅斯卢茨基,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新赛季球队的定位和目标,需要有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及时给麾下球员“降温”。毕竟2024赛季摆在申花面前的,仍然有不少的挑战和难关,保持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是俱乐部、主帅和球员最需要完成的任务。

  翻看申花俱乐部的历史不难发现,但凡外界一致看好,赛季前各种溢美之词不断,甚至将球队视为夺冠大热时,申花在那个赛季的表现,大都是让人失望的。2021赛季前,同样引援动作不小的时任申花高层,在季前动员会上豪气喊出“夺冠”口号,可这一声带来的结果,便是球队心态失衡,主帅崔康熙中途辞职,球队最终落入保级组。

  若是情况相反,申花被多数人看衰,那么球队通常更有可能带来惊喜。最近三次足协杯夺冠,2010赛季的青春风暴等,都是明证。其实,“大热倒灶”和“弱者逆袭”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主帅“搞心态”的能力。如今的申花,阵容确实比之前强了不少,但球员心态却可能因为不断补强的阵容和外界的声音,越来越接近“危险”边缘,这种时候,斯卢茨基和教练组能否及时踩一脚刹车,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对申花有利的是,斯卢茨基除了是个足球教练,也能算个“电视艺人”,他主持过电视节目,还发表过饶舌专辑,在与队员的交流沟通和心态把控方面,应该挺有一套。之前自掏腰包奖励三位冬训表现出色的弟子,便是个妙招。在那条新闻下有不少球迷评论,记忆中上一个比较会“整活”“搞心态”的主帅,还是执教国足时的米卢。这一回,挂帅申花的斯卢茨基,也从“心态”入手,一步步打造着理想中球队的样子,但愿这个和蔼的俄罗斯大叔能和米卢一样,在中国取得成功。

  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鉴往知来|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教育理念的时代启示 - 夏航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日均计划航班量约973架次

鉴往知来|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教育理念的时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4-05-29 02:15:30 来源: sp20240529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湘江东岸、长沙古城以南,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坐落于此。学校现有城南书院、东方红和黄花三个校区,在校生2.2万余人,教职工近1600人。

一座书院,绵延湖湘文脉;往来师生,名垂中华史册。

这是近日拍摄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脉悠长的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是长沙城南书院,由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张栻是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在城南书院居家论道、著书立说、会友讲学前后共九个春秋。1167年,朱熹与张栻论学于城南、岳麓、石鼓书院,偕游南岳,史称“朱张会讲”。百余年来“明贤讲学,风教蔚然,得人颇盛”。

1903年,书院改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易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49年,学校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书写湖湘大地的教育故事。从城南书院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如今这里已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师范教育的高地。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这所学校人才济济,是无数名师大家成长的摇篮——

毛泽东同志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

这里是湖湘学子心向往之的理想学府,也是一代名师的讲学之所。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等,名师大家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田汉、萧三、李达等都曾在此求学或工作。

缘何古老学府在岁月长河中屹立不倒、人才辈出?其中离不开进步的教育理念和深远的育人智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千百年前,这所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培养全面发展、经世致用的人才,强调三育并重、身心并完。

以传斯道而济斯民,学思并进、知行互发,城南书院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书院倡导学生担当起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撰写修身日记、参加课外运动会、关注世界教育思潮、学习各种劳动技能……湖南一师向来提倡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三方面学习内容,注重学生德、智、体及实践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立志高远、谦逊明礼,“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这句话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训,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培养学生形成谦逊明礼、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方法论。

起于风云激荡的湖南一师,发扬了城南书院培养传道济民经世人才的教育传统,砥砺了湖湘文化中开放进取、敢于创新的图强意识,契合了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发展趋向。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救国之志,从此奔向革命前线。

——揭示师范教育之于人才培养、教育事业之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国家之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教育之良窳视师范。”百余年前,湖南一师的一则招生广告揭示出师范、教育、人才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影响了无数立志投身师范的学生。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定位更为凸显。

建校百廿年来,湖南一师培养的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还致力于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近十余年培养了2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教师群体“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历经千年风雨,“第一师范”金字招牌闪耀着时代光辉。

记者:杨湛菲、谢樱

视觉 | 编辑:郝晓静、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湖南分社联合出品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