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口岸出入境人数持续攀升 “五一”假期跨境游高峰提前到来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9:10 来源: sp20240531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临近,广西、云南等地的陆路口岸提前迎来了出入境客流高峰。

  随着假期临近,在越中国公民回国探亲、中越跨境旅游人数不断上升。预计“五一”期期间,广西东兴口岸出入境旅客将达到14万余人次。

  根据广西边检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南宁、友谊关、东兴3个口岸出入境旅客将超过19.6万人次。

  5月1日—5日,南宁口岸计划有直飞香港、澳门、菲律宾马尼拉、柬埔寨金边等12个城市的出入境客运航班约44架次,预测出入境旅客将超过11000人次。

  广西凭祥的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独特的边关风情以及红关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中外跨境游旅客。“五一”假期期间,预计友谊关口岸出入境旅客将超过4.5万人次,高峰期日均预计接近1万人次。

  作为中缅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瑞丽口岸在中缅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数据显示,与2023年四季度相比,2024年一季度,瑞丽口岸出入境客流环比增长9.1%,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环比增长1.6%,日均出入境客流已超过1.2万人次。

  河口口岸是中越片区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2024年“五一”假期,预计出入境人次将超过7万。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明显增多

  2024年来华外籍旅客数量持续攀升,江苏、浙江出入境流量增长态势明显。预计,“五一”假期,两地出入境旅客将大幅增长。

  记者从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了解到,2024年“五一”假期,该总站预计将查验出入境航班420余架次,出入境旅客6.5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125%。在江苏最大的空港口岸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目前明显增多。

  目前,江苏省内南京、无锡、常州等各大空港口岸已开通37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悉尼、米兰等两条洲际航线,日本、韩国等25条亚洲航线,港澳台等10条地区航线稳定运营。

  受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热度高涨、国际(地区)航线航班持续加密等多重因素影响,浙江各大空港口岸2024年以来出入境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据浙江边检总站的预测,“五一”假期将迎出入境旅客超10万人次,同比增长89%。

  目前,浙江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等各大空港口岸已开通50余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葡萄牙、意大利等10余条洲际航线,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余条亚洲航线。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深远海养鱼怎么养?来“智慧渔场”一探究竟→ - 全国饭店行业、现代住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京成立

深远海养鱼怎么养?来“智慧渔场”一探究竟→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9:11 来源: sp20240531

  5月1日12时起至9月1日12时,我国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水产品供应如何保障?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平台。眼下,沿海地区投放的深远海绿色智能大型养殖装备,正在高质高效推进今年的渔业生产。

“经海七号”:

深远海里忙收鱼

  在山东长岛南隍城岛东部海域,“经海七号”养殖平台的深水养殖网箱里正在出鱼。“经海七号”一次养鱼量可达200万斤。今年以来,这个平台已经出鱼12批20多万斤。

  在渤海莱州湾的一家养殖企业,经过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鱼这几天也正在收获。这些鱼在陆地上的养殖工厂生长到一定尺寸后,再转移到“蓝钻一号”深远海大型管桩养殖围栏里,在这里生长6个月,到了冬季又被接回到养殖工厂,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 林好蔚:一个批次可以投放100万条左右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水的交换量比较大,水质也比较好,鱼的生长速度很快,状态非常健康。目前,年产量在300多吨。

“智慧渔场”科技

打造“蓝色粮仓”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产业链也更加完备。“经海七号”地处黄、渤海交接处,是全国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那么在深远海到底是如何进行养殖的?

  在平台上,记者看到,各种传感器,水下、水上摄像头,雷达信号传输管线随处可见。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获得养殖水域的相关信息。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平台养殖中心经理 刘玉磊:通过水质监测系统,能够看到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叶绿素……各种指标都有,是实时的。反馈到后台以后,会有及时数据分析。

  刘玉磊介绍,在养殖平台,光摄像头就安置了50多个,这些设备可以给鱼扫描、拍照。就连每条鱼的大小、重量都可以追踪拍摄,以此判断哪条鱼达到了可供捕捞的标准。

  而通过远在几十公里外的陆地大屏幕,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也能同步获知养殖平台的生产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大型化养殖设施的出现,实际上是跟我国设施装备制造、材料以及工业化水平整体提升密切相关的,契合我国海水养殖逐渐由近海向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战略需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型化养殖设施发展了50台套左右。

深远海养殖

如何保障超大渔网安全?

  深水网箱养殖,网衣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时间一长,它容易被海水中的附着物粘住,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就会受损破裂,导致网箱内的鱼大量流失。

  记者看到,在深水养殖平台上,由于采用液压式动力转网技术,可让60米长、32米宽的超大渔网,自下而上360度旋转,使网衣经常得到晾晒和清洗,确保安全使用。

  为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在一些国家实验室里,更多的科技产品正在加紧研发,飞向深远海。

实验室助力

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

  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新研发的风电设施网箱进行性能测试。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春伟:这是海上风电和海上渔业融合的设施,网箱尺寸是边长为10米,养殖水体是1000立方米。因为是试验性的,所以养殖水体并不是很大,养鱼量可以达到年产15吨成品鱼。

  测试团队专门模拟了5米巨浪海况进行网衣状况测试。

  在大连理工大学一个重点实验室里,研究团队利用水池中的造波机、造流系统、造风机等装置设备,模拟出最接近真实深远海海域的海洋环境,以此来试验网箱的安全性。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赵云鹏:我们将实验室模拟的波浪增加到10米量级,可以看到在这种大浪作用下,网箱运动更加剧烈,可以说在这种海况下,网箱非常危险。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我们就可以设计出抗风浪能力更强的养殖网箱。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到更深更远的水域发展,我们就自然地会遇到浪大流急、台风灾害、远离岸线这样一些制约因素和制约瓶颈,那么如何来突破这些制约瓶颈?首先要把设施装备搞好,要保证这些设施装备的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宋云研 宋建春 李志超)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