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开赛,美食开摊文创开卖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0:26 来源: sp20240531

  本报台江4月25日电 (记者李丰)4月25日下午,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场上正在进行激烈的篮球赛,村民廖连英却顾不上留意赛况,此时她开在篮球场旁的米粉摊同样“激烈”,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在一睹火爆“村BA”的同时,也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根据赛事安排,4月24日至27日,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台盘村篮球场举办,并全程同步直播。同去年一样,贵州“村BA”依旧保持“草根”底色,以乡村群众为参赛主体。

  24日首场比赛当天,廖连英就已经在现场摆摊:“篮球场都是人,山坡上也挤满了人,还有很多人跑到附近居民家的房顶上看。”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项全网观看量一度过亿的赛事在守住“村味”的同时,为贵州当地偏远县域开辟出一条农文旅体商融合的新赛道,为众多务工者打造就业创业新机遇。

  “以前在周边打零工,现在一有比赛就在路边摆摊卖米粉,一天少说也能卖100多碗。”谈起“村BA”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廖连英开心地连连竖起大拇指,这份新工作让她为自己的手艺自豪,每月还能多挣近3000元。

  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为有效带动村民增加收入,台盘村通过村党支部统筹,设有摊位200多个,赛事期间租赁给村民售卖当地特色小吃、苗族特色工艺品等。全村200多户近2000人,基本满足户均一个摊位。

  “打球的很多都是村里的年轻人,平时都在外面打工,有球赛就请假回来,今年很多熟悉的年轻人直接回村搞事业了。”村民李正恩介绍说,以前村里是年轻人进城、老年人留村,现在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发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篮球场和配套休息室、更衣室均已更新,还增加了停车场和小吃街,农产品、餐饮、住宿、文创等项目大都由村里的年轻人经营。“村BA”雪糕、“村BA”T恤、“村宝宝”……走进“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特色文旅产品琳琅满目,广受欢迎。“这些产业大大增加了县乡就业人群,许多农民工不再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当地就业。”台江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村BA”的出圈带动解决台盘村1000多人就业,新增市场主体380户。

  台江县投资促进局进一步透露,未来将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文体旅企业投资,推进深山集市、室内篮球馆、研学基地、“村BA”主题酒店等项目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和村民致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邢志宏:以“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天罗地网 - (第六届进博会)从志愿者到参展商,哈萨克斯坦姑娘与进博“共成长”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邢志宏:以“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天罗地网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0:27 来源: sp20240531

浙江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中新网 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将其落实于行动层面?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邢志宏接受 中新网 专访时表示,耕地保护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关键在于织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从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同步推进等,耕地保护红线越拉越紧,让饭碗端得愈加牢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把耕地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差别化政策供给。

  在邢志宏看来,当前正值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促进共富示范的关键期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窗口期,自然资源政策供给空间更大,必须准确认识当前多期叠加、多目标平衡对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同时,新挑战也不可回避。他以浙江为例介绍,去年浙江加大垦造耕地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所有县(市、区)指标库实现正数,连续三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但另一方面,耕地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耕地撂荒现象仍有出现,农业空间布局相对分散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任务仍然艰巨。”邢志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邢志宏。崔楠 摄

  接下来,要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是重要路径。邢志宏认为,织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他也结合浙江的已有实践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在“人防”方面,邢志宏围绕强化田长责任制落实,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为各地耕地保护制度创新提供“上位”支撑,同时建立“多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日常监管从“分头作战”向“一巡多查”和“一员多管”转变,治理模式从“分步实施”向“一体推进”转变,提升履职成效。

  在“技防”方面,他聚焦加强数字赋能,建议充分发挥数字化治理作用,为耕地保护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插上科技的飞翼;建立“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三位一体的“技防”体系,确保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尽发现。

  此外,耕地保护工作要建立闭环思维、完善闭环处置。邢志宏建议,各地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同,建立完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信息报送、移交、督办全过程闭环处置机制,加快构建违法占用耕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闭环处置体系。

  以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为代表,目前浙江正用一系列工作创新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进程。该省也提出要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最严格”与“创新”如何实现?邢志宏表示,浙江将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新动能,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向“新”而动、向“新”而进。

  据介绍,未来浙江将从继续完善“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推进“小田变大田”“山上换山下”“多田齐套合”“复合优利用”;探索“土地整治+”模式等方面入手,持续做好“新”的文章。

  如聚焦“人防+技防”,该省正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治理先机优势,构建完善“人田对应”的人防责任体系、“塔田对应”的技防监管体系、“图数对应”的耕地空间账本和“空间适配”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再如推进“多田齐套合”方面,浙江将加快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内,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着力破解农业空间布局散乱问题,全面构建“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新格局。(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