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合作 开放融合促进互利共赢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5:19 来源: sp20240530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栗翘楚)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在同期举行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嘉宾一致表示,《报告》已成为观察世界开放态势的一个窗口,《报告》不仅创新性地推出世界开放指数,还提出了“合意开放度”“开放度U型演进”“开放能力”等创新理论,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致辞时表示:“根植历史,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先试点试验、再总结推广,是我国过去45年重要的改革开放经验。今年也恰逢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率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周小川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通胀债务高企、能源粮食危机等多重负面因素接踵而至,对全球开放造成“立体式”冲击,深刻改变世界开放格局。在此背景下,开放“链条”加快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从成本、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安全和韧性;开放“版图”逐步改变,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寻求开放的愿望更加强烈,需求更加迫切;开放“治理”挑战增多,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遭受冲击。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和发展的正轨,已经成为全球焦点和当务之急。

“展望未来,开放是把握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周小川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应用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蕴含巨大的开放合作机遇。

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致辞中表示:“目前,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时期,碎片化、阵营化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只要贸易还是双方互惠,只要资本还是全球逐利,全球化就不会停止。”

陈德铭表示,从客观动力看,科技变革正在积蓄力量,特别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服务全球化不断加速;从主观意愿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开放。

当前,世界正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经济复苏分化,通货膨胀、粮食危机、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织,加深全球发展失衡。“我们要看到,当前的‘全球分裂’并不同于昔日的‘平行体系’。历史地看,搞自我封闭,阻滞国家间经贸往来,违背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现实地看,各国经济高度依赖、利益深度融合,无法分开。由此说明,以制裁断链遏制他国生存发展的路,既行不通、也走不远,以开放融合促进互利共赢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陈德铭说。

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副主席哈维尔·加西亚,非盟委员会经贸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也在论坛上围绕相关议题发表了致辞。

(责编:罗知之、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在北京举行 - 新型钙-氧气电池成功研发

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5:20 来源: sp20240530

   中新网 北京12月4日电 (郭超凯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日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会晤。

  在4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具体情况进行提问。

  汪文斌: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双方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对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本次会晤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中欧各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中方高度重视此次会晤,习近平主席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将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双方领导人将就中欧关系中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为中欧关系发展规划蓝图、确定重点、注入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加剧动荡,世界经济动能不足,全球挑战层出不穷,中欧关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方期待此次领导人会晤发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通过战略沟通增进理解互信,通过开拓创新加强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国际局势增添稳定性,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引领。这符合中欧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