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江西累计接待入赣游客596.22万人次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5:34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南昌5月6日电 (记者 李韵涵)6日,记者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五一假期期间,江西各地策划开展1300余项主题活动,累计接待入赣游客596.22万人次。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江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10.91%,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4.68%;实现国内游客累计总花费同比增长24.6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4.77%;累计接待入赣游客596.22万人次,在全国接待外省游客占比中排名第七,中部第一。

5月1日,位于江西南昌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图为一名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在滕王阁景区内拍照。 刘思伟 摄

  为打造“不一样的江西、不一样的五一”,假日期间,江西各地策划开展1300余项主题活动,让游客跟着“诗词、美食、非遗、音乐”游江西,掀起“引客入赣”热潮。例如,江西省博物馆升级“御瓷归来”特展,江西省美术馆开展时代长安“寻宝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南昌、鹰潭、上饶等地推出背诵诗词、红色经典文章免门票政策,让文化传承成为畅游江西的“通关证”。

  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增长。数据显示,江西接待游客过夜率达44.61%,游客平均停留时间1.49天,较清明节增长12.21%。停留72小时以上的同比增长43.43%,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12.40%。

  在服务游客方面,江西文旅部门以优秀旅游服务体验城市创建为抓手,引导文旅系统树立“游客不下山、服务不下班”服务理念,推动全省旅游服务提质增效。向广大文旅经营单位发出“优质服务从心开始”倡议书,引导文旅企业诚信经营、悉心服务。

5月2日,“南昌之星”摩天轮景区熙熙攘攘。“南昌之星”摩天轮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是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刘思伟 摄

  此外,服务好游客,江西各地涌现了一批新举措、新办法,如九江制定“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响应游客需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延时开放至21点,更好满足游客游览需求;宜春靖安县持续推行南昌往返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增设200余个潮汐停车位、10个免费停车场;萍乡市为夜爬武功山游客提供集旅游救援、综合服务、公益环保于一体的志愿服务;新余仙女湖推出“仙女管家”,提供24小时贴心旅游咨询服务。

  据介绍,江西持续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优质服务换取游客舒适体验,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到江西“温度”。数据显示,全省游客满意度达92.9%,较去年同期增长4.9%。(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东西问丨刘金柱:为何说“宋辽古道”见证文化交融? - “新生活 向‘云’端”主题活动打造沉浸式“滇风之旅”

东西问丨刘金柱:为何说“宋辽古道”见证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5:35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社 保定5月9日电 题:为何说“宋辽古道”见证文化交融?

  ——专访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金柱

  作者 牛琳 谌诗雨

  以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区为关键节点的古代官方驿道——“宋辽古道”,曾辉煌百余年,一端连接中原农耕地区,另一端连接北方草原游牧地区,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通道。

  “宋辽古道”与丝绸之路有何关系?它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交流记忆?重塑“宋辽古道”沿线历史文化,对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有何助益? 中新社 “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宋辽古道学术考察及文献整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金柱。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何为“宋辽古道”?历史上的“宋辽古道”何以成为中原文明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刘金柱:公元1005年,中国历史上两个并立的南北政权北宋和辽,在经过长期战争后缔结“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以白沟河为界,宋每年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宋辽之间开始了百余年之久的交聘往来。

  “交聘制度”下的宋辽两国往来频繁,双方每年互派使节,很多都是宰辅级的使臣,贺生辰贺正旦等成为常态。逾百年和平安宁局面,为双方经济文化繁荣创造了和谐环境,民众得以休养生息。

  “宋辽古道”也成为宋辽之间的使臣往返驿道。这条北宋与辽以和平为基础形成的朝聘路线,在宋境内与大运河并行,以今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区(宋辽边界)为中心,南起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向经由雄州(今河北雄安新区雄县)进入辽境,过辽南京(今北京),越燕山山脉,进入辽腹地,北至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一带。宋辽使臣通过“宋辽古道”完成“岁币”输纳、互通礼物等交往事宜。

“宋辽古道”主干线之辽境内官方驿道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作为使节往还的必经之路,处于宋辽边界的雄州,是“宋辽古道”上的关键节点。“宋辽古道”还是宋辽双方相互了解、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它一头是繁华的中原大都会汴梁;另一头分散在辽腹地的丘陵草原,直至辽上京,把中原农耕地区和北方草原游牧地区连接起来,对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它使北方草原、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后来金朝统治中原地区,进而元朝实现大一统起到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实际上,“宋辽古道”从中原地区往北进入内蒙古后与草原之路衔接,往西北则与丝绸之路相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对外交通网络——丝绸之路和草原之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向东延伸进入朝鲜半岛,向西沿着草原之路通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成为沟通东亚、通向西方通道的一部分。“宋辽古道”的许多地段一直沿用到近代,今天很多现代化公路和铁路的走向仍与之大致相同。

航拍京雄高速河北段与荣乌高速新线交会的泗庄枢纽互通。韩冰 摄

   中新社 记者: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如何通过“宋辽古道”远播万里?文化遗存和考古发掘有何佐证?

  刘金柱:朝聘不以生意为主,多为宋辽双方互相携带的礼品和各自特产,包括钱币、大宗的丝织品和茶叶、陶瓷等,也包括酒、皮毛、面油(当时的一种化妆品)等。

  “宋辽古道”上也不乏民间贸易,商人将南方盛产的茶叶和丝绸、瓷器等长途贩运至北方,又将北方出产的畜产品、毛织品等运往中原以及江浙一带。

  其中,河北保定白沟是重要中转地。“澶渊之盟”后,宋辽商定在白沟(今河北保定白沟)建立榷场,也就是关口,这里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线,“岁币”在白沟进行交接。民间贸易中的商品也多在白沟榷场进行交换,这些史料均有记载。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发掘现场。韩冰 摄

  随着茶马互市的繁荣,茶叶、茶具、茶器、茶艺文化等,从江南沿“宋辽古道”输送至宋辽边界的榷场,再由此至辽,并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北传播。“宋辽古道”贯穿河北全境,河北成为茶叶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

  河北宣化辽代下八里壁画墓群中,墓内壁画绘有“备茶图”“上茶图”“品茶图”,反映了茶马互市对辽贵族生活的深入影响。

位于雄安新区雄县的宋辽古战道。韩冰 摄

   中新社 记者:“宋辽古道”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交流记忆?它可以还原出千百年前怎样的文化交流图鉴?

  刘金柱:“宋辽古道”兴盛百余年,对中原文明与中国北方和东北亚民族文化交流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条线路一度非常繁忙,除民间商贸经此之外,还有宋辽双方每年不少于20次的朝聘。

  辽的使臣到了宋朝边界,北宋官员要到白沟去接,叫接伴使;辽的使臣离开时,北宋官员要送到白沟,叫送伴使,规格都很高。在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北宋名人,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辙、沈括、包拯、苏颂等都做过送伴使或出使辽的使臣。他们从北宋都城汴梁出发,进入幽燕大地,甚至更远的北方游牧地区。在此过程中,留下很多诗篇,“使辽诗”成为印记着那一文化融合时期的特殊史诗。

雄安新区安新县五印浮图塔。韩冰 摄

  此外,北宋使臣回来后,要把出使见闻如实记录下来,这些“行程录”须呈报朝廷。这些记录为研究辽的历史、宋辽交通以及宋辽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北宋境内属于封建文明高度发达区域,境内官方驿道形成的最突出成就,就是承载着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输入北方草原地区,同时也大量吸收来自草原地区的优秀成果。就此意义而言,“宋辽古道”是一条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沟通交流之路,肇始于五代,繁盛于宋辽时期,承接着宋金交聘的延续。它既是一条自然通道,也是一条凝聚着诸多人文色彩的文化之路与民族融合之路。

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境内晾马台遗址土台上的明月禅寺。韩冰 摄

   中新社 记者:重塑“宋辽古道”沿线的历史文化,对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有何助益?

  刘金柱:宋辽时期,现在的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区处于宋辽边界,是“宋辽古道”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中转地,亦随着贸易、文化的交流成为多元文化交汇地。这里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过渡带和交错带,中国古代的两大文化体系——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此处交流融合。

雄安新区安新县千年古镇安州镇古城墙。韩冰 摄

  目前,在“宋辽古道”沿线发现了诸多宋辽时期的城址和文物古迹,还流传许多与宋辽相关的戏剧、故事、传说。我们拟从“古道文学”“古道遗存”“古道民俗”三个方面,对“宋辽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为沿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产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拟对这条线路上的一些驿站进行选择性复原,以此为载体,助力“宋辽古道”沿线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对雄安新区文化建设产生助益。(完)

  受访者简介: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金柱。受访者供图

  刘金柱,河北大学文学院、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任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华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现担任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保定市政府参事,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才。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