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巴以冲突|加沙地带局势发展的三个看点

发布时间:2024-06-02 21:19:28 来源: sp20240602

  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11日电(记者吕迎旭 王卓伦)连日来,随着以色列国防军攻入加沙城中心地带,以军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冲突迎来一个新阶段。分析人士指出,哈马斯将借助遍布加沙地带的地下网络与以军展开“地道战”。

  围绕加沙地带局势最新发展,特别是冲突双方近期围绕地道攻防,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加沙地带地道基本情况怎样?以军可能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以色列方面会否在不惜一切代价击败哈马斯后全面接管加沙地带?

  地下的世界

  加沙地带地面之下密布迷宫般的地道。路透社报道,哈马斯据信已在地道中储备大量武器、粮食和物资,准备与以军在加沙地带展开持久战。以色列方面则将摧毁包括地下网络在内的哈马斯基础设施列入现阶段以军行动目标。

  两年前,哈马斯曾对媒体宣称其在加沙地带拥有一个由1300条地道组成、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地下交通网”。按照以色列媒体说法,“加沙地铁”系统四通八达,不仅有用于快速移动的主地道和支地道,还有用于连接地中海的专门地道,有的地道可通行摩托车,有的地道则可供船只出入。

  以色列媒体估算,地道挖掘成本约为每米200至300美元,整个地道系统总挖掘成本约为1.5亿美元。

  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地貌和地质学家乔尔·罗斯金表示,加沙地带的地道分为三种类型:10米深的浅地道,这种地道与火箭发射井相连,便于武装人员发动地面攻击;深度为20至30米的地道,是人员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弹药和后勤装备储备地;75米深的地道则是哈马斯指挥中心的所在地。

  武器的选择

  军事人士分析,哈马斯可借助加沙地带地道冲抵其对以军在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劣势,给以军军事行动增加难度。以军目前主要使用重型工程设备清理地面障碍以及动用探测设备发现地道。而选择何种武器来有效摧毁地道,进而对哈马斯实施致命打击成为当前摆在以军面前的重要问题。

  以色列媒体列出了两种武器选项:一是以色列军工企业埃尔比特公司生产的一种多用途炸弹,这种炸弹重250公斤,穿透深度可达30米甚至更深,攻击精度较高;二是一款隧道战机器人,可将隧道深处图像传输给总部,并实施探测和引发炸药爆炸。目前,上述两种武器均已在实战中投入使用。

  被社交媒体广泛报道的一种武器是“海绵炸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种被以色列国防军掌握的特殊化学装置可在投入地道后,迅速膨胀为一大块海绵状物体并硬化,进而将地道口完全封死。以军可以使用“海绵炸弹”将地道堵住,防止藏匿其中的武装人员逃脱。

  难测的未来

  以色列政府官员多次表示,此次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目标只有两个:消灭哈马斯以及解救被哈马斯扣押的二百余名人质。然而,以方官员并未明确表明,在不惜一切代价实现上述目标后,以方将如何安排加沙地带事务。梳理近期以色列、美国以及巴勒斯坦方面表态,主要有如下两种可能:

  第一,以色列不会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但会实施“全面安全控制”。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10日表示,以色列将在消灭哈马斯后“全面安全控制”加沙地带,包括彻底取缔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而不会将加沙地带安全控制权“交给外部势力”。

  第二,哈马斯不会重新控制加沙地带,但巴民族权力机构接手也难。尽管美国政府明确支持巴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地带,但巴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强调,只有找到解决巴以冲突的“全面政治解决方案”,民族权力机构才会考虑在加沙地带重新掌权。

  2007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流派别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阿巴斯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对于加沙地带前景,巴民族机构强调绝不会“搭乘以色列战车”重返加沙地带。

  分析人士认为,加沙地带或在以色列实现其此次军事行动目标后迎来一个动荡不安且时限难定的“过渡期”,而只要以色列还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安全事务,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相关方就难以说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恢复对加沙地带的民事控制。

  “没有人愿意进来——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以色列前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说。

(责编:崔译戈、崔越)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业界:建立联席机制齐抓共管 有效治理金融逃废债等现象 - 开新局,广东爆发力何来

业界:建立联席机制齐抓共管 有效治理金融逃废债等现象

发布时间:2024-06-02 21:19:30 来源: sp20240602

信用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石,自今年9月份消费金融行业发布《关于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自律宣言》后,围绕共同携手形成合力,业界又有了新的工作推动。

“我们要多措并举阻击黑灰产,标本兼治才能‘天下无诈’。”“在大消保监管体制下,如何打击逃废债,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待探索。”近期在福州举办的“打击金融黑灰产 共创行业好环境”座谈会上,参会嘉宾表示,金融机构要苦练内功,不断强化内控,完善产品设计、客服等业务;要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反诈联席制度,助力普惠金融、信用中国的建设。

金融黑灰产呈现产业化特点

在活动上,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参会代表介绍说,从目前受理的投诉情况看,在银行卡、债务催收及贷款业务等领域的金融消费纠纷较多,投诉的热点问题相对集中,一些金融消费者存在非理性维权,投诉呈现产业化规模化、相似投诉集中化、维权手段专业化等现象。

有参会嘉宾表示,规范市场行为需要进一步定义何为“黑灰产”,如果能够像打击反洗钱犯罪一样定义清晰,则可以提高治理效率;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门槛和特殊性,要明确金融代理投诉的从业资质;金融机构在吸纳客户时,也要选择理性、成熟的用户,这有利于机构的稳定运营;消费信贷有着批发、小额、大量、高频的特点,怎样降低诉讼成本值得关注。

“目前,我们尚缺乏相应的法条支撑,涉案标准不清晰,证据收集存在盲区。如果金融机构向代理投诉黑灰产让步,会挤占金融资源,增加投诉处置的难度,进而影响金融消费环境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运行。”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参会代表说。

参会嘉宾表示,有不法人员通过在视频平台上推广伪科普知识,用所谓的“代理业务”诱导了年轻人逃避债务偿还义务,隔绝了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的正常联系,增加了金融机构逾期催收的工作难度,增加了消费者被诈骗的风险。

对此,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参会代表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十分重视对金融等领域的广告监管,与金融监管部门一同整治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的违法广告行为。今年以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于广告监测平台,加大了对有减免息、修复征信、代理退保等涉嫌非法广告内容的监测。

奇富科技高级副总裁徐庆宏说,黑灰产组织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举报,扰乱了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秩序,导致了涉企客诉从过去的各类诉求均态分布发展为聚焦少数领域,恶意挤占客诉服务资源,侵害到平台和其他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有关部门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治理。此外,还要探索“过度借贷救助机制”,为非主观原因陷入借贷困境的失信人,提供对应的服务支持。

“行业主要的共识是联合打击抵御,而不是单兵作战,这需要同业联合,和金融机构联合,也要和监管加深互动汇报。”信也科技副总裁郑麒表示,目前从业机构通过技术进行违法行为识别并快速处置,利用声纹识别等反欺诈技术识别相应违法特征;把违法个案与技术特征向执法机关和监管部门动态与周期性汇报;在监管部门及相关协会组织指导下进行行业自治,强化信息互通工作。

破局关键在哪里

由于金融黑灰产领域复杂度较高,小团体运作较多,证据难以掌握,给执法机关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难度。

如何在打击“债闹”组织和逃废债行为上精准发力?参会嘉宾认为,对逃废债行为的监管需要行政机关、金融机构、司法机构、执法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形成联席会议机制解决难点、痛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参会代表表示,打击金融黑灰产就是要提高自身对金融黑灰产的抵抗力,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要加强合规性建设,依法合规经营,不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不断提高业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金融机构要完善本身的合规体系建设,要把金融机构自身的合规体系建立好,这是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福建拓维律师事务所高级客户人张罕溦说。

打击金融黑灰产,可参考的案例尤为重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参会代表表示,今天4月份法院判决6名涉代理退保不法人员犯 敲诈勒索罪 。此次案件侦破后,福建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司法部门迅速推广案件的经验做法,推动辖内以敲诈勒索罪对代理退保黑灰产立案7起。

在活动上,多方呼吁合力共治。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参会代表表示,今年以来福建省公安厅先后探索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等部门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成立处置工作专班,并指导各地方公安机关与属地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协作机制。他建议,要推动立法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出台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填补立法、执法空白区域。要深化协同配合,强化重点防控,建立健全部门信息通报、联合研判等协作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要强化数据治理,封闭完善监管,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大数据中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参会代表建议,由省地方金融局牵头,对金融领域的黑灰产问题牵头省市有关厅局,以联合发文、形成工作备忘录、采取联席会议工作小组等形式,形成多部门的长效合力机制。

“金融黑灰产往往都是打着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幌子开展不法活动,因此做好消费者宣传教育活动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要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健康的金融消费理念,避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化普法宣传,提示消费者防范金融诈骗,充分认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参会代表说。

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参会代表表示,要依托人民银行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等阵地,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等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宣教,围绕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识别套路贷、杀猪盘等金融陷阱,引导社会公众提高对征信洗白、减免息费等风险的防范意识。

(责编:郝帅、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