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发布时间:2024-06-02 01:22:32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福州1月31日电 (郑江洛)记者31日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当天,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吴谢宇执行了死刑。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吴谢宇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期间,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吴谢宇委托了辩护律师为其辩护,辩护律师查阅了卷宗材料,会见了被告人,提交了辩护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认真听取并审查了辩护意见,充分保障了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吴谢宇送达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

  当天,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吴谢宇执行了死刑。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派员临场监督。执行死刑前,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告知吴谢宇可以申请会见亲属,但吴谢宇未提出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确认:被告人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母亲谢某某生活已失去意义,于2015年上半年产生杀害谢某某的念头,并网购作案工具。2015年7月10日17时许,吴谢宇趁谢某某回家换鞋之际,持哑铃杠连续猛击谢某某头面部,致谢某某死亡。后吴谢宇向亲友隐瞒谢某某已被其杀害的真相,虚构谢某某陪同其出国交流学习,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144万元予以挥霍。为逃避侦查,吴谢宇购买了10余张身份证件,用于隐匿身份。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吴谢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又构成诈骗罪;购买多张居民身份证,其行为还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应依法并罚。吴谢宇所犯故意杀人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严重违背人伦道德,严重践踏社会公众的认知和情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吴谢宇连续实施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犯罪,主观恶性深,且毫无悔罪诚意,应依法惩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对被告人吴谢宇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以买卖身份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的刑事裁定。

  据此前报道,2019年4月20日凌晨,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获。2021年8月26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2021年9月,吴谢宇向法院提起上诉。2022年3月21日,福建高院认为,该案在二审审理过程中,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被裁定“中止审理”。吴谢宇案二审庭审于2023年5月19日再度开庭。2023年5月3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北京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 (乡村行·看振兴)贵州玉屏:“一朵花”“一颗桃”串起乡村振兴致富路

北京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2 01:22:34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陈杭)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计划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为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防范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依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适应方案)已于今年2月正式印发。

  适应方案提出,北京将以预防为主、主动适应,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运行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科技赋能、顺应自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突出重点、试点先行,聚焦气候变化敏感脆弱领域和关键领域,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多元参与、协同适应,形成适应气候变化强大工作合力。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北京将抓好十项任务: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警系统,提升气候系统监测分析能力,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提升城市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聚焦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城乡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提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针对核心区、中心城区、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城市副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施策,提高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围绕水资源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安全、水生态修复,强化水资源系统韧性。

  同时,北京将构建气候友好型生态系统,构建市级绿道系统,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综合保障方案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能源安全运行;发展抗灾能力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健康领域适应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普及和应对宣传;提高灾害救援能力,建设灾害防治工程。(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