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法治聚焦)

发布时间:2024-06-02 22:04:12 来源: sp2024060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区的指示图上,新增的“数字检察部”标识格外显眼。“我们在归集涉案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发现案件背后问题,从而助力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北京市检察院数字检察部副主任郭晓东说,“目前这个过程主要通过法律监督模型来实现。”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加强数据整合和技术支撑,推进数字检察深度应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探索“市检察院统筹布局,基层院实践运用”工作模式,构建一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提升办案效率

  助力线索发现

  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王雪鹏正将新近办理的案件嫌疑人信息导入“涉‘两卡’案件漏犯漏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租售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传统模式打击此类犯罪,抓获的多为底层供卡的人员,幕后人员很难被打击。在办理这类案件时,昌平区检察院把在办案件犯罪嫌疑人信息与已办案件信息进行归集、比对,锁定重复出现的人员,可以直观判断其在犯罪活动中的角色。

  “没有模型的时候,信息靠人工摘录,比对靠电子表格,牵扯很多办案精力。”王雪鹏说。现在,在模型系统中输入人员信息,设置数据比对范围,单击“确定”按钮,几秒钟后比对结果就出来了。2023年,该模型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目前已串并出全市跨区关联案件39件,认定收贩卡团伙25个,追捕追诉漏犯124人。

  支撑案件办理不断走向智能化,需要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昌平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办案指挥中心通过“入院第一课”、不定期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数字检察专业人才培养。

  以模型数字化赋能办案智能化,北京市检察机关查办案件能效得到切实提升。郭晓东介绍,密云区人民检察院构建“密云水库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北斗导航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对地点偏僻、手段隐蔽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先后形成48条公益诉讼线索并全部立案。

  共享数据渠道

  形成工作合力

  “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诉讼能力弱,是我们民事支持起诉的主要对象,但了解检察机关这项职能并主动提出申请的并不多。”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武鲁华介绍,“以往此类线索只能靠当事人控告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移送。现在用上‘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模型’,检察机关的主动发现能力大大提升。”

  数字检察,数据是基础。为构建该模型,通州区检察院与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享数据信息,关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互联网平台中的群众司法诉求。“只要在模型中选定‘涉及人数多’‘反映频次高’‘具体诉求’等筛查条件,就能直观发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武鲁华说。现在,通州区检察院还定期与“12345”平台双向反馈数据,动态调整、优化关键词,实时跟进“12345”平台诉求解决情况。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钱了,多亏检察院的帮助!”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张先生很高兴。通州区检察院在运用“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模型”筛查线索时,关注到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的问题,通过及时介入,帮助他们拿回了被拖欠工资。

  “数字检察工作为打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渠道提供宝贵契机,在检察工作各领域推动实现数据融合、履职融合。”郭晓东说,“成立数字检察部后,我们人员更齐备、条线更清晰、统筹推进更有力。”近期,北京市检察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用管理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建立模型台账,对模型的实际效果跟踪问效,实现对法律监督模型的动态管理。

  精准归纳类案

  优化社会治理

  前不久,一辆大型货车在朝阳区某路口转弯时将一名骑车人员剐倒。“这个位置,我记得发生过多次事故,应该分析下原因。”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程涛说。

  朝阳区检察院通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人员伤亡数量等数据进行比对,事故率较高的地点很快显示出来。经过实地调查,办案人员发现这些事故地点大多存在交通标线不清、路面坑洼、违章停车严重等问题,最终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在数字时代,以数据模型赋能法律监督,不仅能够利用有关技术手段消除以往监督的‘痛点’,也能提升案件查办效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张袁认为,“司法办案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治理,从办理个案到归纳类案最终实现诉源治理,能够将案件办理效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研发的“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集纳了盗窃罪、危险驾驶罪等11类常见多发轻罪案件的数据信息。“轻罪案件中往往嫌疑人主观恶性不大、案件社会危害性不大。”海淀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刘晓丹说,“办案人员运用这款模型进行归纳梳理,有助于找到案件背后‘症结’,进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轻罪案件的发生。”

  “北京市检察机关将不断深化对数字检察的规律性认识,切实发挥数字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推动法律监督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方洁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圆满闭幕 - 惠深两地开展“商渔共治”联合巡航执法行动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24-06-02 22:04:13 来源: sp20240602

新华社南宁11月15日电(记者徐海涛、吴俊宽、郑昕)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15日晚,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圆满闭幕。

学青会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来。首届赛事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赛事期间,来自101个代表团的20360名运动员在39个大项805个小项(校园组370个、公开组435个)中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在公开组69个代表团中,共有54个代表团获得金牌,64个代表团获得奖牌,所有代表团都获得了前8名的成绩。校园组方面,34个代表团中有30个获得金牌,全部代表团均获得奖牌。

邕江之畔,夜幕低垂。20时,首届学青会闭幕式在南宁青秀山铜鼓广场举行。环形舞台被绿荫环绕,在欢快激昂的音乐中,各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代表有序入场,现场响起热烈掌声。随后,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灯光璀璨,歌声洪亮。自11月5日首届学青会在南宁开幕以来,一场场充满激情的比赛在八桂大地上演,尽显体育之美、青春之美。本届学青会共有6人23次超11项世界青年纪录,1人次平世界纪录,2人1队3次超3项亚洲纪录,1人1队8次超2项亚洲青年纪录,此外,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还诞生了一批全国纪录、全国青年纪录和全国少年纪录。

闭幕式上,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致辞,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百精宣读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参赛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和香港、澳门代表团“参赛纪念奖”的决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致闭幕辞,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宣布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闭幕。

伴着首届学青会会歌,学青会会旗、首届学青会会旗缓缓降下。

本届学青会主火炬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实现“聚能环”点燃、微火燃烧。闭幕式现场,大屏幕远程展示了主火炬熄灭的过程。

火炬缓缓熄灭,盛会记忆长存。歌曲《骄傲》的旋律在现场响起,大屏幕上闪过本届学青会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随后,会旗交接仪式完成。在《青春的礼赞》文体展演的歌声、舞蹈中,首届学青会闭幕式进入尾声,惜别的情谊尽情流淌。

(责编:杨光宇、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