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确权登记

发布时间:2024-05-30 12:13:19 来源: sp20240530

原标题:我国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确权登记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杨舒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以下简称“崇明东滩湿地”)近日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登记机构——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也是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实现登簿。

   本次登记确权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崇明东滩湿地作为登记客体在国土空间上予以精准落地,厘清了崇明东滩湿地资源资产的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解决了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为湿地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提供了产权支撑。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崇明东滩湿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处于长江入海口的核心位置,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由于地处长江、黄海、东海三大生态区交错带,崇明东滩湿地形成了典型、特有、多样、快速演替的生态系统,支撑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录到的鸟类超过300多种,每年迁徙的水鸟上百万只,是大自然的生态馈赠和鸟类宝库。

   根据湿地保护法有关要求,以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规范,2022年5月,自然资源部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林草局启动了崇明东滩湿地确权登记工作,根据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自然资源清单,将崇明东滩湿地作为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依据湿地管理范围界线划分登记单元界线,全面完成了通告、地籍调查、登记审核和公告登簿等各环节登记工作。

   通过确权登记,崇明东滩湿地的产权主体、权属界线和各类自然资源状况得以明晰:崇明东滩湿地登记单元面积32600.34公顷,登记单元内湿地资源10928.03公顷,水流资源9156.13公顷,森林资源9.8公顷,草原资源1.49公顷,其他资源12504.89公顷;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草局);崇明东滩湿地登记单元全部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有序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持续拓展登记范围,逐步实现国家公园、水、林、草、湿、矿、海等各类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同时,探索登记成果应用,探索登记成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碳汇交易、自然资源资产清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责编:温璐、薄晨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国家开发银行:2023年向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4795亿元 - 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经济时评)

国家开发银行:2023年向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4795亿元

发布时间:2024-05-30 12:13:20 来源: sp20240530

据国家开发银行官方消息,该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国有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职能定位,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2023年向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4795亿元,助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据了解,国开行聚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工具箱”,助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为长江经济带城镇和乡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业污染治理、岸线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提供有力支持。在江苏扬州,国开行江苏分行融资支持扬州市长江防洪能力提升堤防加固二期工程,将加固堤防13.6公里,新扩建护坡12.4公里,服务持续推进“安澜长江”建设。在湖北咸宁,国开行湖北分行融资支持嘉鱼县实施长江大保护及城镇化提质升级(一期)项目,对长江沿线68家污染企业进行关改搬转,建设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预计每年可减排生产污水146万吨,切实为长江“减负”。

同时,国开行积极助力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交通网络相互联通和“公铁水”等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推动了公路、铁路、港口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例如,在皖赣大地,国开行江西分行支持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结束了江西、安徽多个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同时串联起英雄城南昌、世界瓷都景德镇、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黄山风景区等名城、名镇、名湖、名山,形成了跨越皖赣两省、串联丰富文旅资源的黄金旅游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富集、最具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区域之一,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能力。国开行依托长江经济带科研等优势,着力提供全生命周期、多金融产品、宽业务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重庆,金凤实验室是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定位为生命健康领域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国开行重庆分行助力西部科学城先进病理研究项目实施,支持生命健康学科专用仪器设备和科学研究设施装置采购安装,助力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在上海,围绕上海打造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国开行上海分行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产品,将金融资源投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等先进制造业及其配套设施领域,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好金融“国家队”作用。

此外,国开行还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于2023年3月成功发行150亿元3年期“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优先用于长江沿江地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水生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湿地保护恢复等绿色项目,有效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国开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支持力度,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支持加快“三大工程”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融合联动,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