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4:55 来源: sp20240531

原标题: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

  1月30日,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该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所有指标“满意”及以上评价占比均较三季度有所提升。

  《报告》显示,对“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办理结业手续”“跨境贸易”“市场准入”“纳税”“解决商业纠纷”等指标评价“满意”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超90%;从市场预期看,近70%受访外资企业仍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情况,环比上升约1.8个百分点,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有所上升或持平的受访外资企业占比超90%;从经营情况看,超90%的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提高,环比上升约5.8个百分点,有在华增资意向的企业环比上升约4.5个百分点。

  据介绍,2023年四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近600家外资企业开展调研,68%的受访外资企业是小微企业,65%的企业在华产业布局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表示,综合全年调查数据看,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以上,九成以上认为中国市场富有吸引力,近七成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前景。“这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将越来越强。”

  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还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近九成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为4.36分(满分5分)。

  报告显示,从经营与投资情况看,“利用本地资源”和“建立生产基地”是企业新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超七成受访企业收入持平或增长,其中近八成受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持平或增长。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政府转职能提效能持续推进、财税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等方面。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杨帆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力度,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杨帆表示,对比历年《报告》数据,2019年至2023年,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总体呈上升趋势,评价提高0.06分(总分为5分);从分项指标看,受访企业对10个指标评价有所提高,其中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指标评价显著提升,5年来分别提升0.13分、0.12分和0.11分;从区域看,受访企业对西部地区营商环境评价提升最快,5年来提升0.27分;从行业看,受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企业获得感最强,5年来分别提升0.09分和0.13分。

(责编:方经纶、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今年玉米市场走势如何 -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对华投资合作需求强烈——访德国世界隐形冠军峰会中国首席代表杨明

今年玉米市场走势如何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4:56 来源: sp20240531

  自去年9月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累计下跌532元/吨,跌幅达18.1%。今年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触底反弹,但回升幅度有限。进入3月,玉米价格相对平稳。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玉米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何?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饲料需求左右价格走势

  造成此前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前猪肉价格不及预期,拖累了玉米饲料需求。加上小麦价格快速下跌,市场看空氛围浓厚,多数企业提前停机回家过年,开机率同比下降,玉米价格走低。

  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反弹,主要由于猪价回升,加工企业为春节备货,带动部分需求增加。同时,雨雪天气使得流通粮源偏紧,价格上涨,企业开始积极入市收粮,市场价格逐渐企稳。

  以此来看,上半年生猪行业去化程度以及下半年回升速度,决定了饲料需求情况,进而左右着玉米价格走势。

  去年,全国饲料产量再创新高。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32162.7万吨,比上年增长6.6%。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与上年持平,因此去年全年玉米饲料消费量同比有所增加。

  去年各品种饲料产量大多均同比增长,而猪饲料从绝对量和增幅上来说仍是主力,主要原因是生猪行业在普遍亏损之下仍维持较高产能。近年来,生猪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散户退出趋势持续。规模化的养殖主体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在猪价下行周期时,压缩产能的能力和意愿相比小养殖户偏弱,去产能的速度会更慢。此外,大型猪企融资能力更强,但资产负债率也达到相对较高水平。这一特征也导致猪周期内产能变动更小。因此,生猪产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饲料产量也创新高。

  同时,饲料行业集中度也在提高。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达1050家,比上年增加103家;合计饲料产量19647.3万吨,比上年增长13.0%,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这也导致饲料产量更加坚挺。

  今年饲料消费是否有支撑,关键在于生猪产业的产能去化程度,需要重点关注母猪存栏、仔猪出生数量,以及冻品、二次育肥入场等变量。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去化将继续推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7万头,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6.9%,为近3年最低值,但仍高出正常保有量110万头,生猪供给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随着下半年产能消化,猪价有望回升,刺激二次育肥和新一轮产能构建,利多饲料消费。

  如果考虑饲料企业集中度提升的影响,大企业倾向于多建产能扩大市场份额,饲料产量有可能继续创造纪录,这将进一步提振玉米消费。

  除了饲料消费,今年深加工消费稳中有增,但总规模变化不大。2023年,井喷式恢复的餐饮消费对玉米加工业产品,尤其是玉米淀粉消费有所促进。据机构测算,截至去年12月底,玉米淀粉开机率最高升至71%左右,较上年同期高约15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专家预警委员会发布的供需报告预测,2022/23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估算值为8100万吨,同比增长100万吨,2023/24年度预测值为8238万吨,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进口替代影响不断加深

  除了消费因素,进口量增加对玉米市场影响也较大。

  数据显示,我国玉米进口量连续3年超2000万吨,为保障国内供应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进口玉米2713万吨,同比增长31.6%。2023年9月以来,玉米单月进口同比明显回升,10月涨幅超200%,11月超380%,12月超470%,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221万吨,占全年比例达45%,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价格走势正好相反,8月开始,玉米单月价格连续同比下跌。

  进口替代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规模和调节弹性日益加大。一是近年来玉米和粗粮进口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开始,我国玉米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近3年涨幅均值超过15%。2021年至2023年,我国玉米年度进口量分别为2835万吨、2062万吨以及2713万吨,每年平均进口量约2537万吨。2023年粗粮(玉米、大麦和高粱)总计进口4366万吨,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27%。

  二是进口来源多元化,调节弹性提升。多年来,美国和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渠道,占比超过90%。2023年1月至8月,美国和乌克兰仍是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但9月至12月巴西玉米大量到港改变了这一格局。2023年全年我国自巴西累计进口玉米1280.6万吨,远超年初500万吨的预期,占我国进口玉米总量的47.2%,其中,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028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80.3%。巴西取代美国,成为我国2023年最大的玉米供应国。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我国从保加利亚、俄罗斯、缅甸、南非几个国家进口玉米总量158.1万吨,同比大增263%,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5.8%,进口来源趋于多样化。

  2024年,全球玉米供应充足,美国、巴西等国的玉米进口到港完税价已全面低于2000元/吨,价格优势明显。尽管今年一季度粗粮进口量环比或减少,但可供应的低价粮源规模大。从全年来看,粗粮进口量预计将维持在4000万吨以上水平,较低的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抑制。

  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尽管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逐渐减弱,但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影响全球气候。从种子到生产、储存和运输等全产业链渠道都要根据天气变动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粮食安全。此外,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也不可避免。红海危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粮价回升、贸易量缩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23/24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的预测,3月下调至4.684亿吨,预计将比2022/23年度水平减少1.8%。全球经济运行情况是否好于预期、美联储何时降息等问题也将显著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2024年,玉米市场或将回归低库存模式,难以重返2020年至2022年快速拉升的牛市行情。但目前底部也已显现,短期内,多空博弈下价格趋于窄幅波动。3月,玉米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随着售粮压力集中提前释放,上游供应减少,在渠道库存偏紧和需求回暖等因素支撑下,供需格局可能出现反转,这一阶段玉米价格有走强的空间。饲用消费、国内外替代粮源情况以及市场情绪等都决定着其涨幅的大小。

  (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