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专题深思)

发布时间:2024-06-02 01:38:04 来源: sp202406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

  坚持是为了更好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不动摇,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中断,确保党的理论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发展才能更好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时、来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认识,都可以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养分。”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更好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文化资源,不断凝练出优秀因子和思想精髓,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养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科学理论指引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2日 09 版)

(责编:袁勃、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评论员观察) - “骑行热”升温背后:观城市“骑”遇记的生活新主张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02 01:38:05 来源: sp20240602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

  瞄准经营主体的困难挑战,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破藩篱、解难题、补短板,才能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益浓厚

  

  经营主体活力反映经济发展活力。“最近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订单至少排到两个月后。”在浙江金华义乌市,从事吸管生产的企业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从走街串巷到通贸全球,义乌小商品闯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靠的是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辛劳,也得益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有力托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尤为重要的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比如,山东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得益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联手送政策、提供组合式支持,20万元稳岗补贴“秒到账”,200万元企业规模提升奖励资金“找上门”。各类政策同向发力,携手助企谋发展,让许多经营主体提振了发展信心。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良好格局,有利于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湖北的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为例,当地创新机制,推动大型国企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组成多家“链主”企业群,与武汉超算中心等“链创”机构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以链为媒、三链融合,带动了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通过产业集群、创新联合体等推动要素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呵护和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形的手”要立路标、清路障。“创新成果被模仿怎么办?”“外观专利确权赶不上市场流行速度,怎么办?”针对调研中鞋服企业反映的问题,福建泉州晋江市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解除企业创新的后顾之忧。瞄准经营主体的困难挑战,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破藩篱、解难题、补短板,才能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如何防止风吹草动下的疑虑,如何破解“卷帘门”“玻璃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广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定能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1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