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前行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05-27 17:07:24 来源: sp20240527

  湖南保靖——

  茶旅融合话升级

  本报记者  颜  珂

  低温雨雪连绵,压不住石金贵的热乎劲。200多平方米的新屋刚搭好木框架,他几乎天天都在工地上盯着,“搞民宿开新篇是大事!”

  这里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武陵山区深处,保靖黄金茶的核心产区。保靖黄金茶“香、绿、爽、醇”,是当地的一张金名片。石金贵的保靖县绿康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去年黄金茶销售额就有1300多万元。市场光景正好,他算起优化升级的“三笔账”。

  算销售账,不能只唱“独角戏”。石金贵自家茶叶基地200多亩,带动周边基地3700多亩,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石金贵带着产品跑了国内几家大型茶展会,触动不小。“200多元一斤的中端茶,一下就卖脱销。”石金贵说,以前主做春茶,价高成本也高,今后打算把夏茶做起来,“中低端茶的市场空间,同样大有可为”。

  算品质账,来不得丝毫大意。村里的黄金茶种植面积已近饱和,茶叶品质能否保持高位?绕过山岭,石金贵领着记者去看生态茶谷。平台处远眺,一条白色细线沿山坡而上。“这叫单轨运输机,不破坏山体、不占用山地,茶叶、有机肥都靠它运送。”石金贵说,村里的单轨运输线,目前建了2万多米。“要把生态理念融进每个环节。绿色、生态、有机,不论是茶农还是护林员,大家都在相互提醒,要守住品质线,不能砸了自己吃饭的家伙。”

  算价值账,三产融合大有空间。围径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黄金村就有2000多棵,最大树龄417年。“以前只知道出去找客户,现在得想方设法把客户引进来。”石金贵外出学习了不少地方,瞄准的就是办民宿、兴茶旅。

  连日盯工地,石金贵的嗓子有点嘶哑,可算起三笔账,中气十足。中气背后是信心:“走好优化升级路,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

  

  广东湛江——

  南菜北运保障足

  本报记者  罗艾桦

  收货、装车、发长途、入冷库……来自河南许昌的青椒经销商史观军,这些天又忙起来了。自从25年前跟广东湛江这片土地结缘,他就像一只候鸟,每年12月过来,次年3月离开,一待就是3个多月。

  “我设了个收货代办点,专门往青海西宁发货,每年都要发上一百来车,每车都是30吨左右。”坐在雷州市龙门镇平湖市场的货栈里,望着面前堆积如山、光亮喜人的青椒,史观军颇有些兴奋。

  平湖村两委负责人张策介绍,平湖市场目前是雷州市最大的北运菜市场,主要交易辣椒、花生、香芋等品种,其中光是辣椒的交易量年均约1亿斤。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莫植贵告诉记者,作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湛江市近年来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多样化、经营产业化的蔬菜产业格局。2023年,全市冬种蔬菜播种面积113.87万亩,占全年的45%,其中约159万吨作为优质北运菜销往各地。目前冬种蔬菜正处于上市高峰期,将持续供应至今年4月。

  “这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沿着325国道开车一两个小时,看看瓜菜长势。”说话间,老史开车拉着记者往八九里外的种植基地走,路边闪过一垄垄开花的茄子、挂穗的玉米、低垂的青椒……

  史观军说,之前发去西宁市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货已经安全到达,全程走的是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能省去6000元左右的运费。“湛江的青椒在西宁很受欢迎,能保证好市民的菜篮子才是正理。”史观军说。

  穿行市场,到处都是一番热闹的交易场景。史观军说,春节期间需求旺,行情肯定会更好。

  

  广西三江侗寨——

  热闹“村晚”年味浓

  本报记者  郑海鸥

  鞭炮响,芦笙起,侗家歌欢。村民吴春雷身着侗族盛装,在迎宾队伍中担任芦笙头。吹得卖力,脸上红扑扑、笑盈盈。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群山耸立,绿水环绕,2024年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广场稍稍布置就是舞台。村民、游客早早聚拢过来,抱着娃鼓掌的,吃着百家宴叫好的,恰巧背着年货路过停下脚步的,挤在人群中踮起脚尖瞧的……清冽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

  一曲罢,掌声起,吴春雷鞠躬致谢。从小在寨子里长大,吴春雷从记事起就爱听芦笙,稍微长大一些,便学着吹、赛着吹。外出打工好些年,他越发觉得民族的东西最稀罕,“芦笙陪伴,奏出了信心,迎来了幸福生活。”

  吴春月是侗族大歌自治区级传承人。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加入传承队伍,吴春月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县里搞民歌大赛、大歌节、旅游节,侗族大歌、琵琶歌终日飘荡在寨子里。”吴春月还开了一个侗家餐馆,主打听侗族大歌、吃侗族宴席,顾客盈门,“2023年收入20万元左右。”

  守护山水,赓续文脉,文化优势和自然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侗族儿女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演出所在的程阳八寨景区由8个自然屯组成,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风貌、文物古迹兼而有之。

  村民导游石祖勋10多年间带过世界各地的旅行团,谈起乡亲们的生活,他乐呵呵地说:“农闲时节当导游,美好生活不用愁!”平岩村党总支书记杨乐攀说:“日子唱在歌里过,天天有戏演,月月有节过,文化旅游业红火得很。”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突破2.1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6日 0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团圆年丨石榴花开相映红 - AIGC应用爆发 相关岗位需求增长超300%

团圆年丨石榴花开相映红

发布时间:2024-05-27 17:07:25 来源: sp20240527

  侗寨百家宴,欢乐中国年。

  春节前夕,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主会场活动热闹开演。壮族天琴弹唱、侗族大歌、毛南族民歌、京族打击乐、瑶族长鼓舞……八桂大地载歌载舞,民族团结之花幸福绽放。

  以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儿女,共同生活在广西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说:“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这些年来,每一次去民族地区考察,许多个新春看望足迹里,都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关注和惦记。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壮家生来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声声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乐……”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文体活动室里,歌声悦耳动听。同习近平总书记来的那天一样。

  “一到广西,就想起山歌了。”2023年12月14日,总书记在活动室亲切地对大家说,“广西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阳光热情、多才多艺。”

  悠扬的歌声,不只唱响在城市,还回荡在山村。

△2024年2月3日,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村晚”红红火火进行。

  在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分会场活动举办地布央村,悠扬的芦笙曲调,体现着侗族人的洒脱和欢乐;轻松的芦笙踩堂舞,展现着他们丰收的喜悦。村民陆海先说:“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白天上山干活,晚上可以放开唱一下,把劳动的劳累就消除了。在我们布央村举办‘村晚’非常兴奋,可以面向全国展现我们的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推动着侗族文化的发展,而侗族民族文化表演则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三江县接待游客90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96亿元。

  歌声唱出幸福日子,也唱出感念之情。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告别时,乡亲们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簇拥着总书记走出村口,歌声笑声在村寨久久回荡。

  在云南司莫拉佤族村,阿佤人民唱起了幸福的新歌。4年来,牢记总书记“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殷殷嘱托,这个西南边地的佤寨,依托蓬勃发展的乡村文旅事业,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范本。

  在贵州毕节化屋村,3年前的春节前夕,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为总书记高唱留客歌的情景,令人至今难忘。“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这是总书记留在这里的一份牵挂和期望。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又有绿水青山和独特的苗乡文化加持,化屋村乡村振兴的“愿景图”正在一步一步变成“实景图”。

  “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总书记朴实真挚的话语,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间。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生意特别好,刚接到伯什克然木乡兰干村的订单,让我们送200个小红灯笼、100副春联和100个福字。”这个春节,在新疆喀什市三运司市场,春联、灯笼、中国结、花灯等成为畅销品。

  从山东来探亲的游客孙中刚,不时驻足拍摄,“让家人看看,在祖国的大西北,春节氛围同样喜庆。”在他的镜头里,有红火的年味巴扎,有热闹的喀什古城,还有满面笑容的居民。

△喀什古城在天山和昆仑山的守护下,留住了千年前的样子。

  喀什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丝路古道的璀璨明珠,是古今游客流连忘返的绿洲。

  除夕夜,全球华人的目光聚焦这里——在喀什古城内的春晚喀什分会场,各族群众带来器乐展示、情景演绎等表演,共同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绚丽乐章。

△2024年2月4日,演员在新疆喀什古城入城仪式上表演舞蹈。

  石榴花开相映红,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回到国内后,来到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此前在内蒙古,总书记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岁末到广西,总书记要求广西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了谁?

  总书记给出答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更好的生活,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春节假期,北京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迎来了各地游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展览上1500余件古籍和文物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和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佳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到的民族团结的故事。

  展览上展出的库尔班·吐鲁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央办公厅给库尔班·吐鲁木的回信,是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衷心热爱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厅关于接收上海等地孤儿的文件、巴林右旗保育院保留的孤儿衣服、孤儿们在草原新家庭的合影等,诉说着草原额吉的无疆大爱,书写着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殷殷深情。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同藏族牧民索南才让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聊家常。

  “长征的时候,红军路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2021年6月,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考察时,总书记说,“现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新春伊始,果洛藏贡麻村,不时听到阵阵欢歌,家家户户充溢着幸福的味道。由传统游牧向新型乡村旅游、特色畜牧业转型,形成集特色旅游、高效畜牧养殖、啤酒深酿加工、无土栽培采摘等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让这个高原美丽乡村迎来美好新生活。

△2024年2月3日,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村超村晚”系列活动之一的民族文化展演,在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举行。

  2月3日,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村超”球场,“村超村晚”展演文艺节目拉开序幕。“村超”“村晚”精彩合体,中国村IP持续释放活力。距离榕江县200公里外的台江县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以“村BA”为切入点,与村民们共商赛事举办、基础设施改造、后勤保障等事宜,推动“赛规进村规”,通过共建共治推动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并将体育旅游融入乡村民族文化,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

  对接专家团队、筛选水产品种……援疆干部臧运东与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群众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历经艰辛探索、克服重重困难,澳洲淡水龙虾在新疆试养成功,收益可观。

  …………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

  “爱我中华”“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蟠龙社区看了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后,动情地说:“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像你们写的作品一样,‘爱我中华’!”

  中华民族是团结奋斗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族儿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一起奋斗!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