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气象新

发布时间:2024-06-02 21:51:57 来源: sp20240602

  步入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三连村,房前屋后的农家院落绿意盎然,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干净整洁。

  帮助老弱病残乡亲干农活积5分,用心照顾老人积10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积20分……在三连村,村民无论是在外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还是在家孝老爱亲、夫妻和睦,都可以获得积分,凭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在南陵,58家爱心超市覆盖了全县15个社区43个村,成为当地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南陵县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内外兼修,一方面改善乡村环境,一方面培育文明乡风。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工山镇桃园村的变化源自于路。目前村里水泥路里程接近5000米,已经实现组组通、户户通。在村党总支书记杨长胜看来,村里每条路、每片绿化的建设都有村民积极参与的身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我们村子建设中,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环境美了,如何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2018年以来,三连村调动各方力量,建设15分钟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圈。活动圈内,有宣讲惠民政策的大讲堂,有村民议事广场,有免费提供给村民举办宴席的喜庆堂……这其中,人气最旺的当数家风家训展示馆,展示馆的墙上挂满了村里的好人好事展板。“这些身边的榜样,让村民感到可亲、可学。”村党支部书记孙灏说,“大家现在不攀比排场,都比着谁的事迹上墙展示!”

  近年来,南陵县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评选乡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650余人、“好婆媳”326名。好人好事激励着乡亲们见贤思齐、向善向好。

  去年东山村民小组进行雨污分流,有村民捐了1000米管道;东方红村民小组村民周必武自掏腰包给村里的池塘搭了亲水平台和遮阳棚……在这些村民的示范下,全村人在建设家园上拧成了一股绳。

  “村子是我们自己的家,人人出把力,幸福家园一定越来越美。”74岁的村民刘友清一句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400万件发明专利为发展蓄能 -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400万件发明专利为发展蓄能

发布时间:2024-06-02 21:51:58 来源: sp20240602

  近日,一条关于专利的新闻让人倍感振奋: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我国的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其中发明专利审查最严、申请最难,最能体现出科技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拥有量也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400多万件发明专利来之不易,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看总量,发明专利的扩增与中国经济的腾飞同频共振。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专利制度起步虽晚,发展却很快,走出了后来居上的趋势线。早在19世纪,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已颁布了本国专利法。而首部中国专利法正式实施于1985年4月1日,我国自那时起才开始受理专利申请。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创新浪潮奔涌而来。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

  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4个100万件仅用时1年半。这个明显的“加速度”发展,表现出与中国经济腾飞同频共振的节奏。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高速进步,也显示了国人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看质量,发明专利的提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奠基蓄能。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筑牢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发明专利不仅要有量的保障,更要有质的提升。看发明专利质量,我国创新发展潜力十足。在这400多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6.5万件,占41.5%,较202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首次超过七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看未来,推动发明专利的运用转化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与自身相比,这两个产业化率都较上年有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偏低,大量专利技术被闲置。

  推动专利转化运用,需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一方面,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因不了解市场需求导致许多创新成果与市场不适配的现状,我们要强化产学研协同,聚焦科技创新供需匹配对接,建立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利产业化评价体系,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诊断器”的作用,以深化改革来解除创新发展的制度“梗阻”。

  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需要盘活,大量的发明专利有待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的有效发明专利已超400万件,并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用足用好这些发明专利,必将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经济日报 佘惠敏)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