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苑论衡)

发布时间:2024-05-27 07:47:08 来源: sp202405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推进文化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在法学领域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法学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法治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继续推进文化法学繁荣发展,要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走自己的路,不断增强文化法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推动学科体系优化。学科体系的形成是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文化法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但相关研究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法律问题,我国法学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形成了深厚积淀。随着广播电视、动漫、电影、工艺美术等行业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行业成长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直接推动艺术法学、娱乐法学、传播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深入、不断积累。发展至今,文化法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狭义的法学学科,而是形成了至少包括艺术法学、传播法学、娱乐法学等在内的学科体系。这些细分学科各有侧重、相互关联。艺术法学研究法律在艺术创作、艺术品流通等领域的适用问题;传播法学以言论自由、传播者权利、传播业监管等为研究对象;娱乐法学研究演艺人员经纪、影视制作发行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同时也要看到,相关细分学科还存在研究方法陈旧、核心课程建设跟不上社会需要等问题。面向未来,要紧跟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推动文化法学各细分学科加强原始创新、完善课程教材,助力文化法学学科体系优化升级。

  深化学术体系发展。学术体系主要阐述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各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在社会中的功能等问题,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优化文化法学学科体系,需要有相应的学术体系支撑。目前,文化法学学术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推动文化法学学术体系发展,要增强学术研究的文化自信,敢于突破西方法学研究体系的形式和结构,研究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制度化呈现及其法律调整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研究文化法学的重要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要素和工具等,进而推动文化法学学术体系创新发展。要增强学科交叉、多措并举的方法自觉,从文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一法治过程论视角出发,科学提炼文化法治建设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各类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夯实话语体系根基。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无论是建设文化法学学科体系,还是发展文化法学学术体系,都要以文化法学话语体系为基础、为保障。所谓文化法学话语体系,就是以本国的语言文字对由文化法学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价值观念等组成的学术思想的体系化表达。当前,在与外国法学界的学术交流对话中,我们掌握话语权的能力仍显不足,对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自觉加以抵制的敏锐性、主动性还不够强。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法学话语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方面,文化法学话语体系建设要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多突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继续开辟文化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空间,夯实文化法学的话语体系根基,结合文化法治建设实践进行话语构建,努力把我们的思想理论优势真正转化为法学话语体系优势。

  (作者为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0日 09 版)

(责编:卫嘉、白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商务部:2023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8666亿元 - (第六届进博会)联合国工发组织:为年轻人提供可持续发展培训至关重要

商务部:2023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8666亿元

发布时间:2024-05-27 07:47:09 来源: sp20240527

人民网北京2月4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3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8666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19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8.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4871亿元,执行额1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6.2%。(以美元计,全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4162亿美元,执行额28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154亿美元,执行额15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10.6%。)

从业务结构看,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4154亿元、1722亿元和4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7.8%和18.4%。其中,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交通工具维修维护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0%、44.5%和42.3%。

从区域布局看,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3160亿元,执行额90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3.4%,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8.5%和87.4%。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921亿元,执行额5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23.7%,分别占全国总额的53.3%和53.9%。

从国际市场看,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2132亿元、1934亿元和14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3%和16.2%,合计占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52.9%。承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592亿元,同比增长24.1%,合计占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24.9%。其中,承接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8.1%、56%和47.3%。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920亿元,占全国37.7%,同比增长37.8%。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303亿元,占全国41.4%,同比增长10.8%。

从吸纳就业看,2023年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89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65万人,占73%。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587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031万人,占65%。

(责编:孙红丽、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