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4-06-02 01:14:06 来源: sp20240602

原标题:锚定高质量发展 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提出了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价值”、坚决当好“三种力量”、突出抓好“六个着力”的目标任务,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央企部署要求的再细化、再部署、再落实。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央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个维护”,坚决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以更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一、全力以赴增强价值创造力 

  价值创造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是中央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央企业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一是聚焦经济价值做好“压舱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央企业应将“提质”与“保量”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改进发展方式,下大力气增强经营创效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水平,努力对国民经济增长多做贡献。二是聚焦战略价值当好“顶梁柱”。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支撑托底作用。中央企业应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断点堵点和市场失灵领域发力,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三是聚焦社会价值当好“排头兵”。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与生俱来的使命。中央企业应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在重大投资、民生保障、扶贫脱贫、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石化牢牢守住能源保供底线,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了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乙烯权益产能跃升至全球第二,聚烯烃等化工品产能稳居世界第一,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加速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加快形成。40年来,中国石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保障石油石化产品供应,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模式,以销售带产业、以产业带振兴、以教育带发展,深入实施“春蕾加油站”“司机之家”“爱心驿站”等社会公益项目,为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改善人民生活积极贡献中国石化力量。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正持续聚焦国家所思、社会所想、人民所需,以高质量服务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要找对路径,找准着力点。一是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央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树立了“航向标”,是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和把握的主攻方向。二是紧紧扭住基础研究这个“牛鼻子”。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起着根本性作用,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无论是“卡脖子”技术的攻克,还是推动科技前沿的发展,根本上要靠基础理论突破。基础研究跟不上,应用技术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站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企业一端汇聚创新要素,一端连着市场需求,具有天然的科技创新主体属性。中央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和市场、场景牵引作用,带动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提升。

  近年来,中国石化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努力当好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逐步探索形成以“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为代表的特色创新模式,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2年科技研发投入达268亿元,攻坚石油天然气“卡脖子”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特种橡胶等一批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深地一号”工程刷新亚洲最深井记录并获高产油气流,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投产,建成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获得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同时,注重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快产业数智化转型。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正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国家所需、两链所困、产业所趋,强化基础前瞻研究,突出重围迈向高端,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三、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作用 

  党中央围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工作任务。

  中央企业应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牵引,以改革激发活力动力,以改革提升质量效率,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国有企业不管怎么改,现代企业制度不管怎么建,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关键是要抓住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这个核心要点,将党的领导优势与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来,共同推动中央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二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场化的关键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二十字”标准选人与用人,提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水平,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让大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对各类人才,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拓宽用人视野,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更加注重长效的激励机制,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方法,吸引留住人才,用活用好人才。

  近年来,中国石化压茬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向改革要效益、要质量。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确党组10类决定、17类前置研究重大事项,全面推进“一肩挑”领导体制,应建范围内子企业全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各级子企业,领导人员“一协议、两书”应签尽签率达100%,实施用工“劳动合同+上岗协议”的“双契约”管理,推动员工在中国石化系统企业间“能进能出”,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正在持续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不断以改革增强制度定力、管理能力和发展动力,切实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责任。

  (作者为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顾松园)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文明之光 相互映照 - 因不满拜登对巴以冲突处理方式,美国一高级官员辞职

文明之光 相互映照

发布时间:2024-06-02 01:14:07 来源: sp20240602

  4月,故宫海棠花开。红墙黄瓦、满树繁花,风过处,落花缤纷、美不胜收。穿过绚烂的海棠花海,往昔静谧的文华殿人来人往,由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殿、博物馆及国家园林公共机构(以下简称“凡尔赛宫”)联合主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正在这里举行。展览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也是第十八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大展。据悉,本届中法文化之春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为主题,举办时间从今年4月一直持续到12月,将跨越超过30座城市,举办超过400场活动,涵盖视觉艺术、工艺设计、舞台艺术、音乐、电影、数字技术等领域。

  对  望

  诉说两个文明的彼此借鉴

  60年来,中法两国人文交流密切、合作紧密,东西方两大文明如同两盏明灯相互映照,并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自我成长创新,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进入故宫文华殿展厅,展览前言中的16个字,便映入眼帘。

  此次展览并非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的首次文物交流。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开启了首次合作,先是在法国举办了“康熙大帝展”,2005年在中国举办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展”。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展览。今年“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的法方策展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介绍,与之前展览相比,本次展览展品更为丰富,观众可以将故宫与凡尔赛宫的相关文物对照观赏,从而了解这一历史阶段法中交往的故事。

  铜镀金质、根据需要可抽拉4节的单筒式折射望远镜,是清代乾隆时期进口,并由广东官员进贡内廷的。展览的这款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既实用又可把玩。此外,本次展览上还有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铜镀金圆规矩箱表、绘图仪器、铜镀金测角器等故宫收藏的法国精品文物,百年前的“高科技”比比皆是。

  在展厅的显著位置,一个奢华的铜鎏金底座上,放置着一件布满开片铁线纹的瓷器,瓶盖四周环绕铜鎏金树叶,顶端有一只金黄色的螯虾——这是青釉香水瓶。产自景德镇的瓷瓶传至欧洲后,由巴黎铸造匠将其顶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加以装饰,使其更符合精致的法国品位。将中国的瓷瓶改造成香水瓶,这种创新之举,在中法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屡见不鲜。

  “17、18世纪,以瓷器为代表的多种中国艺术品成为法国艺术家和工匠们改造、模仿的对象。”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催生了文化的新元素和新风貌,展现出双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创  造

  触动两个文明的艺术探索

  今年的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奥运会,是中法两国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绝佳契机。本届中法文化之春的各大展览中,常可见到与奥运有关的动感元素。

  赶地铁的上班族,化身跨越闸机的110米栏选手;在巴黎街头的小酒馆门前,服务员为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提供补给;邻近的两栋居民楼阳台上,居民隔空打起了网球……4月20日,“巴黎人——城市中的运动”插画展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武汉天地壹方南馆启幕,一个多月的展期内,集中展示40多幅不同法国插画家的艺术作品。

  “展览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将法国巴黎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以各种运动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向即将举行的巴黎奥运会、残奥会致敬,带我们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动感巴黎。”今年29岁的邵慜是武汉当地的一名大学法语教师,在网上看到活动的预告信息后,专程赶到现场欣赏这些独特的插画作品。

  眼下,在湖南长沙的美仑美术馆,一场以“溶解的时间:去未来考古”为主题的中法新媒体艺术展正在火热上演。展览呈现了中法两国的8位年轻新锐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包含虚拟现实、影像和交互艺术等10余件跨媒体作品,展示了他们对未来和技术的新思考。

  不只有新潮的艺术展,传统艺术形式也在焕发新的生机。法国艺术家皮埃尔此前从未到访过武汉,中国艺术家涂颖慧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汉本地人。而即将于6月开幕的“武汉·纸墨印象”艺术展中,两位艺术家将水墨和剪纸这两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结合,从全新的视角诠释对武汉的印象。

  “中法文化之春始终鼓励和促进法中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自2006年创立以来,中法文化之春已成为法中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增进了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交流。”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胡建谊表示,借由中法文化之春的平台,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密切。

  奔  流

  激荡两个文明的相互沟通

  60年来,日益紧密的中法人文交流已成为“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的一个缩影。在法国,各类展现中国气韵的文化活动也相继亮相,为中法文化交流互鉴搭建更为宽阔、更具活力的舞台。

  1月31日17时许,正在巴黎风情园展出的“山海有灵”法国豫园灯会举行了一场“吉祥龙”灯组亮灯仪式,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近3个月后,同样来自上海的文化交流活动“奔流:面向未来的无界之城”于4月18日下午在法国巴黎的布龙尼亚宫拉开帷幕。4月21日,随着“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在巴黎科德利埃空间落幕,“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据介绍,“奔流”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为期18天,举办包括启动仪式暨奔流巴黎论坛等6场主题活动。

  “奔流”巴黎场系列活动另一场展览“行走江南园林”则将江南园林带到法国凡尔赛宫,通过场景营造、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等呈现东方园林之美。这场藏于法式园林的中式园林展,吸引来自巴黎和凡尔赛市的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展。“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有魅力的中国园林艺术,悠扬的笛声让我想起17年前我和家人奔赴万里去中国,开启了我们和中国的一段特别的缘分。这次中国园林的体验十分美妙。”特意从巴黎市中心赶来的法国观众如是说。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中法两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尽管语言文化不同、民族习俗迥异,但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以二者为材搭建起彼此欣赏、互相借鉴的桥梁,才成就了这段令人久久回味的佳话。”参观“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的观众张逊表示。

 

  图片说明:

  图①:故宫博物院一角。

  邵  霞摄(影像中国)  

  图②:“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上展出的青釉香水瓶。

  杜建坡摄(影像中国)  

  图③:3月19日,武汉中法音乐会在湖北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摄  

  图④:1月31日晚,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举行。

  新华社记者  高  静摄  

  图⑤:湖北武汉“中法文化之春”主题灯光秀。

  刘  瑞摄(人民视觉)  

  图⑥:“奔流”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巴黎论坛于法国布龙尼亚宫举行。图为布龙尼亚宫外的活动宣传海报。

  活动主办方供图  

  图⑦:3月29日,“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及中法青年建筑师展(平行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连国庆摄(人民视觉)  

  图⑧:“奔流”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行走江南园林”展览上的观展观众。

  活动主办方供图  

  图⑨:3月23日,“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于法国巴黎的欧洲时报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新华社记者  张百慧摄  

  图⑩:“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上展出的青花加彩描金纹章瓷罐。

  故宫博物院供图  

  图?:2月8日,“漳州闽南文化周”活动在法国巴黎启动,福建漳州木偶剧团走进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博物馆,表演布袋木偶戏。

  新华社记者  高  静摄  

  图?:法国凡尔赛宫一角。

  炜  炜摄(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5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