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破解师生急难愁盼

发布时间:2024-05-29 02:45:25 来源: sp20240529

原标题:用心用情破解师生急难愁盼

  国庆节前夕,河南项城市莲溪中学开展文体活动,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资料图片

   学习党规党纪、开展廉政教育、立家规传家训、品味廉政微课、讲故事树典型……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场场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项城市教体系统迅速铺开。项城市教体系统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为民办实事”作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努力解决学校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新改造的项城市秣陵镇一中,校园干净卫生、道路整洁平坦、教室窗明几净,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

   秣陵镇一中原是当地一所“名校”,每逢新生入学季节,学校总是“爆满”。然而,随着校园基础设施的老旧以及优秀师资的流失,这所曾经风光一时的学校仅剩下73名学生,一度传出要“关门”的风声。

   如何让这所中学重焕生机?项城市将秣陵镇一中纳入莲溪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成为该集团的分校,投入200余万元对校园办学条件进行彻底改善,采取集团一体化办学模式,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项城市教体局从理论学习提高度、调查研究强深度、检视整改重力度、推动发展拓广度四个维度出发,紧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短板。该市教育系统围绕改革发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展开大讨论,“做教育实事、解群众忧愁、办满意教育”的真招实效渐次呈现。

   针对教育资源乡村弱、城区挤的现状,项城市教体局建立民生项目清单,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出一条破解这一现状的集团化办学道路。

   两个多月以来,项城市教体局先后出台集团化办学方案2个,组建了15个联盟型教育集团,22个城乡学校结成了教育帮扶对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推进,各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立冬后的夜幕下,项城市高寺镇中心小学一间周转房内明亮温暖,丝毫感受不到户外的寒冷。

   几年前,高慧玲老师从周口市区来到这所小学上班后,和女儿的居住条件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此颇为苦恼。

   今年10月底,随着一批教师周转房的投入使用,高慧玲分到了一套35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里面配备有床、柜子、桌子、燃气灶等基本的生活用品,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住进了周转房,我们有了一个像样的家,我再也不会打‘退堂鼓’了。”高慧玲欣慰地说。

   项城市教体局将主题教育与夯实教育发展根基紧密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努力为乡村教师创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工作环境,投资5000万元,先后在李寨等11个镇建设22栋592套教师周转房,有效解决了一批基层教师住宿难问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热情。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项城市教体局以理论学习起步,以实践活动开路,以推动发展破题,注重“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贯通,紧盯办学条件改善、大班额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等教育重难点问题,建立工作台账,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开展育人环境优化行动、资助育人行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行动、师生食堂饭菜提质行动等“暖民心行动”。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任务,项城市教体局积极谋划项目,投入1.7亿元新建两所寄宿制学校,增加3240个学位,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学生入校难、住宿难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教育提质行动,投资1000万元实施李寨镇第二初级中学等5所寄宿制中学的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000个;投资3200余万元,集中资金和师资打造33所中心村小学。项城市以一件件教育实事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吴建成)

(责编:李昉、熊旭)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 美日韩实时共享导弹预警情报

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发布时间:2024-05-29 02:45:26 来源: sp20240529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6日揭晓。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得这一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荣誉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这份荣誉,激励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继续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聚焦党的二十大

  与国家同频共振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届中国新闻奖的多件获奖作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人民日报评论《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壮美画卷——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诠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新华社通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以凝练的笔墨和倒叙、插叙、夹叙夹议等手法,还原历史现场、观察时代之变、反映人民心声,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凸显了大气方正的文风,浸透着不拘一格的新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完整生动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这一精彩时刻,全景画面与特写镜头切换精准、场景丰富,为重大历史事件成功留下经典画面。

  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包含多件反映2022年重点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动的优秀新闻作品和栏目。

  经济日报评论《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外界的猜测,有力驳斥了杂音噪音;中国日报消息《China to keep monetary policy stable(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着眼有效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中国新闻社重大主题报道《中共二十大将如何标注历史新坐标?》第一时间占据海内外舆论场;解放军报新闻专栏《强军论坛》积极为“学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发声发力。

  此外,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消息《铁路投融资体制破冰  全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通车运营》、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专题《“无钢”济钢重返500强》、上海广播电视台消息《上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收官  “水塔人家”要搬迁》等获奖作品,触摸各领域的发展脉动,与国家同频共振。

  推动社会进步

  为民抒情抒怀

  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就要情系人民、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届中国新闻奖的多件获奖作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反映群众呼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光明日报重大主题报道《神山村三日》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喜人嬗变,以及党和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深挚情感;农民日报通讯《“小田变大田”引出“农田四变”》深度还原关于“田”的农村基层改革来龙去脉,多用百姓话、农家话,增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

  中国青年报通讯《孤勇者》深入刻画国家级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群像,将艰涩难懂的学术化为深入浅出的大众话题,提炼出以精卫填海精神走上珠峰之巅的主题;工人日报系列报道《工伤认定如何“新题新解”》回应了劳动者的关切,将现实困境与高层政策有效链接起来。

  此外,北京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报道《三天38000!医院太平间“天价”殡葬费调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专题《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四川日报系列报道《乡村振兴蹲点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系列报道《记者调查·羊皮去哪儿了?》、湖南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田野上最亮的星》等获奖作品,走进人民群众,用镜头记录发展变化,用笔锋书写初心使命。

  加快媒体融合

  创新传播手段

  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的多件融媒体作品,用鲜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有效提高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人民日报客户端融合报道《新千里江山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多种新媒体技术,为大众展开了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绘就了“非凡十年”的壮美画卷。

  新华社客户端融合报道《创意微政论片丨真理之光》融合手绘原画、CG动画、数字音频等技术,将抽象思想与鲜活故事贯通,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融合报道《三星堆新发现丨古蜀国的青铜时代》利用即时云渲染和虚幻引擎技术,展开移动沉浸式VR直播和H5集纳式报道,在“云端”呈现考古发掘现场。

  求是英文网国际传播《High-Speed Rail: A Prime Example of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高铁:中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以文字和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介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寓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取得较好国际传播效果。

  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客户端新闻漫画《手绘长卷丨长城群英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冠军“全家福”》用北京冬奥会全部200多名金牌获得者的漫画肖像长卷揭示了世界一家亲、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客户端融合报道《超震撼航拍——看,星光战胜火光!》扎根重庆山火扑救现场,展现和传递中国人民凝聚一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民族精神。

  此外,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应用创新《江西营商“营商帮办”》、中国科技网融合报道《数读中国创新——从海底15250米到高空3.6万公里》等获奖作品,以创新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实现了更加移动化、视觉化、智能化的内容生产。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