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餐饮数字化应用空间

发布时间:2024-05-29 02:29:19 来源: sp20240529

  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推动餐饮业数据要素化,强化平台经济赋能引领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快促进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餐饮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提出,外卖是餐饮业数字化催生出的一种全新业态,已成为餐饮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推动餐饮业数字化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份,我国网络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2022年网络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不含团餐)比重超过20%。外卖对方便人们生活、拉动日常消费、分享数字化发展红利等贡献日益彰显。餐饮业数字化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正在形成堂食与外卖“双主场”相互促进的消费格局。

  民以食为天。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是稳增长和促消费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扩就业和惠民生的重点供给领域,走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前列。随着扫码点餐、移动支付、在线外卖等数字生活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与深化,餐饮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实融合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引导住宿餐饮等传统业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准化营销创新。对餐饮业经营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的要义在于,从采购和生产到运营和营销,再到交易和管理,都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促进效率与质量提升,从而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场景需求。

  当前,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应用,餐饮业数字化转型也日益深入。在此过程中,从数据价值挖掘到数字生态治理,从新兴业态发展到跨界深度融合,无不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与挑战。为此,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推动餐饮业数据要素化,强化平台经济赋能引领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快促进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提升数据要素化发展水平。应通过加强餐饮数据采集存储,深化餐饮数据加工分析,推动餐饮数据流通共享,进而充分挖掘利用数据要素价值,为餐饮业转型发展提供创新活力。同时要推进行业数字化治理,引导和保障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餐饮数字化新生态。一个良好的数字化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实现政府、协会、平台企业、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等参与主体的良性互动。外卖在建立餐饮业数字化新生态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应进一步支持平台企业赋能行业发展,在构建餐饮业数字化新生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餐饮业整体数字化水平。

  加快发展外卖等新业态。外卖已成为餐饮业数字化的代表形态,也是未来引领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餐饮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形成数字消费闭环,带动餐饮业供应链数字化。要以促进外卖发展为抓手推进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其丰富供给、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等作用,构建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加强政策统筹衔接与协调配合,创新灵活就业群体管理模式,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餐饮跨界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含量、文化元素与用户体验,鼓励餐饮业与文旅、休闲娱乐、健康养老、运动体育、交通等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拓展餐饮业数字化发展新场景。与此同时,将餐饮业数字化链条向农产品和生产制造领域延伸,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多支撑。

  朱克力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世界说】港媒:中国产能对满足国际需求不可或缺,一体化全球市场需多方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 国际观察|全球南方团结求变 坎帕拉峰会发出合作强音

【世界说】港媒:中国产能对满足国际需求不可或缺,一体化全球市场需多方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发布时间:2024-05-29 02:29:20 来源: sp20240529

  中国日报网5月7日电 对于美国近一段时间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香港《南华早报》(SCMP)近日刊发评论文章称,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必须放在全球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更加广阔的框架下来看待,而不应是指责。

  文章指出,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超过30%,出口的电动汽车达到120万辆。而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尤其是电动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的担心和焦虑,则是在地缘政治所引发的不信任的推波助澜之下逐渐扩大的。

  文章表示,近期出现的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说法听上去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一些说法颇为相似。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而对于中国经济某些“担忧之声”也随之而起,例如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就曾刊发过对中国“产能过剩”表示担忧的文章。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分析称,全球需求在2010年迅速复苏,出口实现增长,那些担心中国“产能过剩”的声音逐渐消散。很明显,当时全球经济放缓、市场需求减少引发了对产能过剩的担心,问题并不在中国。

  时间快进到2024年,全球经济格局受到地缘政治动荡的强烈影响,国际贸易动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即便如此,国际需求依旧显示出明显的韧性,预测也表明全球贸易将逐步复苏。尤其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指数级增长,2023年销量同比上升35%,并且预计还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也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要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约是2022年的四倍。

  文章认为,全球市场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巨大,但供应商的能力却相距甚远。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气候目标,对清洁能源的大量投入势在必行。中国不可能独自应对气候挑战,“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解决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是要跨行业、跨领域的全球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文章指出,随着世界向绿色环保技术过渡,最大程度地提高绿色供应商的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与其指责、奉行保护主义,不如大力促进制造商、研究人员、供应商、投资者、消费者等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文章总结到,中国拥有多种工业能力,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产能是满足国际需求所不可或缺的。并且,一个密切协作的一体化全球市场不仅需要多方参与,还需要实现互利共赢。携手合作、共同创新,将为所有人拥有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铺平道路。

  (中国日报网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韩鹤)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