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吴良好: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所长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8:44 来源: sp20240530

从春天出发,共向新未来。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人民网(香港)推出“从春天出发·港澳代表委员之声”主题报道,邀请港澳代表委员们,围绕今年参会的重点建议(提案议案),畅叙如何在新时代续写港澳的春天故事和崭新传奇,担当中央与港澳的双向桥梁。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式现代化步履坚实。在此背景下,香港如何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来布局谋篇,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明言。

吴良好称,具体而言,包括助推香港与内地互动协作,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改善香港基层民生,促进人心回归。

鉴于此,今年两会,吴良好提出打造香港“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平台、推动国家龙头企业落户香港等建议。

吴良好认为,香港是亚洲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系紧密。他建议打造香港“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平台,发挥香港联通海内外绿色和可持续资金流动优势,引领国际资金支持绿色基建和经济向绿色转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吴良好从三方面举例介绍,包括支持香港设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计划,促进国际多边合作基金来香港投资“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形成国际化绿色融资体系;在香港设立绿色发展与金融评估的专门人才库,推动共建国家建立“一带一路”投资环境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绿色项目投资环境;设立香港“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数据库,加强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需求对接,健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机制。

谈及推动国家龙头企业落户香港的提案,吴良好说,“香港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并在中央支持下积极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推动更多国家龙头企业落户香港,有助于培育壮大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和产业链发展,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

对此,吴良好提出四项建议:发挥香港国际化金融平台优势,推动龙头企业联通国际资本市场,配合不同省市打造更多龙头企业;支持香港推出国家龙头企业创新政策,营造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服务环境;支持香港提供基地配套和财务人才安排等便利措施,打造集聚不同省市龙头企业集群;发挥香港国际贸易中心优势,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市场合作平台,推进国家龙头企业拓展环球合作。

“今年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香港不仅要在产业、制度、专业服务等环节助力国家对标国际最新标准、最好水平,也要按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要求,发挥磁吸效应,拉动更多国际资源和人才,提升国家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力量。”吴良好满怀期待地说。

(责编:曹欣悦、刘慧)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能让乡亲们致富,就是好技术”(守望) - 国家水利遗产标识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征集建议意见

“能让乡亲们致富,就是好技术”(守望)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8:45 来源: sp20240530

  宋仁德(左)在给农牧民讲解冬季补饲知识。   本报记者 贾丰丰摄

  在海拔4400多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片草原上,宋仁德和同事们,正在抓紧对一头头牦牛进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等工作。

  宋仁德是玉树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玉树综合试验站站长,今年是他扎根玉树的第三十八年。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机会、留学归国后放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邀请,毅然回到玉树。“当我一次次接过乡亲们手中的热茶、一遍遍走过高原的路,当我看到这里一点点变好,我感受到了自己和乡亲们的情感联系。”宋仁德说。

  祁连支脉,达坂山下,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旱台村,就是宋仁德的家乡。

  兄弟姐妹七个,在上世纪70年代,小小年纪的宋仁德就拿起牧鞭,承担起为生产队放牛的任务,这也让宋仁德对畜牧专业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高考填报志愿时,宋仁德选择了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现青海大学农牧学院)。1986年7月,宋仁德放弃了留校的机会,选择到千余里外的玉树工作。

  “周边是荒凉的大山,路是坑坑洼洼的,破土房和稀稀拉拉的树,这就是当时的玉树街道。”宋仁德回忆,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很快,工作任务就来了:彼时,国家正在开展首次农牧业资源调查和农牧业发展区划工作,宋仁德先是协助杂多县开展区划内业工作,第二年就承担了曲麻莱县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的牲畜生产性能测定和报告撰写等任务。

  “到了曲麻莱县,白天做测定,晚上就睡在‘马脊梁’帐篷里,不挡风也不挡雨,梦里都有一股湿漉漉的味道。”宋仁德回忆,“最怕的还是轮换地方。记得有一次,由于村镇相距较远,要经过大片湿地,车轮陷进去了,大家就脱下衣服,塞进麻袋,垫在车轱辘下面,一起使劲推……90多公里的路,走了整整16个小时。”

  1995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正在下乡的宋仁德接到一个消息。有个去国外进修的项目正在招人,青海省人事厅工作人员记得宋仁德会外语,就联系了他。

  当时,宋仁德已在玉树工作了11年,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养殖,等等。

  到国外进修后,宋仁德见到了先进的牧场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先进的技术学到手,带领农牧民们增收致富。

  一年进修期满后,他又继续硕博连读,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转眼到了毕业的时候,导师向宋仁德发出了留校任教邀请,但宋仁德说:“我的研究领域从未离开过青藏高原,我一定要回去!”

  穿过玉树市区,最东面的日益格巷1号,就是玉树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宋仁德办公的地方。

  “目前,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选育及良种推广等,都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我们要研究出更多农牧民用得上的好技术。”说起养殖的事,宋仁德娓娓道来。

  多年来,宋仁德带领团队在玉树建设了18个国家肉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他的研究成果,带动了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通过理论指导、现场示范、技能培训等形式开展农技服务,宋仁德和团队辐射带动万余户牧民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让牧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现代畜牧业新科技带来的积极变化。

  “守护好草地和牛羊,就是守护好乡亲们致富的奔头,我们怎能不全力以赴。我一直觉得,能让乡亲们致富,就是好技术。”宋仁德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