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酒驾问题不容忽视(百姓关注)

发布时间:2024-05-30 12:42:21 来源: sp20240530

  近日,河南漯河市读者王秀根来信反映,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酒驾问题相当严重。“部分农村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交管部门不会到农村来查酒驾,而自己又对农村道路熟悉,一般不会有事,因酒驾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屡见不鲜。”王秀根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严查农村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自“醉驾入刑”实施以来,执法、司法机关不断加大对酒驾醉驾的查纠和惩处力度,持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酒后驾车现象大为改观。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期,酒后驾驶交通事故呈现多发态势。

  “近年来,农村酒驾醉驾治理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法规部副研究员赵司聪介绍,农村地区酒驾醉驾案件具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性、时段性,农村红白喜事、集市庙会、民俗活动期间都是酒驾醉驾案件的高发时段。“从时间分布看,在农村地区,将近一半的酒驾醉驾事故发生于19时至24时,该时段内事故起数占全天的46.8%,死亡人数占全天的48.7%。”赵司聪说,由于农村地区道路及基础设施条件不足,驾驶人夜间视线不良,注意力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下降,晚间酒驾醉驾行为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在农村酒驾醉驾车辆类型中,二、三轮摩托车的数量偏多,且常常伴有驾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上路、非法改装车辆、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等其他交通违法行为。

  有读者认为,导致农村地区酒驾醉驾行为高发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汽车、摩托车大幅增加,同时受到酒文化的影响,农村地区酒驾醉驾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二是有的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不强,部分驾驶人甚至认为二、三轮摩托车不属于机动车,酒后在村庄、乡镇道路上短途驾驶不属于酒驾醉驾行为;三是部分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道路线长点多,警力覆盖率与城市道路差距较大,部分农村驾驶人仍存侥幸心理,冒险酒后驾驶。

  与此同时,农村道路车流较为稀少,驾驶人如因酒驾醉驾行为发生交通事故,有时难以被及时发现、救援,甚至可能造成二次事故。因此,赵司聪建议,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酒驾醉驾治理力度,从“打”“防”“治”三个方面着手,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着眼“打”。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农村地区酒驾醉驾查处力度,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继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针对婚丧嫁娶、民俗活动等时间节点,针对农村常见摩托车、拖拉机、小微型面包车等重点车辆,科学部署勤务,组织执法小分队、机动队,延伸管控触角。

  着手“防”。酒驾醉驾预防要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注重创新宣传教育等常态化管理方式,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利用传统节日、集市等人员相对聚集的时间、场合,集中开展酒驾醉驾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多管齐下,采取案例展示、新媒体联动等普法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使农村居民切实认识到酒驾醉驾行为的危害,营造全社会自觉抵制酒驾的氛围。

  着力“治”。农村地区酒驾醉驾治理难度大,单打独斗难以扭转酒驾醉驾高发态势。各地要加强社会共治共建、综合治理,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用好乡规民约,鼓励开展创建“零酒驾”乡村、“零酒驾”乡镇行动,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在各地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文明风尚。

  (曾宇昕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6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止战凝聚共识 为和谈铺路架桥(国际论坛) - 驻新加坡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登革热

为止战凝聚共识 为和谈铺路架桥(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24-05-30 12:42:22 来源: sp20240530

  俄乌战事已延宕逾两年,战火仍未停息,和平前景依然晦暗不明。战事长期延续不仅加重两国人民的灾难,也将给本地区和全世界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为此,国际社会劝和促谈的呼声上升,不少国家提出一系列旨在恢复信任、化解危机、重建和平的倡议与方案,中方对此高度评价,更希望能凝聚各方共识,探寻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之道。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各国领导人深入沟通,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已成为中方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遵循。在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了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重要原则。过去一年来,我作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围绕乌克兰危机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去年5月赴欧洲进行首轮穿梭外交,8月出席吉达国际会议,还在北京同各方代表密集会晤交换意见。中方为恢复和平、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所作努力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通过一年来与各方接触交流,我最大的感受是,尽管目前形势仍不明朗、各方矛盾依旧突出,但战争对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好事,实现和平是众望所归。正因如此,最近我再次前往俄罗斯、乌克兰和相关欧洲国家开展第二轮穿梭外交,目的就是继续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与各方交换意见、凝聚共识。此访期间,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有三点:

  一是停火止战仍需凝聚共识。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历史经验表明,一切战争最终只能靠谈判来结束,多累积一分共识就可能早一天迎来和平曙光,多一天冲突世界就多一分风险。中方始终支持并期待俄乌双方从本民族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相向而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早日实现停火止战。中方愿为俄乌双方开展谈判提供一切必要条件。中方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

  二是危机外溢风险必须管控。乌克兰危机作为二战以来欧洲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严重冲击大国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加剧全球产业链的不稳定,引发严重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核安全、跨境基础设施安全、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可能导致各种安全风险,不符合各方利益,尽快停火止战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三是冷战覆辙决不能重蹈。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纠葛。冷战已结束30多年,某些国家仍固守冷战思维,强化军事同盟,挑动阵营对抗,最终酿成危机。中方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只有摒弃冷战思维,推动各方平等对话协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才能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同时,我们坚决反对个别国家利用冲突谋取私利,强迫别国选边站队,大搞“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企图重蹈阵营对抗的覆辙。

  化解危机没有灵丹妙药。但我坚信,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是唯一最优解决办法,这也是我此轮穿梭外交最重要的结论。俄乌都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伙伴,有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没有私利,不搞“小圈子”,没有拱火浇油、趁机渔利。国际社会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更是时代前进发展的正确方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危机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中方愿同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与谋求进步的力量一起,为最终化解危机、实现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永远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作者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0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