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家五色饭,糯香传千年

发布时间:2024-05-31 02:55:54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社 南宁4月10日电 题:壮家五色饭,糯香传千年

   中新社 记者 黄艳梅

  4月的广西,八方宾客踏歌来,民众赶歌圩、赏民俗、品美食。在当地各式特色美食中,五彩缤纷且清香怡人的五色糯米饭受到中外食客青睐。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是壮族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红、紫、黄、黑、白五种颜色而得名,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曾为其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的诗句。

壮族五色糯米饭。王伟臣 摄

  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视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其制作技艺延传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时节,广西民众普遍会制作五色糯米饭。

  连日来,家住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的壮族居民韦杏莲为制作五色糯米饭忙碌着。“我从小就吃五色糯米饭,13岁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制作技艺,一代传一代。”她说,五色糯米饭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源于壮族传统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制作原料由香糯米及红蓝草、紫兰藤、栀子、枫树叶等天然植物组成,农历“三月三”恰是染色植物生长最好的时节。

  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并不简单,需经过取料、取汁、浸泡、蒸煮等制作工序,从准备到完成要花上数日时间。

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红华在制作五色糯米饭。王伟臣 摄

  作为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红华制作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口感香糯,远近闻名。“我对五色糯米饭情有独钟,那是我记忆深处最幸福的味道。”潘红华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称。

  潘红华说,她自小就跟着外婆陈玉英生活,外婆是制作五色糯米饭的行家里手。儿时的耳濡目染,令其对壮乡美食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五色糯米饭成为她思念外婆的情感寄托。

  食物讲究色、香、味俱全,鲜艳的颜色可以勾起食客的味蕾。五色糯米饭的红色汁液取自红蓝草,紫色汁液取自紫兰藤,黄色汁液取自栀子果,黑色汁液取自新鲜枫叶,这些植物自带天然的清香味。

  在潘红华看来,给糯米浸泡上色是制作五色糯米饭最关键的一步,需要付出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用枫叶水浸染的黑饭特别难做,想要染出深亮好看的黑色,需要将捣碎的枫叶与糯米浸泡一天一夜。”她说。

4月8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举行五色糯米饭厨艺大比拼活动。当地民众展示五色糯米饭。黄晗 摄

  待糯米浸泡染色好,将水分充分沥干,即可入蒸笼隔水蒸,蒸煮约2个小时即成。此时,一颗颗圆润光滑的糯米粒在高温的蒸制下变软变黏,植物的清香与糯米的甜香完美结合。

  心灵手巧的壮家人将五色糯米饭摆盘装饰成各种造型。从视觉上看,糯米饭瞬间变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食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

  “每年‘三月三’,我最想念的就是五色糯米饭,小小一口,植物的清香气息盈满唇齿,仿佛春天在‘味蕾’上跳舞。”广西百色市“00后”壮族姑娘韦丹丹说。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是祭祀文化、孝道文化、礼仪文化、喜庆文化及团结文化的实物展现,独具地方及民族特色。多年来,潘红华专注非遗传承创新,开发了五色糯米饭的多样“新食法”。

  “以糯为礼,我们研发生产出五色糯米饭精品礼盒,食客用水蒸15分钟即可食用。此外,还推出了五色馍、五色糕、五色粽、五色汤圆、五色糯立方、五色糯糯海鸭蛋、糯米甜酒、糯米血肠、糯汉堡、糯糯棒等产品。”潘红华说。

  依托四通八达的快递物流,五色糯米饭这道带着山野清新气息的传统小吃走进了更多民众的餐桌,大大满足了一众拥趸的“味蕾”。潘红华憧憬着,要让世界各地都能品尝到这壮乡味道。(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火箭军某旅坚持战斗力标准精准帮建基层 - 王楚钦包揽三项世界排名第一 王曼昱升至女单第二

火箭军某旅坚持战斗力标准精准帮建基层

发布时间:2024-05-31 02:55:55 来源: sp20240531

“制约训练的难题被逐个破解,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旅里抓建为战的决心……”前不久,火箭军某旅调研帮建总结会后,57项“战”字当头的帮建清单在各营区公示,清晰列出各营连专属抓建对策,官兵纷纷点赞。

“军队是要打仗的。抓建基层要始终对标战斗力标准,根据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科学统筹各项建设。”该旅领导介绍,今年以来,他们持续关注部队战斗力生成,针对各点位部署分散、职能不同的实际,党委成员带头深入练兵一线,重点查找影响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弱项,牢固树立以战领建、抓建为战的鲜明导向。

前不久,该旅党委机关调研组来到某营调研,正赶上该营组织应急拉动训练,他们随即决定就地观摩。

训练结束,调研组召集营连主官、训练骨干,召开议战议训会。

“组训‘一锅煮’,很多老兵‘吃不饱’、部分新兵‘吃不下’”“抗干扰预案不够完善,通信恢复耗时过长”“行动时间还能再压缩”……会上,调研组根据观摩和调研情况,直指训练中的问题不足。

随后,经过多轮调研、集智攻关,调研组结合该营高级军士多的实际,总结完善以老带新、结对帮带等训练方案;在组训方式、应急预案、协同配合等方面,量身定制改进方案,并指定挂钩帮建的机关责任人,确保调研有成果、帮建出实效。

像这样围绕战斗力建设精准帮建的情景,在该旅各点位屡见不鲜。

辐射监测、应急处置、毒剂洗消……某营训练场上,跟训的一名机关参谋正在记录各课目训练情况。训练一结束,他就召集号手复盘总结:“侦察班组未能第一时间识别反制‘敌情’,下阶段要设置更多模拟场景进行训练”“对未知毒剂检测洗消时,班组配合效率和默契度还要提高”……

“影响战斗力的问题要立查立改,提升战斗力的工作要立行立办。”该旅机关一名参谋说,他曾参与某分队通信保障课目联训,发现有的官兵新装备操作不够熟练。问题上报后,旅机关相关科室和分队主官一同制订强训计划,协调装备承制单位为分队官兵在线答疑,有效提升了大家的装备操作水平。

“57项‘战’字当头的帮建清单落地落实,有力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在刚结束的实战化应急处置训练中,他们增设多个实战化特情,各专业班组迅速研判并有效处置,部队整体训练水平显著提升。(徐星星 李映虹)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