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4-05-27 17:40:44 来源: sp20240527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为保障行政法规体系的一致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涉及需修改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清理,国务院决定对1部行政法规和2个国务院决定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一、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条:“货币政策委员会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重要事项报党中央、国务院。”

  将第五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由下列单位和人员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国务院副秘书长1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人;

  “财政部副部长1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国家统计局局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专家委员3人。

  “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单位和人员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将第六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包括当然委员和提名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货币政策委员会其他委员为提名委员,其人选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名或者中国人民银行商有关部门提名,报请国务院任命。”

  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将第三项中的“货币、银行”修改为“金融”。

  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中的专家委员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经济金融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二)非国家公务员,并且不在任何营利性机构任职。”

  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的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任期一般不超过5年;专家委员一届任期不超过3年,最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

  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三)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任期已满的”。

  将第十五条第一项修改为:“(一)了解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情况”。

  将第二十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

  “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或者1/3以上委员联名,可以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召开后,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预期引导和市场沟通。”

  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处应当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召开前,将会议议题及有关资料送达全部委员。”

  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利率、汇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可以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

  删去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二条第二款。

  此外,对条文顺序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

  二、将《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中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三、将《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第一部分“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准入管理”第三项第3点中的“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认为需要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审慎性监管要求认为需要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将第二部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条件和程序”第二项和第三部分“其他规定”第一项中的“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将其他的“中国人民银行”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责编:牛镛、岳弘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新健康丨“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精准诊断创新转化基地”上海揭牌 - 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新健康丨“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精准诊断创新转化基地”上海揭牌

发布时间:2024-05-27 17:40:44 来源: sp20240527

   中新网 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上海正努力推动国际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开放型的世界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11日获悉,“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精准诊断创新转化基地”(下称:基地)在上海正式启动,“精准诊断创新转化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下称:平台)将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精准诊断创新转化基地”揭牌成立。(基地供图)

  据悉,目前,上海在产医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基础上,创建了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的紧密协同创新体系的真正实现。

  据了解,平台是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开放性、综合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在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功能作用。平台将与国内外同行业或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

  据了解,“2024年复旦精准医学年会暨长三角生物标记物创新转化学术交流会”同期召开。近百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参与专题分享及研讨,众多前瞻性话题、多个专题引发讨论热潮。

  据悉,本次会议聚焦罕见肿瘤、遗传性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生物标记物新技术、创新技术转化路径及临床应用标准化、感染性疾病及AI的专题探讨,以期协同努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出现,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子病理中心主任纪元表示,当前精准医学面临技术和数据极其复杂、传统疾病诊断局限较大、个体应用价格昂贵、数据整合难度大等诸多挑战。“我们希望未来的合作,能从攻坚实际难题出发,让科创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纪元指出。

  尽管人类医学水平在不断进步,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已有多年实践,但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其发生、发展是外界环境、个体生活习惯和个体基因遗传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精准医学能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从根本上精准优化诊疗效果,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作为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指出,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单单是着力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来赋能整体行业的建设,也需要侧重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用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表示,在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过程中,精准医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多方协作,实现“产-学-研-用”的紧密协同创新。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精准医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为契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布局,将会有更多成果呈现,惠及更多民众。(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