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希望印方为中企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4-05-31 02:45:19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社 北京1月19日电(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有记者提问,印度最高产业政策官员辛格18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如果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和平,印度可以放松对中国投资的严格审查。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表示,近年来,外界一直质疑印方对中国在印企业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和选择性执法背后有其他考量。“如果有关报道属实,恰好证明外界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

  毛宁说,中方始终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应当放在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上妥善加以处理。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保持稳定,边境事态的解决进程不应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事实上,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连续突破千亿美元,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证明了两国贸易合作的韧性和潜力。

  毛宁称,中方希望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当天还有记者提问,据当地媒体报道,1月18日,中国援助柬埔寨扫雷物资交接仪式在金边举行,中柬还签署了扫雷合作谅解备忘录。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作为全球地雷隐患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柬埔寨正在洪玛奈首相的带领下,全力实现“2025年无雷目标”。作为柬方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方一直十分关注柬埔寨地雷问题,自1998年以来一直通过资金和扫雷装备援助、人员培训等各种形式提供支持。扫雷合作已成为中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典范。

  毛宁说,中柬签署扫雷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双方深化相关合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愿意同柬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柬埔寨扫清地雷隐患、如期实现“2025年无雷目标”提供更多支持。(完) 【编辑:张子怡】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让非遗和研学深度融合(纵横) - 李强会见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

让非遗和研学深度融合(纵横)

发布时间:2024-05-31 02:45:20 来源: sp20240531

  近段时间,不少地方以节气为契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旅活动。其中,非遗研学游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趣的体验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当非遗走近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可感。这样的体验和熏陶,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发展非遗研学游是文旅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形式。

  关键在于激活资源。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医药、民俗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要设计成叫好又叫座的旅游项目,首先要让非遗活起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比如,通过精心梳理,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料库。

  重点在于深度融合。首先是平台融合,既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和精品线路,搭建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又完善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场所和传承人工作室建设,丰富互动演示和体验教学。其次是空间融入,将非遗项目尤其是当地代表性项目有机融入旅游空间,打造非遗展示与技艺传承的特色景区。继而是人才培训,应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增强非遗传承群体的传播意识和能力。

  还需要开发精品课程。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设计研学课程。2023年年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冬至篇),通过习历史民俗、寻冬至展品、赏经典诗词、做冬至手作、制传统美食等环节,带领青少年了解冬至节气的自然规律,品味冬至文化内涵,巧妙传播了民俗知识,使非遗和研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推动非遗研学游健康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关键是结合教育理念,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积极关注并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非遗将会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摘编自《光明日报》,原题为《非遗研学游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