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 | 千年木兰陂,见证莆田治水蝶变

发布时间:2024-05-29 02:16:02 来源: sp20240529

   中新网 莆田11月15日电(记者 袁秀月)回忆起以前经历的水患,71岁的福建省莆田市新度镇蒲坂村原党支部书记郑仁明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村民们常常提心吊胆,种粮食是靠天吃饭,就怕台风多、下雨多。受水患影响,那时一亩地的稻子通常只能收两三百斤,村民还不敢往地里种其他经济作物,就怕一发洪水给淹了。”

  郑仁明提到的洪水便是来自于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水源丰富,但弯多且急,河道狭窄,入海处地势低洼。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涌上的海潮侵害,造成南北洋平原生灵涂炭,人民群众饱受洪灾之苦。

  北宋年间木兰陂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然而,虽然莆田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但水患并没有消除。

图为木兰陂。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图为木兰陂。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77岁的莆田市城厢区下黄村原村委会主任林国栋还记得,小时候有次发大水,在撤离的时候,因为水太急不慎翻船,好多人落入水中。当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木桶,一是用来腌咸菜,另外就是等发洪水的时候可以当做运输工具,把老人孩子装进木桶里送到安全的地方。

  早在1957年,木兰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因其工程技术难度大迟迟难以动工。1999年,莆田市邀请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经过多重论证与技术试验,终于为木兰溪找到治理良方。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防洪标准大大提升。

木兰陂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木兰陂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木兰溪畔正迎来蜕变。曾经的“水患之河”,成为当下的“生态之河”“发展之河”“幸福之河”。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想种什么种什么,而围绕木兰溪的综合治理也有了新方向。以玉湖为中心,莆田规划用地7532亩,开发建设玉湖新城。如今,玉湖片区内,学校、医院、商场、体育活动场所等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历经千年的木兰陂,如今已建成为风光优美的亲水公园。当前,木兰陂围绕“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总体思路,从“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五大方面发力,努力打造集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水利科普、多维体验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溪摇身一变,成为一条联系城市与山水的绿色纽带。

图为木兰陂堤坝。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图为木兰陂堤坝。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林国栋说,自从木兰溪治理之后,他们的生活改变了许多。现在不管是早晨还是傍晚,都有许多人在木兰溪边运动,有跑步的,还有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的等等。更有人专门骑自行车来这里骑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今年多个台风登陆我国,莆田也没有发大水。

  对莆田人来说,随着木兰溪的巨变,“海水漫灌,蒲草丛生”已成为历史,而对于水的恐惧也慢慢成为过去。

  11月11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由中国新闻网和福建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海南省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等多地网信办共同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武夷山启动。当天,“江山如画”全媒体福建采风活动同步启动。(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开目剧场”亚洲首展上海启幕 千年古镇重现古代艺术精髓 - 香港未来10年计划供应30.8万套公营房屋

“开目剧场”亚洲首展上海启幕 千年古镇重现古代艺术精髓

发布时间:2024-05-29 02:16:03 来源: sp20240529

   中新网 上海10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以数字技术还原千年前的敦煌乐舞美学、让观众沉浸式感官体验古达的禅定观想文化、在艺术影像中重见“应县木塔”……27日,文化体验项目“开目剧场”系列主题展览在上海蟠龙天地内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程祠故里”启动。

创作者以前沿科技表达,发掘古代艺术精髓的思维深度与精神内涵。(瑞安新天地供图)

  “开目剧场”系列展览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创新沉浸式呈现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与蟠龙天地所在地千年江南古镇的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相呼应。据介绍,第一期展览“开目剧场:形·影·神”,展出哈佛大学汪悦进(Eugene Y. Wang)教授领衔的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Harvard FAS CAMLab)团队带来的《天舞·离形》《影壁·洞见》《心塔·步高》三件数字艺术作品。这也是“开目剧场”的亚洲首展。

展览中,历史与现代审美的交织融合,让古代文化的精粹焕发新生。(瑞安新天地供图)

  “开目剧场”系列主题展览是瑞安新天地携手开目文化科技共同打造的文化体验项目。据介绍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作品精髓不仅在于以数字技术记录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还在于以数字科技实现新的诠释与演绎,通过历史与现代审美的交织融合,让古代文化的精粹焕发新生。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对记者表示,瑞安新天地将文化与艺术放在社区生态构建的核心地位。如何在社区中“唤醒”与“焕新”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跨界的创意实践对传统进行全新演绎,一直是瑞安社区发展的重要命题。此次引进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作品是一次探索。

创作团队充分弘扬中国古典艺术和建筑所承载的浪漫美好的文化想象。(瑞安新天地供图)

  据介绍,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致力于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研究,塑造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创新融合展览范式。本次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展览作品呈现的主题包括:敦煌乐舞、应县木塔、禅观影窟艺术精粹,以前沿科技和当代表达,发掘这些艺术精粹的思维深度与精神内涵,弘扬中国古典艺术和建筑所承载的浪漫美好的文化想象、严谨精妙的空间营造、丰沛隽永的生命哲思。

  《天舞·离形》的创作则受到敦煌220窟经变壁画和雕塑中恢弘丰富的乐舞形象启发。该作品通过人工智能、动态捕捉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以千计的唐代壁画中的乐舞形象进行分析,形成新的舞蹈序列和动态模拟,以数字全息剧场结合重重镜面幻影还原千年前的敦煌乐舞美学。

“开目剧场”系列展览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创新沉浸式呈现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瑞安新天地供图)

  《影壁·洞见》聚焦中国文化及艺术史中重要的空间和认知原型“影窟”。该艺术作品以东晋时期高僧慧远在庐山所建造“影窟”的事迹为线索,结合庐山的三维扫描图像、文献文本以及慧远的艺术作品,深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定观想文化,带给观众沉浸式感官体验。

观众以全新角度的沉浸登临体验,感受古塔所承载的唐辽之风和中古文化美感。(瑞安新天地供图)

  《心塔·步高》结合摄影测量、建筑建模、计算机成像等一系列技术,将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在艺术影像中完整重建。观众以全新角度的沉浸登临体验,感受古塔所承载的唐辽之风和中古文化美感。

  据了解,在展期内,主办方还将以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为受众,每周末定期开展“开目文化课堂”,让孩子们在观展的同时,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及建筑艺术的了解,更多的学术交流也将随着展览陆续展开。(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