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强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 发挥福建侨台特点和优势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7:59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福州11月24日电 (记者 龙敏)23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决议》(简称“决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4日通报,将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保护内容、活化利用、文化阐释、落实责任等方面作出倡导性的规定。

  福建省是知名侨乡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决议》明确,要充分发挥福建省侨台特点和优势,深化与海外、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依托涉侨涉台特色老宅、名人故居等古厝古建筑,加强探源研究、价值挖掘和宣传展示,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支持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福建省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

  目前,福建有文物古建筑2060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744处,历史建筑9965栋,传统风貌建筑2519处;还有10座历史文化名城,49片历史文化街区,20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93个传统村落。

2023年8月14日,游客在福州市嵩口古镇参观。  中新网 记者 吕明 摄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披露,截至目前,福建省100%名镇名村、99%的历史文化街区、86%的历史建筑已经完成保护规划(图则)编制工作。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建议,下一步要对未能列入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名录,且又具有特色价值的古厝古建筑,抓紧研究确定保护责任主体,探索实行预先保护制度,尽快消除监管空白。

  针对植入业态内容单薄、形态单调,传统文化与古厝古建筑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决议》鼓励发展文化创意、展览陈列、观光研学、酒店民宿、影视演艺等多种业态,推进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挖掘古厝古建筑利用的现实价值和可持续发展途径。

2023年5月18日,福州三坊七巷古街区内游人络绎不绝。 (无人机照片) 中新网 记者王东明 摄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建议,要加强对古厝古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其与传承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打造海洋文化、打响“福”文化品牌有机融合起来。

  近五年,福建省已培训古厝古建筑保护工程从业人员千余人次,并评选出一批传统技艺传承人,但存在断层断代现象,基层管理单位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对此,《决议》要求,要加大省内院校古厝古建筑维护、修缮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一体推进古厝古建筑科研、管理、规划设计和修缮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

  此外,《决议》还提出,要将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投入及引导机制;开展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全省古厝古建筑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完善古厝古建筑传统构件存储保护和再利用管理等制度;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及社会团体以投资、租赁、捐赠、提供技术服务、志愿服务、依法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参与保护利用。(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多重挑战叠加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增加 - 天津市第十九届冰雪运动大会开幕

多重挑战叠加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增加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8:00 来源: sp20240602

  2023年,欧洲经济举步维艰、复苏乏力,第三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0.1%,欧盟GDP环比零增长。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多重挑战冲击下,欧洲经济第四季度仍继续维持疲弱态势,面临陷入技术性衰退的风险。

  经济停滞不前

  在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紧缩政策影响下,欧洲经济失去了增长动力。乌克兰危机及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构成风险,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给欧洲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欧元区三季度经济数据不理想。更重要的是,目前欧洲经济没有增长引擎。尽管私人消费环比略有增长,但短期内前景依然堪忧。在投资和出口都无法提供太多动力的情况下,欧洲经济四季度陷入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很高。

  对俄罗斯制裁反噬作用未消,巴以新一轮冲突影响又至。冲突引发的新一波难民危机,以及欧盟提供的经济、军事援助,将给预算带来重负。此外,中东地区紧张局势还将通过油气市场潜在影响欧洲经济,导致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下降。高盛集团表示,除非能源价格压力得到控制,否则巴以冲突将对欧洲经济增长和通胀产生重大影响。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如果冲突持续更久、范围扩大,欧洲恐会再次遭遇通胀潮。

  政策调整进退维谷

  为应对通胀,自2022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开启史上“最激进”货币紧缩周期,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在抗击通胀的同时,加息“双刃剑”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对欧洲经济造成冲击。货币政策收紧对信贷继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削减支出或投资,民众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活动走弱。

  随着近期欧元区通胀率降至两年多来新低,欧洲央行停止了加息步伐。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央行对劳动力成本上涨保持警惕,欧元区降息时点可能滞后于此前市场预期。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加息带来的大部分影响可能会在2024年继续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摆布地缘政治棋局、撬动能源杠杆、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等连番操作下,欧洲经济被裹挟,在能源等领域遭到美国盘剥。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逐渐成为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欧盟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供应国均为美国。期待与俄罗斯“脱钩”、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的欧盟,反而落入高度依赖美国的陷阱中。德国媒体报道,欧洲能源价格飙升,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

  近日,美联储率先释放降息信号,而欧洲央行处于被动跟随地位,政策调整掣肘因素更多,经济增长动能更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均预计,202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仍将低于美国。

  寻求互利共赢合作

  今年以来,大众、空客、奔驰等众多欧洲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实现在中国生产、和中国研发、与中国双赢。

  中欧经贸合作互补性强、空间大、潜力足。过去20年,中欧贸易额增长近9倍,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如今,超过1/4中欧贸易产品是高科技产品,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久前到访中国时表示,希望双方继续加强经贸、绿色、数字等领域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

  法兰克福欧洲大学高级研究员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表示,欧洲市场和企业都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都对欧洲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他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所有参与方带来益处,也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据新华社电  记者康逸、单玮怡  参与记者张章、陈琛)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