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发布时间:2024-05-28 10:11:58 来源: sp20240528

  【科教文卫】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中新社 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应妮)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日在北京出炉。时空跨度十万余年、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黄土丘陵的墓葬到水下1500米的沉船,新出炉的十大考古项目各具特色,全方位反映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现场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时代排序分别是: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出土的陶器。(中国国家文物局供图)

  从时间范围看,上至旧石器时代,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保存了距今10万年至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石器工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演进的清晰轨迹,下至明代正德弘治年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再现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感慨,时间跨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空间范围看,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不仅全面揭露了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更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新的确凿证据;而位处大西北的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不仅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更深刻影响此后中国的建筑风貌,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的风格和气魄。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玉器。 (中国国家文物局供图)

  陈星灿指出,2023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和精细发掘相辅相成。如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考证出该遗址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兼以粟作为辅的农业经济模式;这里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水稻驯化程度即已达到现代栽培稻水平;制陶技术方面则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他强调,此次不少遗址项目是过去十多年发掘成果的积累。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看来,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很多是各地区初期文明形成的时期,在距今5000年到4000年这个阶段,可以看到各个区域的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并开始阶层分化,而且还能看出它们之间相互的关联。比如,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不仅填补了商代青铜文化、黄金文化的空白,还出土了金覆面,而金覆面是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重要来源,这一发现为探讨中原商文明与巴蜀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崭新视角。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出土的金覆面。 (中国国家文物局供图)

  在中国民众日益青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每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备受关注。“我们要让民众看到,考古不是挖宝,既有学术目的也有科学严格的规范。而每个考古发现都或多或少能够让大家了解到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辉煌文明”,王巍表示,每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完)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韩正会见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斯海特 -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

韩正会见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斯海特

发布时间:2024-05-28 10:11:59 来源: sp20240528

   中新社 北京2月28日电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28日在北京会见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斯海特。

  韩正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上世纪80年代就受邀来华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为促进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一旦受到破坏,修复将非常艰难。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愿同基金会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挑战。

  斯海特高度赞赏中国在全球自然保护和生态治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希同中方加强合作,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