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研究的开拓之作

发布时间:2024-05-31 02:14:01 来源: sp20240531

原标题: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研究的开拓之作

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研究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极为关键的课题,涉及问题很多,研究难度很大。深入探索和回答这一课题,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撰写、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论》,是一本系统、严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专著,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纵览全书,主要具有以下特色和建树:

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系统研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研究,理论界鲜有涉及,至多只是涉及个别问题、个别方面。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既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应用问题。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出发,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的深入探索出发,都迫切需要加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的系统研究。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该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这一重大命题,开展了具有理论前沿性和实践引领性的探索,对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研究领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系统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本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是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贯通到所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特殊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的根本是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关系问题的探索,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该书认为,社会实践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着力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长点,而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贯通和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该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重在思想贯通,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融合、融通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融入的根本在于融入人心,融合的根本在于融合群众,融通的根本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实践活动高度融通、共同发展。该书思想新颖、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本质予以透彻揭示,从而使得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社会实践本质的规律性认识。

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基本样态。该书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样态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贯通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贯通的基本样态主要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横向贯通、纵向贯通、动态贯通、网络贯通、全员贯通,每一种贯通都有其独特的内涵、特点与价值,并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内在逻辑。作者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贯通样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贯通就是“全方位贯通”,纵向贯通就是“全过程贯通”,动态贯通就是“调适性贯通”,网络贯通就是“信息化贯通”,全员贯通就是“主体性贯通”。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诸样态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呈现为何种样态,归根结底都是以全员贯通为基础的、由全员贯通牵引和推动的贯通。在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诸样态中,全员贯通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只有实现全员贯通,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贯通,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作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样态体系。这对于我们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看待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大有裨益。

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机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全员、全程、全方位,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作者在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普遍现象和内在本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客观规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基本样态基础上,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机理机制展开研究,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机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该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遵循其内在固有的由主观到客观、由主体到客体、由个体到群体的贯通机理,强调建构责任共担机制、共同决策机制、协调协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机制,探索运用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疏通性与引导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统一等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方法,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实效。这些研究,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贯通,提供了有益参考。

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论》一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集中、系统、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的结晶,是一部值得深读的开拓之作。

(作者:刘建军,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一季度三大指标同步增长 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 - 上海国际健身展人气十足

一季度三大指标同步增长 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

发布时间:2024-05-31 02:14:02 来源: sp20240531

  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数据显示,1至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我国分别有6家、5家、6家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

  造船业素有“综合工业之冠”之称,彰显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今年以来,从国产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投入运营,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我国正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以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为例,今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约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项目,创下了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绿能瀛”号交付,能够满足700万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到造船行业从“高订单”向“高价值”迈进,当前,我国造船业正在向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此前发布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指出,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作为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江苏省成立了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加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与重点船舶企业共同攻关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明确,要推动总装建造模式变革,加快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加快船舶企业“智改数转”,加强精益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总装建造效率,进一步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造船业自主研发持续发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智能制造有序推进,建造效率稳步提升。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升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能力,推动造船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