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消防夜间开展严寒条件下车辆装备性能测试

发布时间:2024-05-25 13:12:34 来源: sp20240525

   中新网 乌鲁木齐2月24日电(洪文乐 宗亚飞)日前,为全面提升冬季严寒条件下灭火救援综合能力,新疆昌吉州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夜间严寒天气下车辆装备作战效能测试,重点检验消防队员在严寒条件下队伍集合、装备器材使用、个人防寒保暖及液压破拆工具组使用等方面应急能力。

图为昌吉市消防队员在严寒条件下测试车辆性能。 周宇帅 摄

  近期,受冷空气影响,昌吉州大部分区域最低气温下降-16℃以上,该州昌吉市最低气温均在-24℃左右。

  测试当晚,结合寒冷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防人员分别对举高类消防车、液压装备、内燃机器材、电池供电装备、灭火防护服、水带等8大项进行测试。特别对于基层指战员严寒天气下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逐一进行科学防冻测试,分别在不同的时段测试消防员穿着战斗服行动能力、耐寒能力进行记录。

图为昌吉市世纪大道特勤站消防队员在严寒条件下测试破拆器材性能。周宇帅 摄

  据介绍,此次车辆装备性能防寒测试,打破常有的白天测试变为夜间测试,更进一步测试装备在夜间最低温度下的性能参数。当晚消防队员使用测温仪测出夜间最低温度降至零下-24℃。

  昌吉州消防救援支队表示,此次车辆、装备性能在严寒条件下的一次测试,进一步夯实了极寒天气冬季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提升了队伍整体作战水平,为冬季灭火救援与执勤备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漫评|中欧班列: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 (经济观察)沪深港“互联互通”新政频出有望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漫评|中欧班列: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5-25 13:12:36 来源: sp20240525

  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中详实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强烈反响。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联通亚欧,中欧班列开创国际运输新格局。铁路通,百业兴,长长的铁道线联通亚欧大陆广阔市场,打开合作共赢的大门。十年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至今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86条时速120公里的运行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共建各国携手同心,齐力共为,联通基础建设设施、打造服务平台、建设集结中心、提高通关效率,形成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持续改进升级。中欧班列将亚欧大陆紧紧联系在一起,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

  驰而不息,中欧班列打开互惠共赢新领域。十年来,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大陆的货品从电脑、手机等拓展到汽车整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53大门类,欧洲运往中国的货品从木材、汽车等拓展到机电产品、食品和医疗器械等,货物数量和门类持续增加,更多新兴领域合作空间逐步打开。新时代新机遇,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标准“软联通”,再到沿线民众“心联通”,中欧班列驰而不息,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为共建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牵针引线,开辟了多个合作共赢、前景光明的新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往无前,中欧班列书写共建共享新篇章。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开行,2014年11月,首列“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开通。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飞雪漫天,中欧班列十年如一日,风笛高歌一往无前。十年来,中欧班列坚持专业专心专注、共商共建共享,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大通道,为创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担当。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转化为现实的生动实践,从谋篇布局到精耕细作,结出实打实、沉甸甸的果实,书写着世界大同,共创美好未来的新篇章。

  千年前,漠上悠扬的驼铃,摇出东西方交流的序曲,支撑起丝绸之路的繁华。千年后,驰骋穿梭的“钢铁驼队”,展示激情和速度,实现跨越亚欧的握手。繁荣富强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中,中欧班列持之以恒,打造安全高效的运输通道,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环球网 李峰)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