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南桃江“蜜蜂姐姐”:靠诚信发家 带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2024-05-31 02:33:49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网 益阳3月7日电 (袁静 苏赛)“一个女人的能量也许不是很大,但一个讲求诚信的女人却可以变得能量巨大。”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湖南益阳市桃江县赵家山村村民杨朝辉很是感慨。她的网名叫“蜜蜂姐姐”,在当地颇有名气。

杨朝辉向网友和客户讲解封盖蜜与水蜜的区分。 桃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春节期间,在广州带孙子的桃江县浮邱山乡樟木桥村村民颜惠兰趁着回家过年,特意跑到杨朝辉的店里买土蜂蜜。“网上看你好几年了,我就是相信你卖的是真蜂蜜。”颜惠兰对杨朝辉说,“今天来买一点蜂蜜,带到广州给孙子吃。”

  如今,“蜜蜂姐姐”杨朝辉拥有粉丝和微信好友超过38000人。在这些粉丝、好友的助力下,她每天发出土蜂蜜等各种农特产品,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问及销售秘诀,爽朗健谈又爱笑的她给出了答案:讲求诚信。

  杨朝辉曾有过生意失败的经历。2015年,她投入100多万元租下1000多亩荒山建设高山生态茶园和南竹林,2017年茶园进入丰产期。正当她期待一个好的投资回报时,不料茶叶市场发生急剧变化,茶叶卖不出,导致负债122万元。

杨朝辉在做直播带货。 桃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百万业主到百万债主,怎么办?“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信誉。”杨朝辉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千方百计赚钱还债。由于早年做生意时积累下了良好的信誉和人脉,原来的生意伙伴、邵阳五金建材老板邓勉和邀约她合伙做环保炭生意。

  不要杨朝辉出本钱,只负责销售。凭着货真价实、送货上门,她很快销售出50万箱环保炭,赚到了50多万元,还结交了一批微信朋友。为了早点还清欠账,杨朝辉从2017年起又开始学习养蜂。“刚开始养蜂时没有钱赚,还要倒亏。”

  “买蜂蜜的人都怕买到假货,我就邀请一些微友现场看我取蜜、摇蜜、装瓶,并把水蜜都免费赠送给微友们品尝,同时把整个过程发到朋友圈。”杨朝辉的营销办法很有效。2019年起,她的土蜂蜜开始外销并盈利。

杨朝辉在做直播时向网友和客户介绍中华土蜂蜜产品。 桃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21年3月,杨朝辉主动学习直播带货。她始终坚守不卖一滴假蜂蜜的底线,通过网络直播在取蜜现场展示摇蜜、包装的过程,打消顾客疑虑。“有一个客户在网上跟踪了我5年,才买我的蜂蜜,现在是我的铁粉,还帮我介绍了不少顾客。”

  随着正宗土蜂蜜在网上大卖,杨朝辉终于有了稳定的客户群。“我现在有500多箱蜂群,年产土蜂蜜6吨,每公斤可以卖到160至200元,每年销量达到3000公斤,5年我卖了1.5万公斤土蜂蜜。”

  为了保证土蜂蜜品质优良,杨朝辉常常带领合作社的养蜂户远赴广东、重庆、湖北的高山地区采蜜,“高山上的蜜源无污染、品质好,还有药用价值。”通过杨朝辉的直播看到土蜂蜜优良的品质后,大批顾客在线上下单。2022年,她还清了所有债务。

  诚信经营的“蜜蜂姐姐”引起了桃江县供销合作社的关注。2023年9月,她租赁县供销社的门面开起了“桃江县供销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以土蜂蜜为主打,同时兼营100多个特色农产品,并被授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

  为了打响正宗土蜂蜜的品牌,杨朝辉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且每一批土蜂蜜都经过权威机构的检测,确保卖给消费者的土蜂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我现在不欠一分钱贷款、不欠一分钱货款,40多个帮忙做事的农民工我不欠他们一分钱工资,没有卖过一滴假蜂蜜,没有跟顾客发生过一起质量纠纷。”

  在杨朝辉店里的一块展板上,写着“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酿蜜”一行字,这似乎是她所有过往的一个注脚。(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乡村行·看振兴)退役军人返回广西大石山区创业 月入2万元带动村民创收 - 一条老街,文脉承古今(文化中国行)

(乡村行·看振兴)退役军人返回广西大石山区创业 月入2万元带动村民创收

发布时间:2024-05-31 02:33:50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网 河池1月4日电 (王以照 韦卓尔)“要把鸽子刚下的蛋换成塑料假蛋,由孵化机孵化出幼崽后,再放回笼中给鸽子抚养,这样才能避免孵化过程中蛋被踩烂。”1月4日,韦福军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什陇村的肉鸽养殖场中,介绍他的养鸽方法。

  韦福军是什陇村的一名退役军人,也是本村致富带头人,2006年退役后回到家乡什陇村创业,目前的肉鸽养殖场存栏鸽子超5000羽。“供不应求,收购商5天来收购一次肉鸽,单只利润能达7元(人民币,下同),每个月能赚2万多元,还带动约30户村民增收。”韦福军笑着说。

韦福军为鸽子更换塑料蛋。王以照摄

  除了卖肉鸽,韦福军还发展起循环经济。“鸽子场的鸽粪是很好的养料,每年能满足150亩旱藕的农家肥需求,相当于节省了1.5万元。”韦福军说。此外,贡川乡什陇村地处大石山区中,属于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区,是当地条件最为艰苦的行政村之一,人均耕地面积0.92亩,为种植作物,只能开垦山弄之间并不肥沃的荒地。

刚刚在田中挖出的旱藕。王以照摄

  目前韦福军的旱藕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00余亩,带动60余户群众(含本村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一改此前旱藕产业化水平不高、分散零散,未能形成规模的情况。“旱藕比较方便管理,每年只需一次播种加一次除草、施肥即可,可以节省许多劳动力,1亩旱藕的年收入能达4000元。同时,旱藕富含淀粉,是制作粉条、螺蛳粉米粉等产品的原材料,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非常适合山弄间的土地种植。”韦福军介绍。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直属企业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是什陇村后盾单位,为帮助什陇村致富,集团为该村投资建设旱藕加工厂,将旱藕生产成藕粉。“什陇村的土壤环境适合旱藕生长,北投集团投入46万建设旱藕加工厂,2022年投入8万元用于扩大旱藕种植,还通过联系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产业发展。”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什陇村第一书记周明山介绍。

周明山(左)和韦福军在查看肉鸽长势。王以照摄

  目前什陇村的旱藕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300余亩,并计划种植千亩以上。“旱藕和肉鸽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什陇村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12.6万元发展到2023年的13.7万元,能进一步反哺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周明山说。

  “旱藕是非常适合大石山区发展的产业,能治理耕地撂荒,契合耕地保护政策,同时还能带动农民增收,吸引很多青年返乡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党委书记杨太源介绍。

什陇村的规模化旱藕种植基地。王以照摄

  为推动大石山区的乡村振兴,贡川乡党委、政府统筹资源,将有创业欲望群众发展成致富能人,形成“党建+致富能人+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辖区内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个农业产业化企业正常运营,因地制宜发展出七百弄鸡、湖羊、肉鸽、甘蔗、旱藕、黑皮冬瓜等多种特色产业。

韦福军(左)在后盾单位的帮助下不断扩大旱藕产业。王以照摄

  吃到产业发展红利的韦福军也决心扩大规模。“我计划今年将肉鸽养殖场扩到1万羽的规模,再投入十多万新增种植100亩左右的旱藕,带动大家一起来致富,这也是我作为退役军人的一份社会责任。”韦福军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