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空军某旅依托“云课堂”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4-05-31 02:00:49 来源: sp20240531

这几天,北部战区空军某旅某雷达站理论骨干、一级军士长乔亚晨格外忙碌。按照计划,他将通过“云课堂”为全旅官兵授课。为讲好这一课,他已紧锣密鼓准备了好些天。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要把站里的好故事分享给兄弟单位和其他战友。”谈及准备工作,乔亚晨言语中透着自信,“旅里建立教育授课‘众筹’机制,集中优质资源提高授课质量,官兵认可度很高。”

“好课‘众筹’,是我们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一个有益探索。”该旅领导介绍,他们要求所属各站点在机关的统筹协调下,轮流选派政治教员,通过“云课堂”为全旅官兵授课,分享本单位的特色文化、红色故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前,该旅机关调研组到基层检查教育开展情况时发现,多个站点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探索出特色鲜明的教育路子,但因点位众多、人员分散,最远相距千里之遥,彼此交流借鉴的机会不多,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能不能把各站点教育资源统筹利用起来,推动政治教育进一步走深落实?”调研过程中,某站一名干部的建议,受到机关调研组的重视。

此后,该旅党委研究决定,在全旅范围内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由旅机关牵头,依托强军网搭建“云课堂”,组织各基层单位深入挖掘自身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旅轮流组织教育授课。为扩大政治教员遴选范围,他们还积极鼓励理论骨干、业务能手登台授课。

“开在红格尔的干枝梅,是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正如我们雷达兵,扎根广袤草原、献身强军使命……”红格尔雷达站指导员阳叶松第一次授课时,为全旅官兵讲述该站特色优良传统——“干枝梅精神”背后的故事。

“我们对‘干枝梅精神’早有耳闻,但直到聆听这堂授课,才真正了解其背后的感人故事。”授课结束后,不少官兵表示,自己也要争取登上讲台,把本单位的红色故事分享给更多战友。

“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手里仍是一个苹果。但打动人心的故事一经交换,就能为官兵带来不一样的启迪。”阳叶松感慨地说,通过此次授课分享,其他单位的官兵对红格尔雷达站的奋斗历程有了新的认识,从“干枝梅”身上汲取了“只开不败、勇争第一”的精神力量,这是教育资源共享带来的可喜成果。

笔者在该旅某雷达站采访时,正赶上该站指导员陈晓天为全旅官兵授课。他以所在单位发展历程为脉络,深入解读永葆初心、奋斗强军的使命课题,赢得官兵点赞。

该旅宣传科科长介绍,为把教育抓出特色、抓出实效,他们注重引导授课官兵灵活运用本单位的好故事、活教材,在同台竞技中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点击该旅强军网教育资源专栏,官兵自编自导的党史军史系列情景剧、生动展现站点风貌的“网络快报”等内容吸引了不少官兵观看浏览。管理员查看后台数据后告诉笔者,这一栏目的观看和下载量均居前列,成为基层单位开展教育的“源头活水”。

基层加强协作共育,机关更重统筹协调。在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教育资源潜力的同时,该旅机关还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借助“云课堂”为全旅官兵送上“精神大餐”。

“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不久前,该旅机关邀请“时代楷模”、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通过“云课堂”为官兵授课。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坚守孤岛的事迹,令官兵感动不已。

“用‘数据链’夯实‘教育链’,才能为‘生命线’注入强大的活力动力!”该旅领导介绍,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有效满足了基层单位在线备课授课、教育资源共享等需求,解决了以往困扰政治教员的难点堵点。

教育落地落实,助力备战打仗。今年以来,该旅官兵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在实战化训练场上交出优异答卷。(张凯丽)

(责编:陈羽、唐宋)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 我国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看点解析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发布时间:2024-05-31 02:00:50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网 太原4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中国18位慰安妇受害者子女近日再次起诉日本政府,这是民间对日申诉32年来,首次在中国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今年78岁的李拉弟是慰安妇受害者万爱花的女儿,她在民事诉状中请求判决被告日本政府就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对受害妇女万爱花实施的绑架、拘禁、强奸、殴打、虐待、摧残、伤害、疾病传播等严重违法犯罪的侵权行为,请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忏悔;赔偿万爱花身体、生命受侵害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和精神、尊严受侵害的精神抚慰金合计200万元人民币。

  近日,这18位慰安妇受害者子女已将诉状交至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这是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群体首次在中国地方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早在1992年,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申诉,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公开道歉并要求赔偿一定的经济补偿,此案于1995年8月7日在日本地方法院正式开庭。在日本律师的帮助下,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间,日本法院经过几十次开庭,最终日本法院判决:承认历史事实,不对受害者公开道歉,不予经济赔偿。

此前张双兵参与在日本法院的诉讼。受访者 提供

  2021年的一则新闻,让众多为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申诉的群体看到一丝曙光,其中就包括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张双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于2021年1月8日就韩籍慰安妇受害者对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赔诉讼进行一审宣判,判处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每人赔偿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万元)。首尔中央法院在判决中表示,日方对待慰安妇的方式是“反人道的犯罪行为”,不适用“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即国家的行为和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立法、司法及行政的管辖。

  “经过十多年在日本法院起诉无果后,韩国法院的判决,让我们逐渐意识到,这件事可以通过在国内法院起诉,来为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讨回公道。”从1982年开始调查慰安妇受害者的张双兵是此次案件的牵头人,他和众多专家、律师组成十多人的团队,再次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由贾方义和郭乘希领衔的律师团队目前已代理此案,贾方义认为,从法律层面讲,有侵害就必有赔偿。但日本政府多年来从未向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进行真诚道歉和赔偿,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法律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所以希望也像韩国一样,通过我们的国内法,为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讨回公道。”贾方义说。

  此次提起诉讼的18位慰安妇受害者均已去世,她们分别是赵润梅、刘面换、张先兔、王改何、杨喜荷、侯巧良、万爱花、陈林桃、侯冬桃、高银娥、杨时珍、周喜香、尹玉林、南二朴、赵存妮、张改香、郭喜翠、李秀梅。(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