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31 02:26:34 来源: sp20240531

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郝孟佳)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3年度)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召开,向社会各界呈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要以本次发布会为契机,源源不断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以实际行动做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服务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担纲者,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传播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希望大家一同将自主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打造成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高地、示范园地、传播基地,引导和支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发布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年度报告”,报告阐述了“原创学术概念”的定义、特征和价值等。

会上还推介了《中国民法典释评(十卷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20卷本)》(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世界贡献和基本经验》(南开大学)等3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2023年获奖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5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成员对2023年度重磅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定期举办的学术盛会,致力于打造思想荟萃、融通中外的一流学术殿堂与高端交流平台,持续推介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方案。202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发起成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机制,并于2023年5月、11月分别主办2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季度)。

(责编:李依环、熊旭)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新论) - “龙舞新春”欢乐春节希腊行跨国春晚暨新春招待会在比雷埃夫斯举行

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新论)

发布时间:2024-05-31 02:26:35 来源: sp20240531

  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应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不断实现能源技术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法宝。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能源技术迅速迭代,降低了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促进了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也应看到,在能源开发、存储、传输、消费等各环节,仍然存在不少技术改进的空间。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努力突破制约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比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促进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对储能与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能源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配套提升能源技术装备的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抢占能源技术制高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才能构筑竞争新优势,更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深度融入全球能源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在开放合作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形势严峻复杂。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话语权。着眼未来,我们既需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也需要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能源形势,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必将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征程上,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能源基础,推动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