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假期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发布时间:2024-06-02 21:59:40 来源: sp20240602

五月的中华大地,山水如画,人潮涌动。街头巷尾,人气兴旺,烟火气中升腾火热消费;工地车间,繁忙有序,人们以昂扬之姿追逐奋斗梦想……这个假期,人流动起来、消费热起来、建设忙起来,处处展现中国经济强大活力和十足韧性。

热闹非凡,流动中国展现经济向好新气象

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发令枪响,130余辆越野车和20余辆摩托车引擎轰鸣,从世界魔鬼城景区达喀尔1号大本营飞驰而出,开启冒险之旅。

2024年5月2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车友驾驶越野车穿越无人区。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2024年5月2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车友驾驶越野车穿越无人区。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沿途经过雅丹地貌、戈壁荒漠、峡谷丘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冒险与激情。”奎屯方向机车俱乐部领队刘嘉乐说。

在贵州龙里河大桥的观光玻璃步道上感受惊险刺激,在河北邢台沙河市王硇村的红墙青瓦中品味历史韵味,在浙江湖州安吉县夏阳村的绿水青山间享受自然风光……这个假期,各地游客穿行于山水之间,感受大美中国。

文化和旅游部6日发布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亿人次,日均27169.3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2.1%。

国内旅游“多点开花”,国际旅游活力蓬勃。

5月4日,云南西双版纳站,D85次列车缓缓驶出,向着老挝琅勃拉邦站进发。半个多月前,中老两国铁路部门决定在两城之间增开1对国际旅客列车,这是D85次列车迎来的第一个小长假。

今年“五一”假期,中老铁路发送旅客约38万人次,国际旅客列车上的跨境席位上座率约八成。

飞猪数据显示,出境游复苏加快,在去年大幅反弹的基础上,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增长,其中自由行成为出境游主流方式,占比超过80%。

假期的流动中国,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2024年4月30日,在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分拣小龙虾。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2024年4月30日,在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分拣小龙虾。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满帮货运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一周,运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小龙虾运输量同比增长7.5倍,发往河南、甘肃、青海的牛肉量同比增长五成以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杨梅发货量同比增长1.5倍……畅通的货运渠道,将各地食材送至大江南北,丰富千家万户的餐桌。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刊文称,中国在“五一”假期迎来一波强劲的旅游消费热潮,各行各业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经济复苏,并通过一轮高强度的消费使中国经济焕发生机。

热力十足,假日经济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音乐派对、潮流市集、啤酒畅饮节……“五一”假期,四川成都西村大院利用户外开阔空间和错落有致的空中跑道,打造“音乐+啤酒+美食”的融合消费主题活动。逛集市、看球赛、享生活,假期里,这里成为年轻人潮流运动时尚生活聚集地,每天人流量超过7000人次。

“西村大院周边社区较多,这个假期也迎来了一波新老顾客的小高峰,尤其是夜间消费的人更多了。”西村大院内的餐饮品牌“拾光与烟火”创始人毛奎林说。

2024年5月4日,游客在宁夏银川怀远夜市品尝当地网红美食辣糊糊。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2024年5月4日,游客在宁夏银川怀远夜市品尝当地网红美食辣糊糊。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味蕾游”成为假期人们出游热门选择,带动各地餐饮消费火热。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3天,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其中,成都、杭州、北京、重庆、上海位列全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前五城市。

2024年5月1日,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在上海徐汇滨江拉开帷幕,这是咖啡店的工作人员(右)在活动现场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4年5月1日,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在上海徐汇滨江拉开帷幕,这是咖啡店的工作人员(右)在活动现场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此外,国潮、新潮玩乐的热度不断高涨。在陕西西安,人们沉浸式体验古法敲背、陶瓷绘画、蹴鞠游戏等多种特色休闲玩乐项目;在上海,人们在咖啡香中享受松弛闲暇,在声光电密室中感受惊险刺激……滴滴出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异地出行需求环比上涨99%,休闲娱乐场景的打车需求上涨76%,旅游景点的打车需求涨幅220%。

2024年5月2日,游人在福州雅道巷艺术市集上选购创意植物书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4年5月2日,游人在福州雅道巷艺术市集上选购创意植物书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面对旺盛的消费需求,政府搭台,政策发力,各地推介“拼”创意,商品促销“拼”实惠,推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安徽省组织或引导重点商贸企业开展系列特色促消费活动400多场;黑龙江哈尔滨市推出“美食+旅行+文化”移动主题巴士;甘肃天水市发展汉服旅拍、非遗体验等新业态……

2024年5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2024年5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多重因素助推下,消费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4月29日至5月3日)增长6.8%;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我国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美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3天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

“今年‘五一’假期,出游消费增长幅度高于出游人数的增长幅度,这意味着不仅出去的人多了,消费也更多了,市场总体趋势持续向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热忱满怀,砥砺奋进彰显建设发展新活力

这个假期中,各行各业依然有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辛勤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热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绿色化工项目建设正酣。

挖土、测量、打桩、开井……5月4日,在桂平市的广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技术人员有序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确保5月底前完成项目用地的平整工作,假期公司1200多名施工人员日夜轮班作业。”广西腾越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李桂斌说。

吉林,化工转型配套工程全力推进。

“主变本体已就位,开始安装散热器。”5月1日,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施工现场,国网吉林供电公司的数百名建设者组成多个班组,为项目新建的配套电力工程安装4台主变压器附件。

“该工程将于6月底完成中期交付,节日期间我们不停工,全力保进度、保质量。”工程班组负责人孙志伟说。

脚步不停、干劲不松,生产车间内,人们为新订单、新任务不断抢抓进度。

“五一”假期第四天,安徽铜陵市的铜陵景昌钢制品有限公司宽厚板生产线上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智慧控制系统有序调度。

“按照每天生产600块宽厚板来算,这个月可以完成11万吨的产能。”生产车间负责人陈阳对记者说,“五一”期间公司全员坚守岗位,每日科学排布生产计划,做好人员分工安排,为高质高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5月1日,工人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工业园一玻纤企业整理加工的产品。新华社发(赵东山摄)

2024年5月1日,工人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工业园一玻纤企业整理加工的产品。新华社发(赵东山摄)

放眼全国,各地马不停蹄,为奋力开新局加速“奔跑”——

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农人选良种、用良技、寻良法,让春耕更加科学、高效;

在广东,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赶订单、忙生产,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蓄力量;

在山东,山东港口青岛港五大港区码头泊位爆满,新能源车、光伏设备、机电产品等货物通过海运出口,助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只争朝夕,奋力拼搏。

人流物流川流不息,消费热情不断高涨,建设一线紧张忙碌……透过“五一”这扇窗口,一个踔厉奋发、拼搏向上的中国,正在不断释放新动能、彰显新活力。

文字记者:叶昊鸣、王悦阳、王聿昊、杨驰、丁怡全

视频记者:刘思远、毛俊、姜兆臣、覃广华、狄春、张梦洁、何山、方亚东、付敏、陈旺

海报设计:刘雅萱

编辑:郝亚琳、赵鹏昊、吴建路、王浩程、郭洁宇

统筹:王洁、曹江涛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拒绝情感绑架 半数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 - 神十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

拒绝情感绑架 半数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

发布时间:2024-06-02 21:59:41 来源: sp20240602

  超九成受访青年感到随份子有负担

  拒绝情感绑架 半数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

  每到节假日前后,各种婚礼喜宴纷至沓来,不仅考验时间管理能力,对个人的钱包同样是一次考验。而且随着生活水平和婚宴档次的提高,份子钱也水涨船高,让不少年轻人感受到了压力。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0名受访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93.2%的受访青年在随份子上有负担,其中51.2%的受访青年认为既有经济负担、也有人情负担。50.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拒绝情感绑架。

  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在随份子上有负担

  今年十一假期,重庆的95后刘书扬到湖南参加了一场婚礼,“新娘是我的大学室友,关系很好,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收到结婚请柬时就说好会参加。”为此刘书扬早早订好车票,提前一天赶到酒店,“当天晚上我们聊到很晚,聊过去的经历,畅想今后的生活,也和她约好之后来参加我的婚礼。”提到随份子,刘书扬没有觉得给自己带来困扰,“我包了一个520元的红包,表达祝福和心意。”

  “工作后,需要随份子的地方越来越多。”现居合肥的00后王子萌(化名)感慨,不仅好友结婚要随礼,同事生孩子、办满月酒同样要随礼,虽然每次的礼金不算多,但累加起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子萌坦言,有时随份子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前几天有同事在工作群发了结婚喜帖,邀请大家参加,原本考虑跟对方关系一般,不打算参加了,但得知别的同事都准备到场,自己只好也去。”

  在苏州工作的90后彭俊同样感受到了压力,“在办公室环境下,如果同事发了请柬,自己不参加或没有表示,会显得失礼。但如果关系一般,去参加又会觉得很不自在。因此时常会在去与不去之间纠结。”彭俊觉得,除了人情压力,酒席上的社交环节同样让自己感到别扭,“我不是个社交能力很强的人,遇到半熟不熟的社交局,大多情况都选择微笑保持沉默,所以每次参加别人的婚礼,都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

  调查显示,93.2%的受访青年在随份子上有负担,其中51.2%的受访青年认为既有经济负担、也有人情负担,23.4%的受访青年觉得主要是人情负担,比例高于认为主要是经济负担的(18.6%)。交互分析发现,男性受访青年认为主要是人情负担的比例更高,为29.1%。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华介绍,从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近些年个人的人情往来支出总额以及在个人总支出中的占比都是在上升的。“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十来年前200元的份子钱是比较有面子的,但现在可能得500元甚至更多,才觉得拿得出手,而且份子钱不随则已,要随就要达到大家公认合适的标准,所以份子钱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交往除了有强关系,还有弱关系,关系越强,交往越深,就越容易用比较高的金额来彰显关系的亲密性,而弱关系虽然紧密度不高,但无限扩大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对于人情负担高于经济负担,冯华认为,份子钱包含经济属性和情感属性,份子钱的经济价值是有限的,但其蕴含的人情面子、交往互惠、感情交流等意涵,往往很难衡量其价值,反而让人更有压力。

  让份子钱回归祝福和互助互惠的本意

  彭俊觉得,随份子、吃酒席,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持人际关系提供了途径,“现在人都比较忙,有的朋友好多年见不上面,有个机会让大家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对维持社交圈有好处。但过度的人际交往,尤其是与一些仅是点头之交的人交往,搞不好会让关系变得更尴尬。”彭俊觉得,随份子的过程也是筛选个人社交圈的过程,不想认识陌生人,不想加入某个圈子,可以不参加,从而适当屏蔽某些无效社交,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但他也感叹,有时随份子并不是为了与他人交往,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的“面子”,“人可以不到,但礼一定得到。”

  份子钱应该取消吗?调查显示,46.1%的受访青年认为随份子已经“变味”,应该取消,33.6%的受访青年认为随份子是一种祝福,不应该取消。交互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取消的比例更高,为40.9%,高于认为“应该取消”的比例(37.7%)。

  “作为人际互动的载体之一,份子钱不太可能消失。但也应当看到,现在不少年轻人为份子钱而困扰,这反映出年轻人对高额份子钱的抗拒,也是对非个人核心网络的人情交往的抗拒。”冯华认为,重点不在于是否取消份子钱,而是如何让份子钱回归原本的含义。“现在有些数字有着丰富的寓意,比如‘1314’,如果随1314元,可能会让人有压力,但如果是131.4元,相对就不会觉得有负担。份子钱是用来表达心意的,应该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表达祝福。”除了给份子钱“减负”,冯华认为,改变份子钱的形式也值得尝试。比如在农村的熟人社会,谁家办喜事,亲戚邻居们会过来帮忙,通过资源交换,把喜事办好。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技能的交换,比如会做蛋糕的做个蛋糕,会化妆的帮忙化妆,让婚礼更热闹,让人际关系更亲密。

  调查显示,60.6%的受访青年认为随份子是表达心意和祝福的方式,58.9%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一种传统习俗,55.9%的受访青年觉得是人情面子的体现,48.9%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维持关系的手段。

  “我们这边随礼比较自由,一两百元同样拿得出手。”现居广州的95后张佳参加过几次婚礼,基本上每次包的红包不超过200元,“随礼随的是心意,而不在于金额的大小。有的人家还会把宾客随的礼金折个角返回去,表示收到祝福了。”张佳觉得,礼金的金额大小并不能与关系远近画上等号,相对低的礼金反而能让人际交往更纯粹,更有利于关系的维系。

  想要实现随份子自由,50.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拒绝情感绑架,45.7%的受访青年觉得应转变以金额大小衡量关系亲疏的观念,25.5%的受访青年认为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份子钱,23.7%的受访青年觉得应移风易俗,为份子钱“减负”。

  刘书扬已定下明年1月办婚礼,对于能收到多少份子钱,她没有考虑过,也不太关心。刘书扬感觉,现在大家对份子钱的关注和讨论远远超过了婚礼本身,参加婚礼仿佛变成了一个负担,反而失去了祝福的本意,“很多好朋友远在千里之外,平时只能通过线上联系,如果我的朋友能来参加我的婚礼,就是最好的礼物。”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36.8%,女性占63.2%。00后占15.9%,95后占18.8%,90后占35.4%,85后占16.9%,80后占13.0%。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3.0%,来自二线城市的占37.1%,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21.8%,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5.8%,来自农村的占2.3%。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记者 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