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中美竞争应是“田径赛”而非“拳击赛”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6:32 来源: sp20240531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师冠男

近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华盛顿出席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CFR)活动,以《美中关系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进行回顾和展望。

在演讲中,沙利文虽仍将中国认定为“唯一有意图、有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仍要通过对内加强自身优势、对外强化盟伴关系来开展美中战略竞争,但也多次强调“管理竞争”“密集外交”和增进对华沟通与合作。他说,“几十年来,不论是明是暗,美国塑造或改变中国的努力都未成功。中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要参与者。这意味着美中应在竞争中找到共存之道”。

作为大选年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定调”的一部分,沙利文演讲既为宣传拜登政绩、拉动更多选票,也为稳定美中关系、增进对华合作,同时为美国在更有利条件下开展对华竞争“吹风、铺路”。

一方面,美方尊重中美差异、共同管控分歧的积极态度应受到肯定和欢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有差异和分歧十分正常,而如何正确看待差异、负责任管控分歧,则考验两国智慧。

历史上,中美曾多次聚同化异。几十年来,中美共同推动建立联合国和二战后国际秩序,发展76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累计26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为维护两国和全球稳定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但近年来,美方一些人“拿放大镜找差异”,以极不负责的态度和做法对待双边分歧。美国政府2018年发动对华贸易战,不断收紧双向投资限制,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不仅对中美合作和双边关系,也对美方自身利益造成巨大伤害。纽约联储研究博客“自由街经济学”2020年发表文章指出,是大部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为中美贸易战“埋单”,受贸易战影响,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减少1.7万亿美元。CFR智库2023年研究认为“若拜登继续贸易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进一步伤害”。

中美间差异分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两国一定迎头相撞。历史反复证明,中美有超越差异、管控分歧的能力。只要承认彼此不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差异分歧就不会成为阻碍中美交流合作的“拦路虎”。

另一方面,中美竞争绝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美方在中美竞争博弈方面前后不同、言行不一。近年来的中美竞争越来越具有零和博弈质。虽然沙利文等人多次撰文和讲话承认“中美竞争并非零和博弈”,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9月的演讲,却充斥大国对抗论调与意识形态偏见,一再将矛头指向中国;美国一些人一边表态支持协商经济,一边却阻碍中美科技合作和投资、制造地缘紧张。

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做法不正当,也没必要。

首先,中美竞争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完全能走合作共赢道路。正如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所说,现代社会竞争普遍存在,但竞争应该是讲规则的公平竞争,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恶性竞争,更不能以竞争为名剥夺他国正当发展权益。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应该是田径赛,而不是拳击赛。如果要竞争,那就正向比,看谁能把各自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地区和世界贡献稳定与繁荣。

其次,中美两国利益交融,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以经贸领域为例,2022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美国对中国产品出口金额达创纪录的409亿美元,中国再次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最大市场。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兼农业部长贸易顾问贾森 哈夫梅斯特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非常重要”。除经贸合作外,中美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打击芬太尼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债务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有责任、有动力、有空间推进协调合作、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近期,中美各领域各层级继续保持频繁互动态势,美方在战略沟通、经贸金融、国防军事等领域展现出更多对话与合作意愿。种种迹象表明,中美正加速推动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中美良性互动向外界释放了两国关系积极信号,这种好的势头应得到共同珍惜和维护。中美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朝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改善发展,让“旧金山愿景”造福两国、惠及全球。(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编:艾雯、徐祥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每年大几千万税” 不能成为企业排污底气 - 在城市微更新中保护建筑遗产

“每年大几千万税” 不能成为企业排污底气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6:33 来源: sp20240531

  多少税收都不是排污的理由和底气。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这也应该成为一种底线思维

  “我们基本上每年要交大几千万的税收,从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上,对当地来说肯定是比较核心的。”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千亩耕地被污染的问题,其中江西国化实业有限公司被重点“点名”,而其相关负责人在媒体镜头前笑谈“大几千万税收”的画面引发热议。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友纷纷指责涉事企业负责人态度不端正,不谈环境污染,不谈治理举措,反而笑嘻嘻地把几千万税收挂在嘴上。

  这样笑谈税收的姿势肯定不对。无论如何,多少税收都不是排污的理由和底气。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这也应该成为一种底线思维。

  不过,该负责人可能“一不留神”说了句大实话。循着这句话,回味当地治污的过程,或可大概明了企业为何如此高调。视频中,当地生态环境局局长表示会让他们整改。但面对记者“整改做不到怎么办”的提问,这位局长回答:“该生态赔偿赔偿吧,反正依法办理。”在说“依法办理”的时候,显得欲言又止,没有底气。

  可以想见,税收以及其他诸如关联产业、就业等经济方面的贡献,使得地方在治理污染企业时可能疲软乏力,缺乏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

  由此也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场景:污染旷日持久,尽人皆知,而治理却治标不治本,缝缝补补。其结果是,企业攫取了利益,当地获得了税收和政绩,而被污染的耕地却很难修复。

  据媒体梳理,近年来,涉事企业已多次因污染问题被各级环境督察“点名”,且有多次环保处罚记录。比如,2021年至2022年期间,该公司因废水、废气直排或超标排放而多次被群众举报投诉,当地相关部门调查后也确认群众反映问题属实,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同时进行处罚,相关销号表上均标注了“已按要求完成整改”。而就在今年7月,当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还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企业要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压紧工作责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如果该调查的调查了,该处罚的处罚了,该整改的整改了,在所有流程走完之后,迎来的却是污染仍在持续,怎么破?想要打破这样的循环困境,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要切实改变不合时宜的发展逻辑,真正与落后的、高污染的生产力做一个切割。

  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不光以往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走不通了,如今“边治边污”的做法同样行不通。再也不能为了短期、局部、个别的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给后代子孙留下一块块“毒地”。

  税收固然是衡量企业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企业排污的底气。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