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 发展动能更足

发布时间:2024-06-02 01:46:17 来源: sp20240602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近年来,各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用上用好现代技术与先进设施装备,既可保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也可弥补水土资源短缺、减少耕地占用;既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也可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设施生产技术装备研发进程加快,自主化、国产化设施装备体系初步形成。据悉,90%的日光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71%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实现机械耕整地,基于云技术、无线传感器的温室物联网技术在部分现代化设施中率先使用。

  未来一个时期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期。科技装备更加有力,“工业反哺农业”对设施农业的带动作用会更强,应急补光、水肥一体化等新型智慧技术、传感设备应用到设施农业中,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市场驱动更加强劲,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对优质鲜活农产品的持续需求为设施农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投入渠道更加多元,在发展大食物观背景下,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工商资本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

  为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食物来源,还要多措并举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发展布局,在西部地区利用戈壁、沙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结合戈壁荒滩与高山冰雪融水、光伏资源以及设施栽培、高效节水肥等先进技术,以节地节水节肥的高效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以戈壁农业为主的设施农业。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养殖,通过养殖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设施畜牧、设施渔业。三是补齐设施短板,利用中央资金、社会资本探索通过贴息、股份方式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四是依靠科技装备支撑,推广专用传感器、精准作业、智能管理和新能源等关键装备技术,推广一批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治理等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促进要素集约。五是完善配套服务环节,立足生产端,加快建设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设施,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租赁、产后服务,建立共享式基础设施。

  (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内蒙古政协委员谈建设医疗人才“金字塔”:打造“塔尖” 夯实“塔底” - 梦碎的“淘金之旅”

内蒙古政协委员谈建设医疗人才“金字塔”:打造“塔尖” 夯实“塔底”

发布时间:2024-06-02 01:46:19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呼和浩特2月2日电 题:内蒙古政协委员谈建设医疗人才“金字塔”:打造“塔尖”夯实“塔底”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人才,支持着内蒙古自治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医疗系统来说,人才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两会期间,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赵海平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表示。

图为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赵海平参加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张鑫 摄

  关于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赵海平将其比作“金字塔”,“我们不仅要打造‘塔尖’,也要夯实‘塔底’。”

  所谓打造高层次医学人才“塔尖”,便是大力培养具有领军能力的战略医学科学家。“搭建好的临床研究平台,并处理好专家、团队和临床研究平台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才与平台的互补支撑。”赵海平阐释道。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有义务和责任引领、推动临床研究。”赵海平说,在加大临床研究的同时,要关注创新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使用,加大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力度,“孵化”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X”医学人才。

  而关于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赵海平有独到见解。“和国内知名高校、医院搭建学科交叉成果的展示和合作需求交流的平台,把医院、高校、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输出科研成果。”

  赵海平认为,关键是“一人一策”实施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支持一批站在学科前沿、能引领医院争创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优先支持与培育一批中青年核心人才。

  对于医学人才引进适时“授权”。赵海平认为,给予用人单位在人才落户、编制使用、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

  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坚持内培外引并进,内蒙古医疗系统如何完成既要“输血”,也要“造血”的人才生态服务圈?

  赵海平“接地气”地分析道,要关注青年人才的“医食住行”需求,各行政服务部门积极回应优秀人才在落户、住房、职称评审、办事服务方面的诉求,解决人才及家庭在签证、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营造最懂人才心思的城市人才生态服务圈。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金字塔”的“塔底”,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拓宽上升渠道等方式增加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探索将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纳入自治区级人才工程项目,让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受认可、有奔头。”赵海平如是说。

  安排卫生人才专项资金、发挥人才专项资金作用、设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赵海平建议,利用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的双重奖励,为内蒙古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