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设计升空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出自川美学生之手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0:31 来源: sp20240530

   中新网 重庆10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学校一直教育我们,做‘人民设计师’。当看到火箭升空那一刻,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将设计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时,自我的价值得到了实现。”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级研究生谭昊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母校师生分享喜悦。

  作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者,谭昊瑜受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直击发射任务。见证自己的作品奔赴太空,谭昊瑜坦言,心情非常激动,一度热泪盈眶。回想起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设计标识的过程,深感荣誉属于集体。

图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级研究生谭昊瑜(右)通过视频连线分享喜悦。 中新网 记者钟旖摄

  据介绍,2023年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公告》,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征集公告发布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迅速成立了跨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并向全院学生发起征集活动动员,最终10余名研究生和20余名本科生参与此次创作。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胡永攀回忆,团队不惧时间紧张、不畏任务繁重,深入分析了大量科普资料,厘清空间站从开始建造到建造完成整个过程的构型变化,了解每个飞船对接口的位置、功能和名称,确保所有标识中空间站构型的规范性。团队经过多轮讨论与遴选,最终选定36套作品共108枚标识进行投稿。幸运的是,谭昊瑜的作品入选,成为唯一一个由高校学生执笔设计并被选用的作品。

图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级研究生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谭昊瑜介绍,在设计调研阶段,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国内历次载人航天任务标识及国外相关航天任务标识,对航天标识的设计风格、信息传达、元素使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明确了“庄重大气、蓬勃向上”的主要设计方向。其设计以“星空”“地球”“空间站构型”“飞船尾焰”为主要元素,采用居中均衡的构图方式,表现了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将神舟飞船喷射的尾焰与数字“17”相结合,整个画面展现出向上勃发的视觉冲击力,寓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谭昊瑜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上的成绩,既是她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川美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创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缩影。”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段胜峰介绍,近年来,该校设计学科突破以传授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熔铸到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推动从“专业技能型”到“社会主题型”的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打造培育“人民设计师”的川美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川美将航天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成立了涵盖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文创设计等专业的跨专业航天设计团队,承担了一批重要的航天航空设计和研究项目,产生了一批重要设计成果,并培育了一批优秀学生。(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 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 -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

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 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0:32 来源: sp20240530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全国政协26日在京召开远程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他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与现代产业融合应用深度拓展,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政协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更好把握协商议政的方向、重点、落点,增强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王沪宁表示,广大政协委员要跟踪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应用进程,围绕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治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深化研究,努力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助力人工智能更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创造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要结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三下乡”活动等,运用“委员科学讲堂”等平台,广泛宣传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取得的成就,增强全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王志刚、李萌、朱松纯、周鸿祎、王坚、钱锋、马军胜、孙志强和专家刘庆峰、朱磊分别在全国政协机关和上海、浙江、安徽会场以及北京、广东等地,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发言。大家认为,要强化前瞻引领性研究,加强自主可控技术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发展垂直化、产业化大模型,以高水平规模化应用带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要加强数据和算力要素共享整合,让人工智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力。要完善激励人工智能创新的政策和重点专业场景的伦理规范、安全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邵鸿、陈武、王东峰、朱永新出席会议。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同政协委员协商交流。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