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拖着”博物馆旅行箱展历史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4-05-26 19:13:39 来源: sp20240526

   中新网 哈尔滨5月18日电 (记者 刘锡菊)18日,以全新方式策划的博物馆之旅旅行箱在哈尔滨市博物馆按下巡游启动键。本次巡游内容囊括精美的化石以及标本、书画作品等,以多样化的展陈方式,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让更多人见识到大美龙江的地大物博与丰厚底蕴。

以器物类为主的“寻珍”板块旨在寻找龙江珍品,读懂历史脉搏。哈尔滨市博物馆 供图 以自然类文物为主的“寻根”板块内含精美的化石以及标本。 哈尔滨市博物馆 供图 以书画类为主的“寻痕”板块以艺术家们创作的各种作品为主。哈尔滨市博物馆 供图

  据介绍,本次巡游准备了九个箱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共分“寻根”“寻珍”“寻痕”三个板块。以自然类文物为主的“寻根”板块内含精美的化石以及标本。从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到东北虎、驯鹿,俯瞰龙江大地,找寻最早“居民”的痕迹,彰显龙江生物多样性,以人类之外的生物作为主要对象,抒写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黑土传奇。以器物类为主的“寻珍”板块旨在寻找龙江珍品,读懂历史脉搏。从珍贵的小南山玉器到充满特色的渤海国、齐王墓文物,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背书,展现不同时期的龙江风貌,使文物成为时间的说明书和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桥梁。以书画类为主的“寻痕”板块以艺术家们创作的各种作品为主,冰雪画和冰版画作品让更多人可以看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象。

  主视觉旅行箱的设计上采用立体书的方式,寓意为“行走龙江,阅读龙江”。希望所到之处来参观的观众都可以跟随旅行箱的脚步,打开这本龙江之书,阅读与感受黑龙江文化,体会那份埋藏在黑土中的厚重。同时,展陈内部设置了多个打卡点,贴近年轻人喜好,扩大受众群体,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参与其中。有增加旅行感的飞机小票,可以抒写感言的旅行邮筒,以及方便大家留下纪念的专属盖章区,让大家不虚此行。此外,以“穿越时空的任意门”为创意中心的画屏装置和多维互动体验装置,还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感与互动感,带来了更多趣味性。

  据悉,博物馆旅行箱装置在“5·18国际博物馆日”黑龙江会场——哈尔滨市博物馆进行启动仪式与首展后,将会走向通辽、沈阳、吉林三个城市进行临展,并在省外行程结束之后开启省内巡游之旅,初步路线设定为大庆、齐齐哈尔、北安、五大连池等地。(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内蒙古79岁老人坚守非遗传承一线 免费传技造福乡里 - 2024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在广西平乐开赛

内蒙古79岁老人坚守非遗传承一线 免费传技造福乡里

发布时间:2024-05-26 19:13:40 来源: sp20240526

   中新网 阿拉善11月21日电 题:内蒙古79岁老人坚守非遗传承一线 免费传技造福乡里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我已经做了近20年,我尽量把这个技艺教给阿拉善的农牧民、残疾人,大家共同致富的同时,也能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项目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内蒙古自治区级传承人格日勒如是说道。

图为格日勒(左)展示袖口的马鬃绕线堆绣技艺。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摄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汉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这里地域辽阔,地广人稀。1944年,格日勒出生于此。

  1984年,在一次出差中,身为公职人员的格日勒发生了车祸,被鉴定为二级伤残。1991年,她办理了病退,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

  在巨大的人生变故面前,格日勒并没有服输,也没有被击垮,而是用智慧和双手,书写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下半场”。

  “身体可以残疾,但思想不能残疾。”格日勒每天4点起床,锻炼身体3个小时,数十年如一日。通过30多年的锻炼,她的二级伤残下降为四级伤残。

图为用马鬃绕线堆绣技艺制作的56个民族大团结唐卡。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摄

  身体状况改善后,格日勒开始专注于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研究。她先后多次到青海、新疆等地学习唐卡制作,平时她也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唐卡的绘制。

  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唐卡文化中的独立分支,是阿拉善地区独有的一种艺术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格日勒告诉记者,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制作方法独特,特点鲜明,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流传至今有近300年历史。“马鬃是取自马前颈骨上的鬃毛,通过反复冲洗,用柏叶三熏净化,挂7天祈福,才能制作出适合使用的马鬃。”

图为用马鬃绕线堆绣技艺制作的唐卡。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摄

  “用3、6、9等吉祥数字的马鬃为芯,缠绕各种颜色的丝绸,并把这些马鬃绕线缝制在丝面图画的边缘,这就增加了图画的立体感,使唐卡中的画像栩栩如生,这样制作的唐卡不变形、不生虫害,是唐卡中最独特的工艺。”这位八旬老人说起马鬃绕线,如数家珍。

  在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各种展品琳琅满目,大到设计制作,小到悬挂摆放,作品经图样设计、剪裁、贴布、绕线、堆制、缝制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

  “马鬃绕线唐卡制作最关键的是有基本的绘画功底,此外还要了解唐卡制作的佛教基本知识,以及唐卡制作图背后的历史,对不同的人物用什么样的比例都有特定的要求。”格日勒说。

  在很多人看来,独门绝技应该“传内不传外”,但格日勒却认为,这门技艺本身就属于阿拉善,不能让民族文化失传,不要让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从自己手中断线。

图为格日勒(中)用马鬃绕线堆绣技艺制作唐卡。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摄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学到一门养家糊口的技艺,自2015年起,格日勒每年都开办马鬃绕线制作技艺培训班,为农牧民、残疾人等做免费培训。

  同时,格日勒还在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巴润别立镇等地设培训基地,利用农牧民农闲和空余时间,举办各类手工艺培训班,帮助农牧民在家门口学习传统工艺。

  “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这样不仅能增加一项收入,也能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格日勒说。

  另外,格日勒还和当地学校签订协议,每周到校传授技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格日勒也先后荣获“2020年度全国薪火相传助力扶贫杰出贡献者”“北疆工匠”“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女性”“内蒙古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8年时间里,格日勒累计培训的700多人中,很多人都学有所成,有所收获。

  “他们或成为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传授者,或依靠着这门技艺走上创业路,或留在公司里工作。”格日勒说,虽然大家选择的路不同,但都是依靠着这门技艺,找到了今后的人生目标。(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