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威海卫警察返乡寻根 共叙乡情 同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7 16:59:17 来源: sp20240527

“我们回家了!”10月15日至19日,适逢第一代威海卫警察抵达香港100年,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60人返回家乡威海,走进威海多地参访交流,深度体验威海日新月异的发展,沉浸式感受久违的乡音乡情。

10月15日至19日,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返回家乡威海。主办方供图

10月15日至19日,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返回家乡威海。主办方供图

交流:鲁港合作 同开新篇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是香港威海同乡会继疫情后时隔四年再度组织的活动,也是增强威港两地交流的主要形式,进一步加深香港威海卫警察与家乡的血脉联系,延续亲情、乡情。同时,有助于推动威港两地的交流合作,开启双向交流新篇章。

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海荣会见参访团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一个世纪以来,广大威海卫警察秉承山东人勤劳、勇敢、忠厚、侠义的品格,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衷心守护香港安宁,积极促进鲁港交流,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希望参访团成员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决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充分发挥人脉和资源优势,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献计出力,推动鲁港合作再上新台阶。

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海荣会见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主办方供图

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海荣会见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同乡会会长张强介绍,威海卫警察在香港服务百年,几代威海卫警察扎根香港,吃苦耐劳、默默耕耘,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危难考验之时,同心协力,忠于职守,不辱使命,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全作出重大贡献,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与支持。

“我们会与威海卫警察一道,秉持山东人的优良美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张强坚定地说。他继续指出,一直以来,香港威海同乡会十分注重与威海卫警察的联络联谊,在走访慰问、事务联系、返乡省亲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赢得认同和信任,已然成为威海卫警察之家,更在促进威海卫警察与家乡的密切联系和深度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

见证:“精致威海” 日新月异

透过智慧警务,感受威海警方持续增强的科技实力;走进华夏生态文明建设区,见证美丽城市、精致威海的生态建设成果;驻足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领略著名科学家的大师风范、家国情怀……为期5日的行程,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深入多地,欣见“精致威海”蓬勃发展。

在威海市人民警察训练中心和韩乐坊警务站,精彩的警犬训练、先进的无人机装备、科技化的“智慧警局”……不仅让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眼前一亮,也令不少人穿越时间长河,忆及威海卫警察与香港警队的百年历史:1923年3月20号,首批从威海卫招募的警察抵达香港,这些威海警员被正式授予“威海卫警察”的番号,平时被称为“山东差”或“鲁警”。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实地观摩威海市人民警察训练中心。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实地观摩威海市人民警察训练中心。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感受威海警方持续增强的科技实力。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感受威海警方持续增强的科技实力。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与威海警方交流。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与威海警方交流。主办方供图

威海卫警察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彰显“鲁警”勤劳、勇敢、忠厚的优秀品格。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刘崇智说:“传承先辈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我们在香港警队服务,脚踏实地,刻苦工作。”谈及警队工作,他不由连连赞叹:从前训练一名警察服务市民,只是依靠书本、经验的传承和口述,今昔对比,惊叹如今内地新技术新装备飞跃发展。

走进华夏城,亲身见证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澎湃的城市活力,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赞叹不已。行走在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感受五千年光辉灿烂华夏文明;穿行于美丽湖水与壮观山峦,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创造;漫步华夏生态文明馆,生态系统的科学奥义跃然眼前……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到访华夏生态文明馆。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到访华夏生态文明馆。主办方供图

乡情:初心依归 家国情怀

一世纪峥嵘岁月,一批又一批威海卫人背井离乡赴港从警,他们从最艰辛的底层做起,逐渐发展成为守卫香港的警界中坚力量。参访团中,有人阔别故土29年首次回威海,但乡音却未曾改变;有人则将父辈口述的威海具化为刘公岛上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刘公岛”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地标性名词。耸立于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真实地还原当时战况的惨烈,以及那些不甘屈辱、血战到底的海军官兵的英烈精神。

走出陈列馆,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叶张凤飞感慨万千:“小时候,妈妈带我观看电影《甲午风云》,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令我惊叹。如今,当我走过博物馆,更觉历史很重要,唯有熟记历史,国家强盛,人民才能免于苦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抵达刘公岛参观。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抵达刘公岛参观。主办方供图

时隔近30年再次踏上回乡的路,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刘玉梅欣喜万分:“我是威海合庆人,1948年到香港,距离最近一次1994年回来,已经将近30年了。这次回来,感觉威海变得不得了了,十分开心。以后如果身体好,能走得动路,我就再回来。”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制作家乡美食。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制作家乡美食。主办方供图

回来,简单两个字,却蕴含着沉甸甸的情感。于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一行人而言,只有双脚踏在故乡的土地上,漂泊在外的心才有归属感。回乡之旅,除了慰藉浓浓的乡愁之外,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更让他们近距离领略先辈精神、爱国主义情怀。

山东荣成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打动了参访团一行人。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宋修民说:“遇见意外时,郭永怀那么勇敢,那么冷静,一秒钟做出决定,牺牲自己,保全国家在导弹卫星事业发展的前途,我很感动,他一生对国家的奉献是无价的。”

他补充强调,无论是郭永怀还是百年“鲁警”,刻在威海人骨血里的无私奉献、刻苦耐劳精神永不会变。如今,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出历史性卓越贡献的“鲁警”精神,也已然成为威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主办方供图

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主办方供图

乡情乡愁是我们与老家的一个共同纽带连接,感谢香港威海同乡会创造机会将我们紧紧相连。“过去老一辈儿回家确实很困难,可谓是路漫漫,心渺渺,我们想家了!今天,我们来家了,来家的感觉真好,看到家乡的变化,令我欣慰万分,和家人团聚更是喜悦无比!”回到家乡威海,香港威海卫警察参访团戚本忠言语中满怀欣喜地说。

返程之时,香港威海同乡会会长张强深有感触,“感谢威海市鼎力支持,参访期间山东省和威海市的领导亲切会见威海卫警察代表,给予我们莫大鼓励。此次参访圆了大家想家、回家的梦,大家亲身体验家乡近些年巨大变化,作为威海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同时,乡情、亲情在潜移默化间增进,威海卫警察与家乡的情感纽带也更加牢固。”

(责编:曹欣悦、杨牧)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一手抓科技创新 一手抓成果转化 - 扑鼻香味,并非都来自食物本身

一手抓科技创新 一手抓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4-05-27 16:59:18 来源: sp2024052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陈 科 本报记者 林莉君 刘 垠 都 芃

四川天府新区鹿溪河畔,一栋湛蓝色的立方体建筑在秋日和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下简称“成都超算中心”)的超算机房——硅立方。

“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亿亿次,主机性能位居全球前列。”成都超算中心总经理王建波说,已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的该中心,填补了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

10月16日起,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深入成都、德阳、内江等地,探访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火热实践。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超算,到底算什么?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我们正为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供平台工具服务。”王建波告诉记者,成都超算中心正服务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大装置、大工程和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同时为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基础研究提供算力支撑。

去年8月23日,四川德昌县群英村的青碉楼、张家坪子沟、老鹰岩沟和王家坡分别发生规模不一的泥石流灾害,因预警及时、提前组织人员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背后,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成都超算中心开展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山地致灾风险绿色调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成都超算中心自主研制的CPU(中央处理器)和DCU(分布式控制单元)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该项目可模拟任意小流域灾害形成、运动、致灾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定量分析,解决了因汛期降雨量过大造成的山地灾害高发、频发导致的算力不足问题。截至今年8月,成都超算中心已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1100余家用户提供了算力服务,累计完成作业数超4400万个。

当前,四川正积极打造关键核心领域“国之重器”。国家在四川布局的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已建成6个,全球最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世界海拔最高宇宙线观测站等,正持续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告诉记者,2022年四川研发经费投入达1215亿元,居全国第8位;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96个,居西部第1位。

打通中试“任督二脉” 融合产业链创新链

10月16日,成都高新区的“高投芯未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组研发生产项目”一期,实现全面通线投产,主要服务于功率半导体设计、制造及终端应用企业。该项目不仅是成都首个功率半导体代工平台,也是成都规模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中试平台。

今年,成都市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成果转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试,正成为“破题”的关键。

将一块手掌大小的“海绵”放入装水的量杯中浸泡1分钟,“海绵”拿出后没有打湿、变重,只有少量水珠从表面流走滴落。这是17日记者在成都青白江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看到的一幕。这块神奇的“海绵”是已实现成果转化的“超疏水泡棉”。

成都文澜国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告诉记者,今年3月成立、聚焦新材料与碳中和“赛道”的文澜智谷,已投运中试厂房、场地面积超1万平方米,正面向高校、院所、企业提供概念验证和工程化验证等中试全链条服务。“我们已完成10余项成果转化,成果转化率达100%,孵化企业10余家。”李恒说。

由高校院所提供原创性成果,中试平台推动成果“熟化”,专业孵化器和天使基金给予一站式孵化及投融资服务,龙头企业为成果最终产业化提供应用场景——在成都高新区,“中试+”生态正悄然成形。

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宋大勇说,未来5年,该区将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新建20个中试平台,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省之要事’。”杨品华告诉记者,四川正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主动担当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持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这里活力尽显、澎湃前行。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