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春季采茶忙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0:00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社 林芝4月12日电 题:西藏墨脱春季采茶忙

   中新社 记者 赵朗

  受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4月的墨脱县正处于丰沛的雨季。云雾缭绕,雨从夜里下至次日中午没有停的迹象,背崩村的茶园内,村民们正忙碌采茶。

  墨脱是西藏自治区为数不多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县,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前,一直被称为“高原孤岛”。此时,这里与中国其他产茶地一样,迎来春茶采摘季。墨脱种茶的时间并不长,2012年试种,2013年大规模推广种植。自此,当地人被赋予茶农新身份,茶树成为滋养一方人的财富来源。

  茶园内,村民白玛次登和爱人正在采茶,动作娴熟快速,因长时间在雨中采茶,手指被泡得有些发白。他说:“春茶价格最好,今年茶青收购价格比去年高10多元(人民币,下同)每斤,所以下雨也不耽误村里人采摘。”

  白玛次登家里有12亩茶园,和其他村民一样,2013年开始种茶,“县政府给我们发了茶树,每人2亩的标准量。老婆学过炒茶,都是县政府组织人来教的。现在茶青都是卖给公司,更划算些。”

2024年4月,墨脱县背崩村村民白玛次登(左)和爱人正在采茶。  中新社 记者 赵朗 摄

  茶园另一处,43岁的索朗旺前和爱人也正冒雨采茶。茶园是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之一。没通公路前,墨脱是户外玩家的徒步胜地,背崩村所在的背崩乡是这条中国知名徒步线路上重要的休息补给点,所以索朗旺前和很多墨脱人一样都当过背夫。

  他说:“通车后的十来年,墨脱发展太快了,以前没见过的没用过的也都见识了,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赚钱机会也多了,可以去工地打工,也可以种茶。”不过,在索朗旺前看来,还是种茶更稳定些。

  从前,墨脱很多地方还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2013年,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交通变好,也吸引企业来投资兴业。

  墨脱茶企从只有1家发展到现在6家,规模不断扩大。墨脱十宝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超介绍,很看好墨脱茶叶的前景,单单西藏本地市场可以消耗掉他们企业产量的一半。目前,他们采用与村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与当地格林村合作成立茶叶品牌,帮助培养制茶师傅、销售能手。

图为2024年4月墨脱县背崩村村民采的茶青。  中新社 记者 赵朗 摄

  他坦言,墨脱茶品牌知名度还需要扩大,这需要当地政府、各家茶企以及茶农等共同去努力。

  这些年,墨脱茶叶发展经历过高光,亦遭遇过市场低谷。墨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次仁乔介绍,茶园种植建设推广期内,每亩以4000元对茶农进行补贴,后期3年,向茶农发放每亩2400元的管理补贴,不断鼓励民众种茶的信心。发展中,也出现过茶企收购茶青能力有限,滞销的现象。如今,墨脱县引进茶企、制定推进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等,产业不断向好发展。

  目前,全县种植1.9万亩茶田,2023年,新建茶叶加工厂7处,新增茶叶加工、包装生产线6条。茶青收购量逐年激增,2023年达50.22万斤。

  次仁乔表示,作为年轻的茶叶产地,墨脱茶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扩大品牌效应、改善劳动力短缺、完善管理等,均是当下及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名师工作坊”赋能教师成长 - 沈阳在景区、网红打卡地设置结婚登记点

“名师工作坊”赋能教师成长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0:01 来源: sp20240602

原标题:“名师工作坊”赋能教师成长

   2021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着力打造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从正高级职称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中遴选出35名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坊”主持人,从辖区各校遴选市级、校级骨干教师1150人作为成员,以“名师工作坊”为载体,培育高素质名师团队,夯实“学在青秀”教育品牌质量。

   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教学、教研沙龙、课例研究等多角度切入,带领坊员深度研修,促进教学相长……成立于2021年的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刘李平名师工作坊”,现有坊员30余名,工作坊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积极探索一条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建立名师工作坊,教学相长是主要目的。”刘李平名师工作坊坊员罗奕奕说,“加入工作坊后,无论是平时的备课,还是教研活动中的评课,坊主都会给出专业指导,还会帮我们规划职业生涯,让大家有目标和方向。”

   罗奕奕已有20多年教龄,在工作坊中属于年龄偏大的。她坦言,自从加入工作坊,自己被活跃气氛所感染,重新点燃了职业激情。

   “许多小学的思政课,长期都由兼任教师任课,难免准备不足。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工作坊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谢小燕名师工作坊”坊主谢小燕说。

   “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精品课例的研发与打磨,是每个名师工作坊的“重头戏”。

   围绕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党史学习教育单元,谢小燕发觉部分坊员的畏难情绪后,带着老师们一起沉下来钻研,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实施策略进行梳理,开展了两次主题研讨活动。“我们齐心协力,发挥各自才智,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滨湖路小学副校长、坊员葛丽丽回忆。

   “工作坊坊主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不仅是业务上的,更是思想上的。”谢小燕说。

   “原来语文课可以这么上!”今年3月21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梁建华名师工作坊”一行12人,赴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中心小学开展教育结对帮扶活动,一堂示范课,让当地老师们直呼惊喜。

   “同课同构,是我们工作坊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让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理出一个教案,把教案分享给其他地区的老师,并带其上示范课,得到教案的老师再将经验传递给同校其他老师。”坊主梁建华介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梁建华表示,名师下沉乡村让城市教师、乡村教师更加紧密协同在一起,通过研修,可以让乡村教师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站在更高层次的历练平台,获得更高水平的指导,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