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人赵浚承:内地重启事业 湾区追逐音乐梦

发布时间:2024-05-31 12:43:07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社 广州2月28日电 题:香港艺人赵浚承:内地重启事业 湾区追逐音乐梦

   中新社 记者 方伟彬

  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香港艺人赵浚承有点忙。他不仅参与了2024广府庙会的演出,还在2024粤港澳台青年元宵晚会上演唱了《湾区之约》。日前,赵浚承在广州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直言:“我在内地重启了事业。”

  赵浚承回忆,从2013年开始,他就经常跑到内地发展。而在此之前的两年,作为男子乐队组合“Square”成员,因为组合的解散,他一度中断自己的歌手生涯。

  “组合解散后,我做过房产中介、当过公司职员,但我发现还是很爱唱歌。”赵浚承表示,参加香港明星足球队的一场比赛,让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与“谭校长”谭咏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场比赛中场休息时,黄日华大哥让我唱一首歌助兴,我就唱了《爱很简单》。唱完后,谭校长就记住了我的名字。”赵浚承表示,如果没有谭校长提携,就不可能有他今天的一切。

  在谭咏麟的鼓励下,赵浚承参加了《星光大道》,并拿下了2015年度总决赛季军。他说:“在北京比赛时,让我大开眼界,接触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多种唱法。”

  赵浚承表示,让他至今难忘的是接触到了藏族歌手,在交流中,他的唱功得到了进步。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碰撞,也让赵浚承在音乐创作上更加丰富多样。在内地,赵浚承的事业慢慢有了起色。

  “谭校长在内地举办巡回演唱会时就会让我当他的嘉宾,这个经历是无价的,在几万人的演唱会上,被更多人认识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赵浚承在谭咏麟的提携下,全方位发展,除了唱歌,还演戏拍电影。

  “我现在主要在广州、北京工作生活,全国各地也经常跑。”赵浚承坦言,对于香港演艺人员来说,香港的平台或电视台少,一年下来,拍的电影或电视剧产量有限。这几年他经常在内地演戏,就拿横店来说,同一时间就有几十个剧组进驻,发展空间很大。

2023年6月28日,“迎大运”蓉港公益足球赛在成都举行。图为香港明星足球队成员赵浚承(第一排左三)和队友合影。(受访者 供图)

  去年,赵浚承还跟随香港明星足球队参加了贵州“村超”。从2008年至今,他就跟着这支足球队“踢”遍了大江南北。“经常参与香港明星足球队的慈善足球友谊赛筹款活动。”赵浚承表示,多年来,他明显感受到内地的飞速变化。

  赵浚承说:“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鼓励更多港人北上发展。”他认为,在内地、在大湾区发展,可以用相较于香港更低的成本去投入,毕竟市场大,人的眼界也会不一样。

  赵浚承还是大湾区港人体育协会会长。利用这一身份,他经常组织香港的小学生、中学生到内地开展足球友谊赛。他说:“希望让两地的小朋友可以更多地交流,让香港学生更多地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

  在广州,赵浚承还有一间音乐工作室。他坦言:“我最想做的还是音乐。”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多,赵浚承愈发喜欢唱老歌。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上,他就曾和谭咏麟一起唱过《狮子山下》。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赵浚承清唱了这首歌。在大湾区更大的舞台上,他仍在追逐音乐梦想。(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外企业家COP28聚焦碳中和经济:“我们看到巨大的机遇” - 河北省平山县人武部挖掘红色教育资源

中外企业家COP28聚焦碳中和经济:“我们看到巨大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4-05-31 12:43:08 来源: sp20240531

原标题:中外企业家COP28聚焦碳中和经济:“我们看到巨大的机遇”

落实气候目标,关键在于企业行动。中外企业如何采取行动,推动“碳中和时代”的到来?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12月1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此间表示,在实现气候目标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企业家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各国的政策由于政府轮替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企业家们只要认准了发展趋势、确定了创新技术,其合作不会因地缘政治影响而中断。

尽管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巨大,但当日多位企业家都表示对这一过程有信心,而且看到其中的巨大发展机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傅成玉坦言,过去几十年中国无论是在新能源发展还是传统能源和工业转型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但“后面更难”,因为中国工业体系规模庞大,存量减排成为重大挑战。

“我们不要被困难吓倒”,傅成玉说,中国可以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大力度提高能效、重新布局产业等方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这一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让“中国机会”成为“世界机会”。

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表示,作为中国碳减排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他对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充满信心。一方面,中国2020年超额完成碳减排强度目标;另一方面,碳中和经济潜力巨大。以房地产开发为例,水泥是建材行业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但按照最新技术,二氧化碳可以被打入水泥中封存起来,大幅降低其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智利造纸巨头CMPC集团总裁弗朗西斯科·鲁伊斯-塔格莱提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造纸行业为例,他说,我们看到实现CCUS的巨大的机遇,因为我们拥有林地,这些林地可能成为重要的碳汇,我们在做业务规划和生产方案时也会考虑这方面的发展潜力,会使用天然纤维,加强原材料的循环利用,使得这个行业更加绿色。

不少企业家谈到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价值链的全周期当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该公司将可持续理念融入车辆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管理,研发多款低碳环保车。比如极氪车型,采用了15%的可再生钢板材料和25%可再生铝合金材料;吉利旗下纯电动品牌吉星预计在2040年达到全链路碳中和。

蒙牛集团执行总裁、蒙牛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鹏程表示,蒙牛正在打造零碳供应链。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蒙牛已开始着手“范围三”(与运营和供应链相关的间接排放)减碳。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已率先开展牧场碳盘查和减碳工作,蒙牛也是第一家承诺到2030年实现“零毁林”的中国企业。

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汤姆·赖克特说,作为一家服务业企业,该公司计划通过差旅优化、电动汽车利用等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发展和净零排放。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靳军辉也表示,该公司构筑了涵盖绿色原材料-包装-低碳物流-拆解回收等生命周期绿色全产业链,还协同上下游共同降碳。 (记者 庞无忌)

(责编:杨虞波罗、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