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99万吨再生铅从何而来(深阅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0:38 来源: sp20240531

  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

  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电池装配车间内,工人正在检验极耳。   以上图片均为界首市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近年来,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铺开废旧电池的收集输送网,推动再生铅产业规模化经营、智能化生产,搭建完整产业链,努力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

 

  作为资源需求大国,我国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努力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首批选择7家区域性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铅产量为756.4万吨。如今,缺少自然禀赋的界首,每年却有99万吨再生铅产出。这一体量,约为我国铅年产量的13%。

  年产99万吨再生铅从何而来?近日,记者走进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追踪旧电池的新生历程。

  一张回收网络

  每年输送135万吨废旧铅蓄电池

  早上7点刚过,一辆装有废旧铅蓄电池的货车驶入江苏南京高淳区的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站。这个站点,正是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中再生铅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之一。

  整车过磅后,工作人员驾驶叉车卸货,拿出托盘摆放电池。很快,电池分选完成,站点数据库中添了一笔“2.8吨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记录。

  据介绍,这个站点一年能回收废旧铅蓄电池七八千吨,主要依靠两种途径:70%左右由回收人员从街边电瓶车修理铺收集而来,其他则是企业客户更换下来的废旧电池,也由工作人员上门集中回收。

  一块块废旧铅蓄电池汇聚在站点后,再搭载危险废物运输车,跨越省界,运往400多公里外的界首。“办好转移手续,凑够30吨就发车,当天下午发车第二天就到,一年我们公司能转运15万吨。”江苏嘉汇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兆贵说。

  自从集中打造再生铅循环利用产业以来,在界首,以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为中心,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圈已辐射周边半径约500公里,回收网络涉及50多个城市,联结起约10万个基层站点。大批从业人员成长为职业经纪人,有的还组建专业回收公司,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不断提升。仅在界首市,就有上万人从事废旧电池收购、运输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原料,成为界首挖“矿”的第一环节。

  安徽快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胜利便是其中一员,他所在公司每天有20多辆回收车穿行在界首的大街小巷,将回收来的废旧电池运到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

  掏出手机,打开软件“快点动力”,查看不同类型废旧电池的回收报价;选好款式,约好时间,很快就有专人上门。“在界首,许多4S店的旧电池积攒到一定量后,便会线上下单,请我们集中收储运送。”王胜利说。

  从电瓶车修理铺到汽车4S店,从线下收购到线上下单,从界首到周边城市,一张废旧电池回收网从田营铺开,不断延展,每年将135万吨废旧铅蓄电池收集输送到界首“回炉再造”,变为再生资源,再度投入生产。

  一个智慧园区

  每年可节约铅矿石660多万吨

  界首制铅,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人走街串巷,拉着板车回收废旧电池,自己拆解,弄个小锅,把铅熬化,再卖给窑商做红盆。那时都是小作坊,制的是粗铅,回收效率低,污染环境,还不安全。

  2005年,界首市政府设立专区对再生铅行业进行扶持和管理,13家规模小、竞争弱的再生铅企业被整合成2家集团公司。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园区化管理,废旧电池处理走向规范化,使再生铅产业向“绿”而行。

  来到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电池中转区,只见废旧电池倾泻而下,机械抓斗抓取上料,不一会儿,经自动拆解线处理,外壳拆除、破碎分离,电池被拆分为塑料、铅膏与铅栅等部分。

  “平均每天有约100辆装载废旧铅蓄电池的车进入公司厂房。”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武钧介绍,废旧电池经过拆解、分拣、冶炼、电解等工序后,会生成崭新的电池原材料。“如今,华铂工厂铅蓄电池主材料铅的综合回收率在99.3%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9%。”王武钧说。

  华铂科技熔炼车间的中控室里,车间高级生管工程师田领端坐在电脑前,观察设备运转。“智能化改造后,熔炼环节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原料供应、天然气、还原煤等生产要素能精准调整,还能根据指标变化自动调整参数。”田领指着面前的智能系统与26块显示大屏介绍。

  节能减排、科学治污,园区和企业有新招。园区建有2座污水处理厂和万亩防护林带,对企业进行日常监测管控,构建起水、气、渣“三废”的严格控制处理规范。企业也做了不少探索,自主研发“双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系统,大大降低吨粗铅综合能耗。

  现在,界首市每年设立5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企业技术革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投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将企业现场管理、清洁生产纳入综合考评。

  近年来,通过智能化改造,界首市再生铅单位能耗由吨铅380千克标准煤降到87.5千克标准煤。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通过再生铅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铅矿石660多万吨、标准煤11.96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43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1万吨。

  推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也给当地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循环经济产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其中一半来源于再生铅。”界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条产业链条

  一年能产出约1亿只蓄电池

  一辆装载铅锭的货车从华铂科技厂房驶出,3分钟就到了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在这里,再生铅将被加工为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重获新生。

  对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凌俊来说,公司选址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瞄准的正是完善的供应链。在园区内,天能公司既可以获得再生铅,也能购到硫酸、塑壳等原材料。“这里原料充足,且相较铅锭来说,再生铅价格也更便宜。”史凌俊说。

  据介绍,仅天能公司便可直接消耗园区内产出的40%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物,大大节省了园区内企业的物流成本。

  进来一块旧电池,出去一块新电池,在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已成现实。30多家再生铅相关企业齐聚园区,形成一条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理、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利用回收的废旧铅蓄电池,园区里一年能产出约1亿只蓄电池。

  与铅蓄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更环保等优势,随着时代发展,锂电池回收利用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又有了新计划。

  走进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已经投入生产,可处理废旧锂电池及废料,并实现铜、铝、石墨粉等综合回收。

  “但锂电池结构更为复杂,破碎分选难度更大。比如铜箔,厚度只有十几微米,传统的铅分选方法难以将其剥离。”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勇介绍。

  公司出题,高校解题。针对“车用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开发项目”,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永明揭榜。师生在企业实验室里现场检测,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研究,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将锂的回收率从80%提升至92%以上。

  眼下,解决金属分选难题和回收锂依然是技术攻关重点,园区内企业仍在新领域中继续探索。落实奖补政策、加大科研投入、激发产业活力……界首也正在为当地循环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

  “变废为宝”,不只在界首。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10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超过3.9亿吨,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

  近年来,我国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推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本期统筹:张佳莹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4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拼”起低价的新茶饮品牌,开始热衷上市筹钱 - 乌鲁木齐:社区助老人圆梦“最美结婚照”

“拼”起低价的新茶饮品牌,开始热衷上市筹钱

发布时间:2024-05-31 12:00:39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网 1月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2024年,新茶饮赛道的开年大戏在港交所上演。

  内地门店数量排名前两位的新茶饮企业蜜雪冰城和古茗,2日分别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再加上2023年8月递交招股书的茶百道,目前港股已有三家头部茶饮品牌在排队。

  扎堆递表,争做“新茶饮第二股”

  2021年6月,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新茶饮第一股”。但直到现在,奈雪的茶仍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

  纵观近年来新茶饮赛道的上市动作,头部茶饮品牌早已“蠢蠢欲动”,争做“新茶饮第二股”。

  以蜜雪冰城为例,早在2022年9月,蜜雪冰城的A股上市申请就已获受理并正式预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但到了2023年3月,沪深交易所16家未平移申报企业中,蜜雪冰城在列。

  A股上市遇阻,去年10月,蜜雪冰城又被曝计划2024年在香港进行IPO。这次,9个月卖出约58亿杯的蜜雪冰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也验证了此前的IPO传闻。

  比蜜雪冰城和古茗动作更快,2023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茶百道,已于2023年12月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去年9月,新茶饮品牌甜啦啦也透露了上市计划,称2023年接受券商辅导,2024年制定港股上市计划,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

  此外,其他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霸王茶姬、新时沏等亦流出上市传闻。

  这些年,在商场上“跑马圈地”的新茶饮品牌,纷纷把登陆资本市场视为了“下一站”。

  为何新茶饮品牌开始热衷上市?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上市不仅可以带来充裕的资金支持,用于产品研发、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等方面,还能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些年,国内新茶饮行业迅速扩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式茶饮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新式茶饮店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68亿元增至2022年的20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4.9%,新式茶饮店行业的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58.0%增至2022年的66.4%。

  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背后,近年来,招商加盟、狂开门店成为新茶饮玩家们的发展模式。

  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4日,蜜雪冰城已有26350家门店,古茗为8927家、茶百道为7883家、沪上阿姨为7595家、霸王茶姬为3010家。另据媒体报道,仅过去一年,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甜啦啦就开出了超2000家门店。

  另一方面,为争夺市场份额,近年来新茶饮品牌还开始“拼”起低价,“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各种跨界联名背后,亦是新茶饮品牌在营销、新品上展开激烈角逐的证明。此外,新茶饮品牌还把目光投向海外,喜茶、茶百道、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集体出海。这些都需要资本支撑。

  “古茗和蜜雪冰城两大茶饮巨头同日递表申请上市,不仅体现了两家品牌经过长期积累后寻求资本运作以实现更快速度发展的战略意图,也标志着中国新茶饮领域开始全面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上市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形象以及增强行业竞争力。”江瀚认为。

  “上市并不是茶饮企业的终点”

  新茶饮品牌扎堆“进军”港交所,或许还有港股IPO由于上市周期短、上市标准相对宽松等原因。

  但上市并非终点。能否拿到理想筹资额、上市后能否维持良好表现,也是一大问题。

  以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为例,此前奈雪的茶以19.8港元/股的发行价,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当时以发行价估算,公司市值约为340亿港元。但上市首日就出现破发,截至1月4日,公司总市值仅剩54.71亿港元。

  当前新茶饮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江瀚就指出,上市并不是茶饮企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无论哪一家企业成功上市,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长期规划和战略布局,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生存下来。”江瀚认为。(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