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多版《蒙娜丽莎》亮相上海浦东美术馆

发布时间:2024-05-29 02:43:37 来源: sp20240529

   中新网 上海4月22日电 (记者 王笈)“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22日在上海浦东美术馆正式开幕,汇集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馆藏中的70幅油画真迹。达·芬奇工作室的《蒙娜丽莎》成为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

普拉多版《蒙娜丽莎》。  中新网 记者 王笈 摄

  这幅《蒙娜丽莎》是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馆藏中最具历史价值的特色作品之一。研究发现,该画作与卢浮宫所藏的原版《蒙娜丽莎》绘制于同一时期,且由达·芬奇工作室的成员在他本人的指导下绘制而成。该画作早在17世纪就被列入西班牙皇家藏品清单,后于1819年随着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成立被收入馆藏,并一直陈列在普拉多的展厅内。

  2011年,为了将这幅《蒙娜丽莎》出借至法国卢浮宫参加次年的达·芬奇主题展览,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修复与研究,发现在深色背景下还隐藏着一层风景画,此次修复使长久以来被掩盖的画面得以显露。人们还发现普拉多版《蒙娜丽莎》在绘制过程中与卢浮宫的原版有着许多惊人的同步之处。目前,该画作被视为还原达·芬奇工作室创作过程的重要线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蒙娜丽莎》是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中的“必打卡”之作,本次展览是该画作史上第二次离开普拉多。展览特别策划了聚焦单元,通过一系列摄影原作、复制品和动画,深入探索了该画作在修复前、修复期间、修复后的历史,以多幅细节图像进一步揭示了它的精妙之美。

“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展览现场。  中新网 记者 王笈 摄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位于西班牙马德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卓越的博物馆之一。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提香、委罗内塞、鲁本斯、戈雅等约50位欧洲艺术巨匠的代表作品,横跨16至20世纪,涵盖宫廷庆典、王朝政权、神话故事、精神信仰、民众生活等诸多方面,生动反映了西班牙近500年的历史。

“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展览现场。  中新网 记者 王笈 摄

  “这是普拉多在中国举办的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16件作品首次离开西班牙,9件作品首次离开普拉多,超半数作品首次亮相亚洲。”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中国与西班牙文化交流的美好见证,希望以此为契机,将更多西班牙的艺术瑰宝引入中国。(完)

【编辑:曹淼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东西问·汉学家|突尼斯汉学家芙蓉:认识中国,从了解长城开始 - 中外文旅达人西宁体验冰上运动

东西问·汉学家|突尼斯汉学家芙蓉:认识中国,从了解长城开始

发布时间:2024-05-29 02:43:38 来源: sp20240529

   中新社 北京4月11日电 题:突尼斯汉学家芙蓉:认识中国,从了解长城开始

   中新社 记者 罗海兵

  “不到长城非好汉”。突尼斯汉学家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将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华文明史话》系列丛书之《长城史话》翻译成阿拉伯语出版,向北非地区读者系统介绍中国长城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用途和构造,以及长城的多处重要遗址,让远在北非的读者未到长城前先读到长城,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

  “长城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象征。”近日,芙蓉通过世界汉学中心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栏目专访。在她看来,一个外国人如果想认识中国,可以先从了解长城开始。

  初识“长城”,从听说到走近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2008年10月,在中国留学的芙蓉第一次登上长城,惊叹于长城工程之宏伟和延续修筑时间之长,“这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找到,绝无仅有”。

  回忆起自己阴差阳错学习汉语继而与中国结缘的经历,她无比感激父亲的鼓励。

  高中毕业后,芙蓉考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原计划学习德语专业,却因专业条件限制,只能转学汉语或俄语。收到学院安排自己学习汉语的通知后,芙蓉大哭,彼时她对中国的认知只限听说过“长城”等名词。

  芙蓉提出转学申请,但按学院规定,需在继续学习汉语的同时,等待申请通过后才能转学。这期间,喜爱读书的父亲一直鼓励芙蓉,“虽然汉语难学,但通过学习汉语,你会发现中国的伟大!”

  在父亲的鼓励下,芙蓉开始学习汉语,很快就被汉语的魅力所吸引。一个月后,当学院通知她转学申请通过后,她毅然决定继续学习汉语。

  从听说到走近,芙蓉与中国长城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突尼斯汉学家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的书桌上摆着长城雕塑。受访者供图

  翻译“长城”,重新认识中国

  本科毕业后,芙蓉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文学、历史和文化的书籍,其中包括许多与中国长城有关的作品。

  中国民间传说孟姜女的故事,让芙蓉对长城充满想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的诗词把长城与中国壮美的河山景色相结合,雄壮、豪迈,更令她心驰神往。

  2008年写博士论文期间,芙蓉来中国收集资料,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书中的描写与眼前的景象重合,更给她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如果你不到长城,很难体会其雄伟壮观。”芙蓉表示,那一刻,她更坚信中国值得自己继续深入学习、研究。

八达岭长城。刘宪国 摄

  此后,芙蓉在北京生活了7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

  读书、育人皆行者。自觉有责任把所学关于中国的知识传授出去,2014年,芙蓉随丈夫一起回突尼斯工作,在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教授汉语。

  “我和中国的故事还没完,越是深入学习,越渴望继续研究汉语、研究中国。”在突尼斯任教期间,芙蓉一边工作,一边翻译中国书籍,这让她重新发现中国,更加了解中国。

2023年12月,“文明互鉴与区域发展——北非地区汉学家大会”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芙蓉在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起初,芙蓉以翻译汉语教材为主,希望通过教材帮助学生学好汉语。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世界舞台上愈加亮眼,芙蓉发现阿拉伯人愈加渴望了解中国成功的秘密。“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现在,必须了解其历史,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于是,芙蓉开始翻译中国历史、文化书籍。

  《长城史话》是芙蓉所译《中华文明史话》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通过翻译,芙蓉不仅向北非地区读者介绍长城古迹本身,也讲述长城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历史。“长城不单是一个古迹,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与坚强勇敢。”她表示。

芙蓉参加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受访者供图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长城是安定与和平的保障,这是由其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作为一种防御工程,长城在起到保卫和防御作用的同时,却并不自封自闭。芙蓉发现,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所修的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沿丝绸之路修筑,以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逐鹿中原,金戈铁马,长城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行进。芙蓉的翻译,让北非地区读者透过中国多民族修筑长城的历史,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长城不仅铭刻了中华民族大交融大结合的历史事实,而且也是中国各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史的“实物史书”,无数战役在这里发生。芙蓉将长城作为一件十分重要、无比壮观的历史文物,带领北非地区读者思考今日之长城,较之历史之长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认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芙蓉关注到,长城被写入中国国歌,中国人民把保卫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安定的子弟兵称为“钢铁长城”……这无不象征着长城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坚强力量。

八达岭长城。追影 摄

  长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在芙蓉看来,长城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长城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作为建筑本身,长城也不只是一种防御工程。在其雄伟壮观、巧妙布局等建筑艺术之外,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在墙顶与垛口的交接之处,往往砌出菱角花牙子边饰。

  据芙蓉观察,如今,人们不仅将长城作为旅游观光胜地游山玩水,还作为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情,以及进行经贸活动的好去处。“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为长城最吸引人的广告语,多国元首也登上长城,更有许多国际品牌选择在长城发布新产品。长城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八达岭长城。追影 摄

  诚如芙蓉所述,随着长城的国际影响日益显著,很多到中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官员,以及从事经贸、文化交流的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留学生、旅游者等都要一览长城雄姿。

  芙蓉指出,更重要的是,长城是中华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长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珍贵文化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亚历山大灯塔和摩索拉斯陵墓等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认为,你一定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芙蓉引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长城后的感言作为此次采访的结束语。(完)

  受访者简介:

  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突尼斯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翻译家,汉学家,双博士学位。现任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助理教授、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同时还是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世界汉学家理事会等多个学术、文化组织的成员及顾问。长期从事中国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研究与翻译工作,译著有《回族历史文化常识》《黑焰》《中国传统故事美绘本系列》《长城史话》《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等。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