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西安举办迎春非遗文化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0:43 来源: sp20240530

   中新网 西安2月7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杖头木偶戏、西安何家营鼓乐、秦腔经典曲目选段、西安剪纸……当非遗之韵遇见千年长安,一幅凝聚中华文化魅力的画卷徐徐展开。

  7日下午,“非遗里的西安年”2024西安市新春非遗文化宣传展演活动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

图为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表演。(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非遗项目、非遗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等齐聚一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展示摊铺依次排开。现场民众或驻足聆听秦韵,或饶有兴致地体验剪纸等传统技艺,意趣十足。

  龙年春节将近,在中国各地举办的迎春活动中,非遗的身影随处可见。从南音到京剧,从中国剪纸到中国皮影戏,非遗迎春,让中国年更富文化的韵味。在西安,50余场“线上+线下”非遗展演系列活动陆续拉开帷幕,将生动呈现非遗在时光流变中的魅力和活力。

  “传统技艺如今依托多样的形式,影响着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非遗与节庆活动结合,是民众近距离了解、体验传统文化的机遇。作为非遗传承人之一,我也期待参与其中,推动文化缀饰民众生活,用匠心触动乡土情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向 中新网 记者表示。

  作为中国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较为丰富,包括传统的手工技艺、民间艺术、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如,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秦腔则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摇滚”。

  截至目前,西安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9项。

  西安“80后”吴瑛此番带孩子前来观看非遗表演,并对西安剪纸进行了体验,她表示,能够用指尖“触摸”非遗技艺,深入了解非遗的制作过程,可以更好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非遗与春节等节日的深度结合,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极佳的‘舞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表示,非遗中饱含历史底蕴、中国智慧、东方美学,民众在“零距离”的体验中可更深切地感知了解其间蕴藏的生活理念、文化价值,对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意义深远。(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专家热议企业年金 建言创新机制扩大覆盖面 - 重庆警方:24岁女子被邻居抢劫杀害,嫌疑人已被刑拘

专家热议企业年金 建言创新机制扩大覆盖面

发布时间:2024-05-30 12:30:44 来源: sp20240530

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100多位来自部分省市人社部门、养老金融相关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围绕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共同探讨、建言献策。

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至今已20年。

企业年金被称为养老“第二支柱”,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今年3月27日,人社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23年末,年金建立企业141728个,参加职工3144.04万人,积累基金31873.96亿元。

“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老金融中具有很大潜力的产品,无论是从民生需要和健全养老金制度体系出发,还是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导向,都应当重视发展好企业年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

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规模,企业年金目前覆盖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推动企业年金发展?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毛鹏岳在会上分享了浙江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具体举措,“要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市县为用人单位及个人提供缴费补贴。此外,鼓励私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从低比例、小范围开始,优先为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建立企业年金,并逐步推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教授胡秋明表示,当前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升,助力企业年金扩面普惠,充分发挥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和税惠效应,实现企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功能定位。

郑功成表示,要进一步降低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负担,让企业年金经办回归市场,支持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建立或联合建立企业年金等,通过创新机制,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优化企业年金发展环境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必须持续优化企业年金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企业年金产品创新。”郑功成强调,企业年金虽然具有政策性,但总体上仍然属于金融产品,作为产品就应当充分发挥产品的效应,即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以来,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的政策根底和实践基础,优化的方向是在参与的强制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和普适性等方面予以加强。”为此,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提出六点建议:一是重新审视企业年金制度定位;二是高度重视政策宣传;三是逐步增加制度的强制性;四是针对性简化建制条件与门槛;五是优化各环节政策设计;六是加强平台建设,包括建设全国统一的年金信息平台,并建立公共的企业年金管理服务平台。

(责编:薄晨棣、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