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出海 文化扬帆(金台随笔)

发布时间:2024-05-31 11:59:51 来源: sp20240531

  “我的‘精神食粮’有着落了!”听闻喜爱的中国网络小说有望通过AI翻译加快更新,孟加拉国作家亚齐亚兴奋不已。作为忠实读者,她常常从中国网络文学中汲取写作灵感。如今,走出“国门”的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22年海外营收规模已达40.63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39.87%;翻译语种超过20种,遍及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

  “乘风破浪”的网络文学,是近年来中国文艺作品“出海热”的缩影。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电影《你好,李焕英》吸引海外影业公司翻拍,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海外主流剧集专业评分网站获得高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吸引不少海外网友自发助力影片宣传推广……从电影到电视剧,从动漫到微短剧,越来越多文艺作品在海外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流淌的文字里、银幕的光影间,海外受众深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中国文艺作品,何以风靡海外?文化的链接是首要因素。在美国,有一个名叫“武侠世界”的中国网络小说网站,开设了专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板块,月均访问量有2000多万。华夏大地,有江山之雄,有人文之盛。随文艺作品一同传播的,是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独特文化符号和价值体系,是历史的脉搏与时代的呼吸。从穿越历史的唐诗宋词、侠骨柔情,到热气腾腾的奋斗故事、社会变迁,呈现在海外受众面前的,是极具异域感的全新文化语境,在其中遨游徜徉,收获的是新奇的审美体验。

  传播的热度,亦源自情感的共鸣。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凝练着跨越国界、种族的共通情感。当《山海情》里的村民在时代浪潮中用双手消除贫困、重返经历沧桑巨变的西海固,当《你好,李焕英》中的母亲以无私的爱与女儿告别,当《流浪地球》中人们选择携手同心拯救家园……励志、亲情、热血等人类共通的情感便在作品中交织激荡,构成文艺作品跨越时空传播的“最大公约数”。透过叙事、情节,海外受众能品尝酸甜苦辣、经历悲欢离合、体验喜怒哀乐,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歌哭于斯的人们实现情感的同频共振。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文艺作品出海驶上快车道,同样离不开日渐成熟的市场推广机制。例如,一家专注数字阅读的企业,着力打造海外门户网站,访问用户量累计约2.3亿,在海外举行的“全球华语IP盛典”等活动收获良好反响;一家视频网站,与国外电视台达成合作,设立专属频道播放中国动画作品……从过去更多依托自发的口碑传播,到如今重视宣发推广、探索行之有效的海外发行机制,拥抱市场、融入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日常,中国文艺作品正以更积极的姿态接受海外市场的检验。

  从文艺作品的出海之路,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要跨越“文化鸿沟”、打破“文化壁垒”,赢得海外受众的认同,就要把中国故事讲得更鲜活、更有温度。寓宏大叙事于一个个充满文化韵味、真情实感的故事中,探索更多讲好故事的创新载体,打造更多深入人心的精品品牌、优质IP,出海的文艺作品将会更好助力中国文化扬帆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人民论坛) - 中国文学开拓发展新空间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05-31 11:59:52 来源: sp20240531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深入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从春天出发,党的创新理论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共识和力量。

  “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必须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真切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做到笃信笃行,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李大钊在就义前,坚定发出“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坚贞誓言。面对敌人屠刀的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雄壮诗篇。从革命先辈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的信仰和绝对的忠诚。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在“笃信”上下功夫,就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从中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沉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始终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引,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我们整体施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祖国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让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提高理论素养,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在“笃行”上下功夫,就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同青年学生交流时,曾讲述自己读马列著作的心得:“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学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必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04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