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扶沟:小种苗育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4-05-26 19:31:06 来源: sp20240526

原标题:河南扶沟:小种苗育出大产业

   初秋时节,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运来瓜菜育苗基地内,一株株蔬菜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筛苗移盘、搬运装车。“这批运往安徽的9万株花椰菜苗发出后,我们紧接着就要为大棚彻底消毒、培养介质、选种浸种,为下茬育苗做足准备。”基地负责人焦运来说。

   焦运来是当地出了名的育苗“老把式”。2013年,他承包了300亩地,建立了集约化专业育苗基地,培育西瓜、番茄、茄子、辣椒等40多个品种,四季育苗不间断,年育苗量约3000万株。基地的无土果蔬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性强,深得种植户的青睐,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一位安徽客商说:“这里的菜苗品种齐全,最重要的是品质好、产量高。”

   在扶沟,年育苗2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基地共有12家,年供优质果蔬种苗1.9亿株,集约化育苗率达到95%。近年来,扶沟县把种苗培育作为现代农业转型的方向,积极发展“种苗经济”,大力培育特色优质种苗基地,助推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智能育苗中心,不同的连栋温棚生长着不同周期的苗株,工人们有的在播种,有的在分苗,有的在嫁接……

   “我们采用工厂集约化育苗,建立了完善的育苗技术流程,播种、催芽、配肥、灌溉等都是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负责人马强介绍,他们根据不同种苗的生长特性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技术规程,以番茄育苗为例,从一粒种子到一棵成熟苗,形成了30多项技术规范。

   据了解,该育苗中心历时13年,研发培育了1000多个瓜菜新品种并推向市场,全年育苗产能达5000万株以上。育苗中心内“科技范”十足,配备有遮阳网自动覆盖、自动雾化喷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全自动播种线、潮汐式灌溉系统等现代化育苗生产设备,实现水、肥、温、光一体化智能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种苗的生长需求,进行精准施肥、调温、通风、监测等作业。

   眼下,马强正忙着对6万株番茄苗进行清点、出货。“这批菜苗都是嫁接苗,客户要求苗株高度15到20厘米。”马强说,他们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育苗方案,如苗子的品种大小、生长方式、实生苗或者嫁接苗等。

   “我在这里有两年多了,主要做播种、选苗等工作,离家近,也不累,每月还有几千元的收入。”正在苗床间整理菜苗的村民李珍说。

   育苗中心在服务广大菜农的同时,也在技术培训、稳岗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周边村民到育苗中心务工,不仅能提高收入,还能学到蔬菜育苗、种植技术。今年以来,这里已发放务工费用60余万元,带动50多位村民就业。

   小种苗育出大产业,扶沟县将小小的蔬菜苗做成了一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目前,扶沟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蔬菜产量3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6亿元,成为河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区域。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郝金贵 穆文涵)

(责编:温璐、薄晨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习主席收到的三份珍贵心意 - 人民视评:牵挂

习主席收到的三份珍贵心意

发布时间:2024-05-26 19:31:07 来源: sp20240526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与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的渊源颇深,从习主席收到的三份珍贵心意说起。

一本书

牛皮封面、书口刷红、书脊烫金……这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是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国礼。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第二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法国尼斯,习近平主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会见前,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这本书,并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

这部《论语导读》原著仅有两本存世,另一本收藏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习近平主席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本书,见证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习近平主席曾两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总统曾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从尼斯夜谈到豫园茶叙再到松园会晤,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进行深入交流。文化因素,贯穿始终。

2019年11月5日晚,上海豫园内,水廊轩榭,光影生辉。

习近平夫妇和来华访问的马克龙夫妇偕行游园,不时驻足观赏江南园林景致,还观看了昆曲、越剧表演。

习近平主席说,我和夫人选择在豫园款待总统先生和夫人,希望你们能领略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带给不同国家民众的心灵体验是相通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共生。中法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代表,应该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中法两国元首交流互动中,还有这样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2023年4月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在庭园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这是一次不打领带的非正式会晤。

循着《高山流水》悠远婉转的琴声,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来到松园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

习近平主席向马克龙总统介绍,“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很优美的故事,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体现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听得懂这首曲子。”习主席还嘱咐工作人员送一份曲谱给马克龙总统。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临别时,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致谢。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共叙友谊,共话希望。

一个纪念牌

在塞尔维亚,有一座名叫斯梅戴雷沃的城市。城里有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斯梅戴雷沃钢厂,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鼎盛时期曾贡献了所在城市40%的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居民的工作、生活跟这家钢厂息息相关。

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竞争力下降,斯梅戴雷沃钢厂经营陷入困境,甚至一度濒临倒闭。

转机出现在2016年4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并承诺原钢厂5000名员工一个也不辞退。

两个月后,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期间,特地到斯梅戴雷沃钢厂参观。

为表达感谢,工人们用本厂生产的钢材为习近平主席“定制”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斯梅戴雷沃钢厂剪影纪念牌,上面刻有炼钢高炉、排气烟囱、加工车间等厂房的轮廓剪影。

△斯梅戴雷沃钢厂工人赠送习近平主席的钢板雕刻工厂剪影纪念牌。

在斯梅戴雷沃钢厂,习近平主席真诚地说:“我们承诺的事情,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开拓更广阔市场、保障当地就业、惠及广大民生,一定要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企业引入20多项技术和管理制度;实施废渣配比再利用,用“经济料”产出更高标准的钢材……收购不到半年,钢厂扭亏为盈,在2018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

救活一座钢厂,惠及千百家庭。

日前,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30名塞籍职工代表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钢厂发展近况及对当地民生改善的重要贡献,表达对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和促成该项目的感激之情。

今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强调,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是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

不只是这座钢厂,横跨多瑙河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被当地人亲切地叫作“中国桥”;E763高速公路,是塞尔维亚通往出海口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今年5月,由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国家足球体育场项目在贝尔格莱德的项目施工现场举行奠基仪式……中塞两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加深。

△2023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不久前,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独家专访表示,目前中塞之间的贸易额已达到60亿美元,两国合作的具体领域包括工业、旅游、基础设施等。两国不仅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出对彼此的信任和信心。

武契奇总统表示,塞尔维亚各界对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期盼已久。习主席是塞尔维亚“真正的朋友”,他将为习主席此访打造“家的感觉”,希望习主席感受到塞尔维亚人民对他“真诚的热爱”。

中塞两国铁杆友谊,心越靠越近,路越走越宽。

一封信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有一所匈中双语学校,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珍贵合影。

这还要从15年前说起,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专程来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向学校赠送教材和教学设备,并与学校师生合影。

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代伊回忆说,当时天气降温,习主席怕孩子们着凉,还特意嘱咐他们赶紧回到室内。他一直对孩子们面露微笑,亲切地与他们聊诗句和儿歌。

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

△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展示具有冬奥元素的填图画 。

十多年后,一次跨越山海的书信往来,再次让这所学校备受关注。

2023年春节前夕,匈中双语学校学生胡灵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按照中国风俗拜年,讲述在校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表达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

不久后,她们就收到了习主席的复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回忆起2009年在匈中双语学校同师生们交流的情景,“得知你们长期坚持学习中文,立志为中匈友好作贡献,我为你们点赞。”习主席欢迎学生们高中毕业后到中国读大学,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学习中文,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如今,胡灵月和宋智孝已来到北京,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她们的大学生活,每天都有“跨文化的体验”,比如中国吃米饭多,而匈牙利吃土豆、面包多;匈牙利习惯用刀叉,这里用筷子;两国也有一道搭配相似的家常菜“土豆炖牛肉”……

胡灵月和宋智孝就读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们的梦想是学成后当老师,“给匈牙利学生们讲中国的故事和文化”。

中文教育、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匈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习近平主席指出,匈牙利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匈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中方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

△2023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今年3月14日起,中国对包括匈牙利在内的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匈方迅速回应,对中国实施签证便利化安排。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表示,已经与中国的航空公司达成进一步的协议,与布达佩斯实现直飞的中国城市将增加到7个:北京、上海、重庆、宁波、西安、广州和深圳。

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促进中匈两国人民交流了解,有利于拓展合作空间,推动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既面向三国,也面向整个欧洲。此次访问是近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洲,对推动中国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以及中欧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