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探访南孔文化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再续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5-21 06:41:31 来源: sp20240521

   中新网 衢州4月25日电(邵燕飞)南孔文化,是浙江衢州最具底蕴的一张“金名片”。

  公元1129年初,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下。宋高宗念其扈跸(随侍皇帝出行之意)南渡有功,赐家衢州,建立家庙。当地因此成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

  近900年来,南孔文化在三衢大地绵延不息。而眼下,如何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该市努力探索的方向。

衢州孔庙。 许军摄

  走进孔氏南宗家庙,红墙绿荫、亭台水榭,尽显文雅。近年来,该地举办不少活动,以此助推南孔文化“传下去”与“活起来”。就在去年12月,来自浙江科技学院的2023孔子学院奖学金生代表们便身着中国传统汉服来到家庙,近距离感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

  “孔子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小时候就通过很多渠道了解过他的故事,这次来参观孔庙能参与祭孔我感到十分开心。”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玛利亚如是说。

  与孔氏南宗家庙隔街相望的中国儒学馆,建筑面积达10105平方米,于2016年开馆。作为衢州弘扬南孔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其定位于儒学文化的体验中心、展示平台、传承推广中心和儒学典籍的收藏中心。如今,该馆秉承推动南孔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理念,也不断推出高品质、多样化的展览、讲座、培训和体验活动。

中国儒学馆一景。许军摄

  同时,南孔文化“走出去”也举足轻重。对此,该市推出《南孔》音乐剧,并已开启2024年全国巡演;在英文社交平台脸书上开设“Confucius Says”(子曰)账号,围绕孔子思想遗产、南孔文化资源、衢州城市魅力等内容,不断向海外受众宣介孔子思想与南孔文化,努力让南孔文化从典籍中走出来、从学术中走出来,使其神形兼备、内外兼修。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繁荣。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南孔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积极推动南孔文化走向世界,让南孔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衢州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主任盛雄生表示。(完)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 暨南大学庆祝建校117周年 启动文化传播“双计划”

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发布时间:2024-05-21 06:41:32 来源: sp20240521

   中新社 天津11月17日电 题: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让“文字回家”,是对灵魂的慰藉

  作者 王在御

  “用中文写作会让我感到安心,因为那是家的感觉。”海外华文女作家曾晓文说道。

  11月16日下午,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曾晓文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郝岚做客天津内山书店,开展一场名为“文字回家”的主题讨论会。

11月16日下午,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字回家”主题讨论会在天津内山书店举行。王在御  摄

  曾晓文通过分享旅居海外这些年文学寻踪的经历,与两位嘉宾探讨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作品,借此抒发新移民作家对“文字回家”的期望。

  郝岚表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当代文学作家面临“我是谁”的问题。例如曾晓文是加拿大作家、英文作家,但她同时也是“华语天津作家”。在全球化新移民的特殊处境下,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依靠文字来获得一种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卡夫卡就是这类典型作家。我们在提及卡夫卡时,往往不会强调其国籍,因为他将文学视作自己的生命,是他真正的家园和意识。”曾艳兵说。

  在中国和北美生活的双重经验对曾晓文二十余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当地运用,以求达到平衡,即其隐含的价值观为中西文化所共同接受,是曾晓文所追求的境界。

  “其实每一个在海外的华人都有中华文化的印记,当他们在居住国经历一些碰撞后,所寻求的是两个文化间的共同价值。这个主题几乎贯穿我所有的作品。”曾晓文说道。

  谈及文学创作与家的关系,曾晓文说,“让文字回家,也是让灵魂回家。我的作品表现东西方共同的情感体验,例如文化归属感、爱与被爱、赢得平等和尊重等,以及使用双重视角进行创作,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不同族裔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文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无法被简化或归类,它实际上是在表达每个个体的丰富性,并包容了一切。郝岚表示,像曾晓文这一代新移民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了在异国他乡中达到文化认同感和一种“回家”的感受,这是难能可贵的。

11月16日下午,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字回家”主题讨论会在天津内山书店举行。王在御 摄

  曾晓文说:“就好像乡愁是大多数旅居作家早期创作的主题,人类的共同价值就在于共享同一个精神家园,而文学就是所有人的家。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和谐相处。”

  通过文字将人性共通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个多族裔故事的发展从冲突、谅解再到和解,这不仅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是多元文化交流、包容与融合的体现。“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本身,如果文字能带来家的感觉,那便是对灵魂最大的慰藉。”曾晓文说。(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