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581.4亿元 同比增长6%

发布时间:2024-06-02 01:02:44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今年一季度,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上年全年增速0.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今年一季度,北京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4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56.0亿元,同比增长5.8%。

  这是记者18日从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乡村休闲旅游继续恢复

  今年一季度,北京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7%,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冬小麦苗情总体良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意向持续提升,瓜果类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13.7%;受禽蛋生产带动,实现牧业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0.7%。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81.1万人次,实现收入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0.8%。

  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今年一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比1-2月提高1.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9.0%,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6%,医药制造业扭转下降态势,同比持平。新兴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倍、2倍、1.6倍。

  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8%

  今年一季度,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379.2亿元,同比增长13.7%;金融业平稳支撑,实现增加值2197.0亿元,同比增长4.7%;接触性行业继续恢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2.2亿元,同比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43.8亿元,同比增长12.0%。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北京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既得益于各项政策措施加力提效,也展现了北京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回升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下阶段,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倾力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 - 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汤祚国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倾力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

发布时间:2024-06-02 01:02:45 来源: sp20240602

  “要让用户像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算力。”新年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高文忙着推进各项工作,继续加大“中国算力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建设力度。

  鹏城实验室,坐落在深圳西丽,5座办公大楼的园区内,聚集了近30个院士领衔的基础研究工作室、近2000名科研人才,堪称国家网络与通信领域“最强大脑”。

  作为实验室主任,高文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大湾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高文说,要像建设电网一样建立一张“算力网”,链接起全国算力,既链接全国,又面向全球:以鹏城实验室为总调度中心,北向通过广东韶关,链接全国“东数西算”各大主要节点;南向出口经河套地区,链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创新环境。

  一南一北,一内一外,两大数据通道打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与国际合作的拉动力和桥头堡。

  为此,高文带领实验室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国产自主首个E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拥有每秒百亿亿次计算能力,相当于52万台家用电脑的算力之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鹏城·脑海”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实现“算力-数据-算法”全链条自主可控,并构建涵盖50余个合作伙伴语种的多样化工具集,向全球开源开放;2023年12月,“中国算力网”香港城市节点正式成立。这是鹏城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合作的结果,意味着香港科学家也可以背靠内地,使用全国的算力,开展科研。

  “深港合作,双向奔赴,互利互惠。”高文说,实验室需要借助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加强全球合作,同时,作为立足于大湾区的国立科研机构,实验室有义务带着香港一起发展。

  高文和他的团队,不仅在科技上积极加强与香港的合作,还设立相关的大湾区科创基金,助力香港科技界更好受益于祖国良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环境,实现创新创业梦想,还可以利用内地的广阔市场,让联合攻关的实用课题快速投入市场。

  “只有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与产业生态越来越好,鹏城实验室才能更好地成为集聚资源、催生创新的丰沃土壤。”高文感慨。

  这些年来,他不断见证并参与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要素的高效聚集与融合:高端人才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集建设,省、市等各级战略规划协同配合……

  “粤港澳大湾区已站在了科技发展前沿。”谈及未来,高文有信心也有底气,他和团队将继续攻克一批国家急需、产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