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配获身份证年限缩至4年遭绿营反对 岛内舆论:政治操作歧视

发布时间:2024-05-28 02:52:39 来源: sp20240528

   中新网 2月29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研拟推动大陆籍配偶取得岛内身份证的年限比照外籍配偶,从6年缩短到4年。该主张得到民众党支持,却遭到民进党反对,声称“破坏台湾安全”。岛内舆论认为,台湾社会不应有因民进党政治意识形态下而存在歧视“法案”。

  据报道,民进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称,国民党推出这一“法案”伤害台湾人民情感、破坏台湾安全。对此,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8日表示,应公平对待每一位来到台湾的陆籍配偶。

  “对于台湾人的太太或妈妈,为什么要歧视呢?”朱立伦说,同样是台湾子女的妈妈,其他外籍配偶获得身份证只要4年,陆配却要6年,直批“这很过分”,应该还给所有人一个最基本的公平对待。他说,国民党推动的这一“法案”一定要通过。

  国民党团书记长洪孟楷则表示,不应有民进党政治意识形态下而存在歧视“法案”,陆配要6年才能取得身份证,差别对待就是民进党当局的歧视性施政,国民党团只是提出要让陆配跟其他外籍配偶一样都同等公平享有应尽的权利及义务。

  洪孟楷说,无论配偶是从大陆或其他任何地方来,只要来到台湾就是台湾的新住民、新台湾人,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民进党是否要大声疾呼自己就是支持歧视、不要新住民的选票?无理由的阻挡只是为反对而反对。他呼吁民进党当局不要再用政治意识形态来操作歧视。

  国民党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民众党的支持。民众党团28日表示,应该尽一切努力消弭歧视与对立,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2024“大选”时就已经提出政见称陆配获取身份证“应缩短至4年”,民众党团也会提案尽速“修法”。

  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表示,民进党“反中”,向来歧视陆配陆生,赖清德在2024选举期间已经亲自示范过如何歧视陆配,他大声剥夺已经取得台湾身份证陆配的参政权利。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歧视陆配,理由可以有千百种,反正“人权会转弯,何患无辞”。

  台湾《工商时报》此前发表评论文章称,台湾目前有将近40万名陆配,通过合规申请来台的陆企将近1600家。大陆亦有一些事务性机构驻台。这些陆籍人士、企业与机构既然都是经过层层审核、经由合规程序申请来台,无任何不法行为,台当局就应该善待他们,借由政策上的便利、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台湾的善意。

  “两岸民间社会往来,有助缓和两岸紧张氛围;且两岸交流、对话势在必行。”文章表示,相信多数台湾民众都认同:台湾生存的基石,在于两岸关系的良窳;台湾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无视于大陆。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福建再生稻实现超高亩产1318.97公斤 - 菲律宾一季度农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2.6%

福建再生稻实现超高亩产1318.97公斤

发布时间:2024-05-28 02:52:41 来源: sp20240528

  科技日报讯 (范巧红 温锦胜 记者谢开飞)记者11月16日获悉,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再生稻示范基地近日传来喜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优质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经折算,实收干谷最高亩产为606.94公斤,平均亩产为551.17公斤,加上头季平均亩产767.8公斤,今年再生稻一种两收实现超高亩产1318.97公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感到非常震撼,没想到再生稻的再生季产量这么高!”康绍忠院士表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是一种值得南方稻区采用的稻作模式。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在开展机收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其技术体系进行了多年的大田实验示范,增产效益显著,可以在福建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再生稻是我国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传统的再生稻头季需要人工收割。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收割头季再生稻的模式不为农民所接受,而常规机械收割头季稻对稻桩碾压破坏严重,影响稻桩腋芽萌发二次抽穗和再生季稻的最终产量。

  “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是一种对栽培技术要求很高的稻作制度。”林文雄教授介绍,为了让农民掌握再生稻种植技术,帮助种粮大户重拾种粮信心,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团队与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在水吉镇和平村建设了千亩示范片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通过再生稻种植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机收再生稻低位芽萌发率低、机收碾压减产严重等难题,极大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已经连续8年实现亩产超吨粮目标。

  “现在种田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从耕地、施肥、插秧、收割再到稻谷烘干,水稻种植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吉镇种植大户李家寿说,得益于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团队的技术指导,再生季稻亩产增产约300公斤,而且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市场上供不应求,等再生季全部收割完,准备种些冬季蔬菜,收益会更高。

  “该项技术不仅能增产增收,还能减少碳排放。”林文雄说。经测算,应用该技术的再生稻较常规早晚稻种植模式节水15.1%,单位稻谷产量的CH4、CO2排放量分别减少34.11%、20.40%,减少施肥量20%。

  同期举办的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学术研讨会上,南方10省从事再生稻研究的专家围绕新时期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共促我国再生稻产业实现新发展。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