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猎豹等中型动物为何跑得快

发布时间:2024-05-30 12:28:14 来源: sp20240530

原标题:研究揭示猎豹等中型动物为何跑得快

一项国际研究近期发现,陆生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奔跑速度受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这两个因素限制。而猎豹等中型陆生动物身上,这两个极限刚好能达到平衡。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猎豹等中型动物,而不是大象或蚂蚁跑得更快。该成果可能有助于未来设计类似奔跑能力的机器人。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物理模型,研究肌肉如何限制陆生动物的最高奔跑速度。根据这一模型,第一个极限与肌肉收缩速度相关,被称为“动能容量极限”。与体重较大的动物相比,小动物奔跑时肌肉产生了相对其体重而言很大的力量,因而收缩速度受限。第二个极限与肌肉收缩幅度相关,被称为“做功能力极限”。由于大型动物较重,它们的肌肉相对于体重产生的力量较小,因此肌肉收缩幅度受限。

研究人员举例称,对于犀牛或大象等大型动物来说,奔跑就像举起一个巨大的重物,因为它们的肌肉相对较弱,而重力又使它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这类动物最终不得不随着体重的增大而放慢奔跑速度。而猎豹等相似大小的动物通常体重在50千克左右,这是身材上的一个“甜蜜点”,这一范围内上述两个极限大致能同时达到,因此这类动物的奔跑速度最快,时速可达上百公里。

除了解释动物如何跑得快,新模型可能还为理解动物群体之间的差异提供重要线索。比如蜥蜴和鳄鱼等大型爬行动物通常比大型哺乳动物小、速度慢,一种解释是,按重量计算,四肢肌肉在爬行动物体内所占的比例较小,这意味着它们在体重较小的时候就达到了做功极限,因此必须保持较小身材才能快速移动。

该研究已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由于当前研究数据仅涉及约400种不同大小的陆生动物,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分析在水中游动和在空中飞翔的动物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据新华社)

(责编:李昉、李依环)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震荡分化 蓄势待发——辨析世界经济形与势 - 2024年春运北京城际交通出行总量突破1亿人次创新高

震荡分化 蓄势待发——辨析世界经济形与势

发布时间:2024-05-30 12:28:15 来源: sp20240530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国际观察)震荡分化 蓄势待发——辨析世界经济形与势

新华社记者欧阳为 李洁 闫洁

2023年,世界经济继续从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中艰难复苏,但复苏动能不足、增长势头不稳、各国分化趋势扩大等特征凸显,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风险给全球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深化,有望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机遇、创造新条件。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这是2023年10月10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拍摄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霍晶摄

分化明显 挑战重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近日将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下调至2.9%。经合组织认为,2023年金融状况收紧、贸易增长乏力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日益明显,经济增势趋缓。

发达经济体中,被高利率、高通胀、高负债夹击的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备受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报告预测,美国经济2023年增速为2.1%,2024年将放缓至1.5%。美国《巴伦周刊》报道说,由于高通胀和高利率持续挤压消费者支出,美国经济活动有可能进一步减弱,预计会出现短暂衰退。

过去一年,欧洲经济举步维艰。欧盟委员会近日下调2023年、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在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政策紧缩影响下,欧洲经济失去增长动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展现出更大韧性,但各经济体分化明显。以拉美地区为例,2023年巴西和墨西哥经济增长超出预期,预计全年增速均在3%以上,智利经济增长或接近停滞,而阿根廷则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2023年,亚太地区释放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显示,2023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从2022年的3.9%提升至4.6%。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东地区多国饱受通胀高企、资本外流、本币贬值之苦,经济增长显著放缓。12月中旬以来,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等多家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宣布暂停经过红海的集装箱船运输。新一轮巴以冲突外溢风险加剧,全球供应链或将受到新的冲击。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加之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受到更多限制,多边合作受到阻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前景难言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3.0%放缓至2.9%,比上一次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2023年11月23日,参观者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体验数字人应用。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变革重塑 孕育新机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新格局、新趋势正在形成。

专家认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或将逐渐形成更多边的全球贸易联系,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将不断深化,而这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

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创造15.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法国《回声报》网站报道说,“法国2030”投资计划实施两年来,540亿欧元补贴中的一半已经投入到3200个创新项目中。报道说,法国总统马克龙为法国工业提出七项新挑战,目标只有一个——成为未来战略技术的先驱。

不久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汇聚800多家数字贸易企业,100多项“数字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数字贸易正逐步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优化,大幅降低贸易成本,为全球经济恢复增长注入新动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经济部长阿卜杜拉日前表示,阿联酋将更加依赖知识型产业,已启动数字经济战略,目标是在10年内将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2022年的9.7%增至19.4%。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近年来,包括数字服务、电商贸易等在内的全球数字贸易正在快速增长,为促进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相关领域增长势头明显。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三分之一。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绿色转型尤其是能源转型是未来全球新增就业最多的领域之一。

2023年1月11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

2023年,中国经济展现巨大发展韧性,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中国经济增长5.2%左右,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中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三分之一。

中国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同时上调2024年GDP增长预期。经合组织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上调至5.2%。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12月版)》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高于9月预测的4.9%。

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不断集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经济体,非常具有创新性,在光伏发电、风力涡轮机、零碳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竞争力极强。

法兰克福欧洲大学高级研究员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表示,欧洲市场和企业都十分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市场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都对欧洲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近期到访中国的美国金瑞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表示,正计划推出更多中国主题的投资产品,中国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有力贡献者。

展望未来,中国正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向世界释放更多“新”引力。

(责编:艾雯、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