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生活

发布时间:2024-05-29 04:14:23 来源: sp20240529

何苇杭

韦楷时

周子祺

姚骞然

贺远航

刘子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何苇杭  北京市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会带着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今年寒假,我到了三晋大地——山西,印象最深的还是平遥古城。

平遥,一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它始建于西周,现在看到的古城修复于明代。

这是一座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城。县衙大院见证着光阴流转,日昇昌票号诉说着昔日晋商的辉煌。漫步在古城小巷子里,踩在几百年前的青石板上,看着一座座有浓厚历史感的院子,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街道两旁摆着各式各样的当地特产,有小孩子爱吃的糖画、糖葫芦,让我看着就想买。

平遥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场震撼人心的实景沉浸式演出——“又见平遥”拉开了序幕。这是以平遥古城为背景,讲述晋商家族血脉延续、家族传承的故事。这场演出带着我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晋商家族的繁华与衰落。剧中,赵东家和镖局几百号人为了义、为了拯救掌柜的独苗,义无反顾远赴国外,最终都死在异国他乡。剧终,世界各地的赵家后人都回到平遥祭祖,一段精彩绝伦的“面舞”催人泪下。

“面舞”与面条有关。在平遥,面条既是美食,也是文化符号。味蕾的记忆总是长久,对山西人来说,不管走到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吃到家乡的一碗面,都能回忆起童年的味道。

走在历史悠久的巷子里,随处可见身着明清服装的“晋商少奶奶”、“晋商大小姐”,她们时而在城墙上漫步,时而在四合院里休憩,时而斜靠在廊柱上沉思,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融为一体。我也忍不住缠着爸爸妈妈,租了一套马面裙服饰,拍了一组照片。

平遥,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潮流辉映、艺术与民俗混合的古城,等你来探寻。

冰雪运动,乐趣无限

韦楷时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气温逐渐升高,小区里的积雪慢慢融化,雪季即将结束,暖和的春天就要来了。我是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名六年级学生,这个寒假,印象最深的便是和家人去长白山滑雪,在童话般的世界里体验冰雪运动乐趣。

我与滑雪在上个雪季结缘,在学校和周围小伙伴的影响下,第一次接触滑雪便迅速爱上了这项运动。我们学校冰雪运动氛围浓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们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利用假期时间逐冰嬉雪、强身健体。元旦前夕,学校还组织同学们一起去滑雪场,冰天雪地间充盈着欢声笑语。

寒假期间,在家人的带领下,我来到长白山挑战更高级的滑雪场。坡更陡、人更多,对我来说是全新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站上“魔毯”,停在山腰,我克服内心的忐忑,在脑海里找寻着此前滑雪的感觉。深呼吸后,迎着寒风,稳稳从高处滑下,全身心感受滑雪的速度与激情。几天的滑雪时光,让我深度体验到滑雪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对冰雪运动的兴趣。

寒假不只有滑雪的体验,还有读书的沉淀。除开过年,几乎每天下午,我都会领着妹妹去长春市图书馆看书,沉浸在图书的世界中。这个寒假,我在图书馆内认真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书籍,拓宽视野,收获成长。看书之余,还会去参观图书馆举办的冰雪主题图片展、迎春楹联展等一系列展览,感受满满的年味。

临近开学,最让我期待的是又可以上数学课了。我一直对数学和机械有着浓厚兴趣,喜欢沉下心来解开一道道难题。在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鼓励下,我在三年级时开始接触编程,看到机器人按照自己编写的程序运行,我内心十分激动,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激励着我继续学习探索。去年,我还参加了全国性的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期待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学习新课程、探索新领域,充实且快乐地成长。

传统年俗,家的味道

周子祺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河北承德乡下的老家过年了。今年春节前很多天,爸爸妈妈就开车拉上我回老家。

从石家庄出发,一路上,望着车窗外的山间雪景,我憧憬着“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欢喜,为“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激动。老家的奶奶、姑姑得知我们回来的消息,恨不得立即开始准备年夜饭。

当到达父母日思夜想的小山村,一下车,扑面而来的便是乡亲邻里的热情。有乡亲拉住我,塞过来了一把刚炒好的板栗,“好几年没回来,这孩子怕是忘了家里栗子啥味儿了吧!”我依着栗子上的裂口剥开皮,把栗子扔进嘴里,真甜,真糯!

除夕的晚上是全家最期待的时刻。奶奶、姑姑、爸爸、妈妈围在桌子前,还叫我一起,说要包饺子。我内心抵触:包个饺子而已,要全家出动?

没办法,干吧。爸爸揉面,妈妈擀皮,奶奶和姑姑包,我负责把饺子摆整齐——最无聊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项。不一会儿,爸爸姑姑聊起了童年的趣事,奶奶一会儿说得哈哈笑,一会儿想起旧事又红了眼睛……

初一要早起,奶奶说这是绝不能变的年俗。我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奶奶拜年。拿到了压岁钱红包,喜悦抵消了我的困倦。奶奶笑着说:“新年第一天,早起精神,一年都精神!给大孙子压岁,希望你好好学习,为家族争光!”

在我看来,包饺子、守岁、团圆饭,是让家人团聚,凝聚情感。红包压岁,看上去给的是钱,背后却是支持和希望。这些本不属于青春期的我所期待的年俗,却让我懂得了年的意义,懂得了家的意义。

很快,这个年在各种“俗”事中过去了,我和爸爸妈妈带着不舍告别了小山村。带着亲人们的期望,我开始了新年的征程。我要把身体素质再提升一个档次,让学习成绩再迈上一个台阶,把长辈的关爱、中华传统年俗的温暖,转化为成材的动力!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姚骞然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开始期盼已久的寒假生活,怀着对湖南常德老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思念,我离开爸爸妈妈独自回到老家。但是,刚到爷爷奶奶家,迎接我的却是连续好几天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屋外大雪纷纷,路面结了厚厚的冰,大家都出不了门。

从新闻里,我了解到这是湖南罕见的冰冻天气,气象台连续发布预警,救助应急响应等级不断提升。本来和爷爷奶奶约定好,出门做老师布置的寒假实践作业,看着屋外皑皑大雪,计划全都泡了汤,我急得都快哭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爷爷奶奶家还停水了。没法做饭,也没有外卖小哥送餐上门。当习以为常的便利没有了,我才知道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平时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就在爷爷奶奶发愁怎么办时,敲门声响了,原来是社区的志愿者们来送生活物资。他们不仅送来了饮用水,还有米、油和蔬菜等,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有需要就打电话。他们还带来了好消息:工人叔叔们正在抓紧抢修管道,马上就能恢复供水。

送走他们后,我跟着爷爷下楼给车位清理积雪,爷爷用大铁锹将还没结成冰的雪先铲开,我用小簸箕把冰块一点点收集起来。扫干净我们车位的雪后,我们又帮邻居们把车道铲了出来。

听新闻介绍,这次的冰冻灾害正好赶上了春运返乡高峰期,好多高速公路都因为道路结冰而封闭,很多人被困在了路上。但是,交通警察、路管人员、志愿者、热心肠的村民守望相助:在冰冻的路上,有市政人员不间断地扫雪除冰,有村民自发送上免费的饭菜和热水;在封闭的收费站,有准备好的休息室和工作餐。大货车受阻抛锚,大伙找来粗绳拔河式救援;困在路上的婴儿生病,交警叔叔紧急开辟道路将其送往医院……

这个难忘又温暖的冬天,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虽然身处雨雪冰冻中心,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

体验劳动,享受快乐

贺远航  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

不知不觉,短暂而又充实的寒假马上就要结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如大年夜和妈妈一起做年夜饭的快乐、守岁到凌晨放烟花的刺激、在外婆家烧烤的开心……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次去酒店当“服务生”的经历。

时间回到那一天,乌云密布,寒风刺骨,还下着冰冷的冻雨,都抵挡不了我去同学妈妈的酒店当“服务生”的热情。

早上,同学妈妈在约好的十字路口把我接上车,不一会儿就到了酒店。我下了车,一边走一边憧憬着接下来的任务。很快,第一个任务发下来了,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居然是整理拖鞋。这次活动原来是让我们当“清理工”啊,我暗想。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硬着头皮、撸起袖子、蹲下身子,和同学一起开始整理。这项任务看似简单,但特别考验耐心,尤其是装袋环节,不是拖鞋卡在袋口,就是把袋子撑裂。好在装了十来双后,我慢慢掌握了技巧,然后就得心应手了。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

没等我们喘口气,第二个任务又来了。这次我们要整理酒店的房间,由于步骤过多,我们被分成两组进行团队作业。我所在的小组任务更重——拆被套、枕套和床单,并把用过的枕头和被子移走。一开始我特别不情愿,工作起来心不在焉,导致我忘记了工作的要求,差点把被套给移走。于是,我慢慢调整心态,并逐渐发现这项工作的乐趣,嘴边不禁哼起曲子来,整理也变得有规律起来,效率显著提高。跟我同组的队友也受到了我的感染,开始享受工作的乐趣。工作结束时我已满头大汗,就连手心也变得湿漉漉的,正准备迎接下一个任务时却听到活动结束的消息。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苦,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开学后我也要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多去社会体验其他劳动者的工作。

自己动手,饭菜更香

刘子禛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木柴在燃烧,油烟从锅里旋转腾起。把刚洗好的青菜倒进滚烫的油锅里,火苗“呼”的一下从锅里窜出来。“咣当”,我慌乱扔掉手中的锅铲,逃出厨房。

奶奶家在农村,每年春节我都会去陪奶奶,与其说是陪她,倒不如说是去度假:这里好玩又好吃,还没有父母的唠叨,向来对子女非常严格的奶奶对我百依百顺,什么都会由着我的性子来。

“吃什么?”是奶奶经常问我的一句话。我每次都回答“随便”,但每次奶奶精心做的饭菜我都只是象征性吃一点,嘴里说“吃饱了”“没胃口”之类的搪塞话,碗里总会剩下饭菜。

“你已经读初二了,还不会做饭?在我们农村,做饭是小学生的必备技能。”今年寒假第一天刚到村子里,好友童童的话刺激了我。不要小瞧我,这次回来我要练成大厨。

洗菜、切菜、拿出调料,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打开手机做菜视频,严格按照博主的教学内容开始实操,生火、倒油,程序进行得有条不紊,香味溢出厨房,弥漫整个院子,兴奋的我开始摇头晃脑哼着小曲。随着蔬菜倒进油锅,只听“咣当”一声,落荒而逃的我把残局丢给了奶奶。

“你太教条了,视频中放蔬菜的时间与现实有区别!”清理好“残局”的奶奶教育我。“啥子区别?”还没缓过神的我,心有余悸地问。“我们是柴火,比视频中的煤气火力猛,热油的时间就会短一些。”奶奶的话瞬间让我明白了冒火苗的原因。

烧油、倒菜,还是先前的操作程序,只是在火候把握上适当控制节奏,没有了火苗,没有了慌张,原材料在锅里翻腾,香气扑鼻而来。

“味道不错!”童童边品尝刚出锅的菜边说,“想不到你刚学炒菜,就这么成功,你有当大厨的天赋。”奶奶看到被我“扫空”的饭碗,笑着说:“果然自己做的饭最香!”

本版照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责编:李依环、孙竞)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村BA”故乡贵州台盘:以球会友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 证监会延长发股类重组项目财务资料有效期 促上市公司降低重组成本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村BA”故乡贵州台盘:以球会友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5-29 04:14:24 来源: sp20240529

   中新网 贵州台江11月4日电 题:中国“村BA”故乡贵州台盘:以球会友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中新网 记者 张伟

  漫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元素随处可见:路边围墙上的“村BA”老照片、“村BA”吉祥物雕塑、“村BA”主题餐厅、篮球卡通墙体画……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国“村BA”篮球场。这些元素构成了中国“村BA”故乡——台盘村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

图为台盘村“村BA”吉祥物雕塑。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距离台江县城约30分钟车程的台盘村,正因篮球改变。从村赛到国赛,“村BA”激发了台盘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让村民们有了对体育改变乡村、体育让乡村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图为台盘村一隅。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台盘村现有272户共计1187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2%。这个山坳里的小乡村此前一直默默无名,2022年7月至8月举行的“村味”十足的篮球系列赛事让台盘村火爆全网,被网友和众多篮球爱好者赞誉为中国“村BA”故乡。篮球名将斯蒂芬·马布里、NBA知名球星吉米·巴特勒等纷纷前来台盘村“打卡”。

图为中国“村BA”总决赛精彩瞬间。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2023中国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于10月25日至28日在台盘村举行。即便是带着丝丝寒意的秋雨,也不能打消台盘村村民们看球的热情,从中午到深夜,球场的看台上坐满了超2万名观众。球赛期间,台盘村和黔东南州的民众也为球员和游客们献上极具特色的民族展演。这一幕让前来参赛的山东乐平镇队队员杜士恒很兴奋,“球场氛围很好,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打过球,有点小紧张。”

  中国“村BA”总决赛的球场上,参赛的球员们打着最纯粹的篮球;球场外,“懂球”的台盘村村民们为球场上的精彩表现而欢呼,也会用敲击铝盆的方式为球员鼓劲。来自上海的老师黄雪蓓之前不曾接触过篮球也被球场的氛围带动,“最后比赛几个三分球的时候,我也跟大家一起呐喊加油、鼓掌欢呼。”

图为台盘村队与外地球队打友谊赛。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在台盘村,村民们对于篮球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陆大江就是其中之一。81岁的陆大江从7、8岁时就开始接触篮球。陆大江回忆说,老一辈们过去在泥地里用四根树干撑起两块简易篮板,配上竹编篮筐,用石灰在泥地里画出界线。篮球则用棉花、麻线绑成“棉花篮球”。“从小跟着大人们在泥地里打球,一场球下来,石灰线都被踩掉,‘棉花篮球’被打散。”

  据了解,1936年,在外地求学的台江学子利用假期之余在台江县城关街门修了一块不规范的篮球场,这也是台江县第一块篮球场。随着篮球运动的引入,20世纪40年代起,每年农历“六月六”吃新节期间,台盘村都要举办篮球赛,邀请十里八乡的村民参赛。2022年,台盘村就先后举办了上百场篮球赛,最多的一场赛事线下近2万人、线上上亿人次观看。

图为台盘村村民们在路边观看球赛。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在村里悠久篮球历史和氛围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村民都喜爱篮球。“台盘村村民对篮球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说,“村里的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喜爱篮球,每逢节日篮球赛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那时候场地很简陋,篮球架都是木制的,由村里的木匠打造而成。”“85后”的岑江龙10岁开始就学着打篮球,“小时候看父亲代表村里和周边的村民们一起打篮球,氛围特别好,几乎场场爆满。那个时候就想着长大了我也要代表村里打篮球。”

  传承着对篮球的这份热爱,岑江龙即便外出打工也不曾放弃这份“执着”。“以前在外找工作时,首先就是找有篮球场的厂。”岑江龙说,2022年“村BA”火了,回来既能打球又能创业,干脆和媳妇一起辞掉工作回乡创业。如今,借助“村BA”影响,岑江龙家的餐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图为台盘村“村BA”主题茶饮店。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村BA”的火爆,也引来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也让台盘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像岑江龙一样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台盘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000元(人民币,下同)。村民们吃饱穿暖奔小康的同时,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路灯、新球场,村民们的幸福感节节攀升,也为“村BA”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村BA”篮球场旁,由村集体投建的“村BA”主题茶饮店,“黔东南风味的奶茶”——“高山流水微醺奶茶”“台江酸汤鱼果茶”“灵魂木姜子奶茶”……让人眼前一亮。返乡创业的茶饮店负责人刘娴静说,借助“村BA”这一IP,结合台江县当地美食特产打造有特色的奶茶,既可以吸引年轻人群体的目光,满足消费需求,又可以宣传地方美食,一举两得。

图为台盘村一隅。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数据显示,自“村BA”出圈以来,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2023年上半年,台江县GDP同比增长7.7%,连续6个季度为黔东南州第一,贵州省前列,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58.54%,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80.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图为台盘村一隅。 中新网 记者张伟 摄

  “台盘村一年来的变化很大,游客越来越多。”对于台盘村的未来,岑江龙充满期待,“我们将保持‘村BA’的纯粹性、趣味性,通过‘村BA’来带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和谐乡村,让台盘‘村BA’发源地更具活力、更有烟火味,擦亮‘村BA’金字招牌。”(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