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连续16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 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发布时间:2024-05-29 02:06:30 来源: sp20240529

  3月13日,财政部在香港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4年首期人民币国债。市场认购踊跃,认购倍数达3.16倍。

  数据显示,2024年首期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倍数3.16倍。具体来看,包括:2年期30亿元,认购倍数3.27倍;3年期30亿元,认购倍数3.51倍;5年期30亿元,认购倍数3.01倍;10年期30亿元,认购倍数2.85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发行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受到市场欢迎。

  香港财资市场公会行政总裁 陈少平:从过去国债发行情况来看,我们看到国际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货币管理当局、商业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等踊跃参加,国际市场对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兴趣非常旺盛。

  业内人士表示,离岸人民币国债的发行,可以为国际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有效拓宽人民币资产配置的渠道,对完善人民币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有积极意义。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许正宇:这些发行对我们债券市场来说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支持,而且是国家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同时也协助香港在债券市场,尤其是人民币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曲线能够不断完善还有延长。

  财政部已连续16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

  事实上,今年是财政部连续第16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保持香港人民币国债常态化发行,以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许正宇:我们国家自从2009年开始就连续在香港16年发行债券,一共总发行量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还有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下一步我们也会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真正体现香港作为一个亚洲国际债券枢纽的角色。

  业内人士分析,离岸人民币国债的常态化发行,有助于扩大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从而带动其他机构增加在香港发债融资规模,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香港财资市场公会行政总裁 陈少平:离岸人民币国债的常态化发行,扩大了香港人民币资金规模,也有利于带动其他机构增加在香港发债融资规模,也为境外各类发行人起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 金东)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开门红”不能走形变味 - 因地制宜纾难题 青海税惠积极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开门红”不能走形变味

发布时间:2024-05-29 02:06:31 来源: sp20240529

  岁末年初,各家银行为实现“开门红”纷纷行动起来,但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从整个银行业来看,多数银行对于揽储较为平静,往年常用的大幅提高利率加点、赠送其他优惠的“大招”并未大范围推出。央行数据也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5.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01亿元。这意味着在相对稳定的存款规模下,不少银行的揽储任务变得轻松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贷款“降息”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抢抓消费贷“开门红”,通过发放红包、优惠券、抽奖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办理或使用贷款,部分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甚至最低降至3%以下。

  存贷业务是银行的两条业务主线,也是银行锁定收益的重要抓手。当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布局零售业务的“必争之地”。在“开门红”期间推出优惠活动,正是银行布局零售业务的重要策略。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行业激烈竞争下,消费贷利率水平也被推至新低。银行在“开门红”节点推出的业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发起的利率“价格战”策略极度相似,有些甚至就是盲目比低价。过低的消费贷利率易导致跨市场套利及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银行需要警惕个贷业务风险防控,并考虑业务可持续问题。

  一味地采用低价策略吸引客户并非长久之计。试图以“价格战”赢得“开门红”基本达不到有效优化资产负债的目的,更不能从根本上快速提升和培育核心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只有优化负债结构,才能夯实可持续经营基础,为业绩“开门红”创造新机遇。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要少用低价策略,多注重结合和突出业务特色来实现负债与资产的合理匹配,防止过度错配引发风险。同时,还需要多渠道吸收优质负债,多举措压降负债成本,持续促进资产负债良性循环。

  “开门红”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但是“开门红”不能走形变味,过度唯指标论、压价抢客。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面临新挑战,消费信贷利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银行需要通过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增强自身风控能力等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同时,伴随竞争压力增大,消费信贷的市场份额争夺日益激烈,风险管控难度增加,银行也需要更加严格的风控措施。银行布局“开门红”业务的重点应该放在创新产品设计方面,并着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对银行机构来说,把目标和任务寄托于“开门红”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结合自身资产负债、人力和物力等成本投入情况,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如此,才能筑牢稳定息差的护城河。

  金 丰 【编辑:房家梁】